邊薪宇
【內容摘要】值班律師參與到認罪認罰案件中對于被追訴人的權益有一定的正向維護作用,同時也詮釋了認罪認罰程序的公正、嚴明,以及保障了被追訴人在認罪認罰程序中所應當具備的個人意志的表達,即明智性和自愿性的表現。現階段,我國的值班律師制度的深化程度還較為淺顯,履行的義務以及介入案件的程度和時間都較為狹窄等問題。認罪認罰案件中涉及的值班律師制度的主觀視域的局促化,導致一般性質的認罪認罰案件的公正性落入了有待商榷的考證矛盾中。本文就對認罪認罰視野下值班律師制度的優化路徑分析為切入點,審視我國當前值班律師的工作跨度,力求尋找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而彌補值班律師制度的不足。
【關 鍵 詞】認罪認罰;值班律師;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20)02-0077-02
隨著認罪認罰制度的不斷深化,我國人均素質的不斷攀升,圍繞著犯罪后的認罪認罰表現傾向成為了社會理性思考的熱點。值班律師行使的主要職責就是保障被追訴責任人認罪認罰過程的自愿性,以期實現對社會輿論的正向引導,保整社會的公正性。2018年10月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中強調了值班律師為認罪認罰的被追訴責任人提供相應的法律援助的相關要求。但是在實踐中,值班律師制度深化跟進的狀況卻不明朗,而值班律師的工作范疇也被曲解定域在充當被追訴責任人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時的見證律師,值班律師職能已然無效化。現階段,值班律師制度布局嚴重空白,使得認罪認罰制從寬制度的公正性受到了挑戰。筆者從客觀角度出發,將司法實踐運行現狀作為基點,對值班律師制度進行全面分析,力求指出當前工作紕漏,并以此作為優化路徑的落腳點,以期對值班律師制度的推進深化有所助益。
一、值班律師有效參與認罪認罰案件的重要意義
現階段,我國刑事案件辯護率不足30%,這就表明了還有70%左右的被追訴人的權益尚未得到保障,需要值班律師提供一定的法律援助。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出發點本身就是實現對認罪過程的簡化,值班律師履行的工作職能,極大地保障了被追訴人的權益,因此,被追訴人對于值班律師具有極大的依賴性。
(一)保障認罪認罰的自愿性、防范冤假錯案
以往認罪認罰案件中總會有工作盲點,導致被追訴人非自愿認罪,造成了社會輿論方面的動蕩。因此,為了避免以上情況,值班律師制度被積極導入到了被追訴人認罪認罰工作當中。認罪認罰是被追訴人自我意識的理性表達,是被追訴人意識到自身犯罪事實、犯罪性質以及對于認罪認罰具體內涵以及相關制度下的量刑后的主動表達。但是,現階段的認罪認罰制度的涉及傾向都朝向了案件的快速受理判決,忽略了認罪認罰中自愿性的天然易受侵犯性。就被追訴人的視角來看,被追訴人往往法律意識、法律知識薄弱接近于無。盡管《刑事訴訟法》中框定了被追訴人享有被告知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的法律條款,但公安司法機關在實際操作中會主觀忽略被追訴人這一權利,目的是簡化工作流程,提高辦案效率。綜上所述,被追訴人的權益受到了很大程度的侵害,口供的象征性和權威性都變得有待商榷,非法詢問行為也將成為非必要元素參與到盤問工作中,極易導致冤假錯案的發生與掩蓋。因此,值班律師的介入尤為重要,值班律師將幫助被追訴人了解認罪認罰的機制與后果,彌補公安司法機關工作盲區,使得口供具有主觀明智性,其次,值班律師作為樞紐將倒逼訴訟機關履行相應義務,強化責任感,還可以為被追訴人的心理建樹方面提供幫助。
(二)保障量刑建議的合理性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01條規定了對于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人民法院應當采納履行。在案件實際推進中,為了實現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高效兼容,法院通常會積極配合檢察機關工作,放寬對量刑建議的審核,以體現檢察機關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鐵腕作用。換而言之,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實質上就已經具備了預先的行使力度,而量刑建議的角逐往往是參照控辯雙方的協商,要想確保量刑建議的合理性,協商雙方的實力對比應當不相上下。但在實踐案件中,被追訴人往往不具備和檢察官言辭角逐的能力,且檢察官在量刑問題上的自由裁量權力較大,使得相同案件的最終表現難免具有差異。因此,根據以上情況,值班律師的介入將顯得尤為重要,極大地彌補了被追訴人認罰的主觀明智性,對檢察官量刑的裁量進行分析使之具有普遍性。
(三)保障程序選擇的明智性
《刑事訴訟法》中定義了速裁程序、簡易程序、普通程序三種訴訟程序。被追訴人法律意識淡薄,抗壓能力分層不均,容易導致被追訴人選擇簡易程序來逃避訟累或盡快獲得人身自由而違心認罪。簡易程序主要體現在對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環節之中,因此,為了被追訴人認罪認罰的主觀明智性,應當在值班律師參與的情況下,對案件進行綜合考量,對判決進行合理預估,為被追訴人敲定合適的訴訟程序。
二、認罪認罰案件中值班律師制度的缺陷分析
為了保障被追訴人認罪認罰的自愿性,值班律師制度才被提上了日程,但在實際運行中,值班律師制度形同虛設。在司法實踐中,值班律師往往不被賦予會見權、閱卷權等訴訟權。在值班律師和被追訴人首次見面時,被追訴人就要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顯然檢察官和被追訴人之間就具結書內容達成了一致,而值班律師的職能空白導致值班律師只是具結書的其中見證方。
(一)值班律師尚未辯護人化
值班律師制度的誕生標榜著提供法律援助的外衣,但是目前值班律師尚未辯護法人化。值班律師尚未辯護人化導致的直接現狀就是,值班律師沒有被賦予會見權即值班律師不能主動會見被追訴人,只能等待傳召或被動安排約見,但是約見的安排往往被一些看守所、檢察院、法院主觀忽略,導致值班律師只能在被追訴人簽署具結書時會面。其次,值班律師沒有閱卷權和調查取證權,導致了值班律師對于案宗沒有詳細了解,進而不能為被追訴人提供行之有效的幫助。
(二)值班律師介入案件的范圍過廣
基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沒有明確的罪責定義范圍,且值班律師的援助范圍也沒有明確界定,導致了值班律師服務對象的模糊性。在對于被追訴人類型的劃分上,值班律師沒有準確裁定,因而,就量刑標準劃分來說,值班律師對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法的認罪認罰案件上有可行性,對于其他量刑裁定來說,值班律師往往沒有介入必要。因此,值班律師制度適用范圍的界定需要提上日程,否則將會長久影響關于重罪案件認罪認罰的辯護質量。
(三)值班律師介入事件不明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6條規定,僅僅劃定了值班律師可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但是主觀上還是處于被動狀態。看守所、檢察院、法院對會見權的壟斷,使得會見權的時效性完全淪喪,進而導致值班律師的職能偏離預設。因此,由于刑事訴訟法的模糊定義值班律師介入案件的時間,使得值班律師工作異化嚴重。
三、認罪認罰案件中值班律師制度完善的路徑
值班律師制度違背了服務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初衷,只能籠統地實現對被追訴人明智性和自愿性的意志表達,值班律師制度形式化嚴重。針對值班律師制度存在的科學性,有必要對該制度進行體系化完善。
(一)值班律師適度辯護人化
在對值班律師制度研究中,很多學者認為值班律師應當局部辯護人化,以期實現值班律師制度開辟的初衷。值班律師辯護人化也應當考量現實意義,不能脫離實際情況,避免值班律師過度辯護人化。
(二)縮小值班律師介入案件的范圍
劃定值班律師介入案件類型范圍,將層次梯度拉開,構建宏觀視域下的差異性認罪案件律師參與體系,既保障了值班律師的職能權限,也維護了被追訴人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權益,彰顯了法律的公正嚴明。
(三)明確值班律師介入案件的時間點
值班律師介入案件的時間點將直接影響被追訴人明智性和自愿性主觀宣泄,因而為了保障被追訴人在案件量刑裁定階段的主動知情權,也使得值班律師在職能范圍內能及時提供相應的法律援助,因此,明確值班律師介入案件的時間點應當即刻提上日程。
四、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我國值班律師制度還處在探索階段,基于立法視域和出發點的不同,導致值班律師制度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具體表現差強人意,但是值班律師制度的存在是必要的,值班律師的折中辯護人化、明確介入時間、范圍應當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完善值班律師制度的立足點。
參考文獻:
[1]王翔宇.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從寬使用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徑[J].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19(1):82.
[2]易文杰,戴紫君.被追訴人認罪自愿性的程序保障機制研究[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06):79.
[3]步洋洋.認罪認罰從寬視域下刑事簡化審理程序的本土化省察[J].法學雜志,2019(01).
[4]董林濤.逮捕社會危險性要件的現實定位與證明機制[J].法學雜志,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