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丹
【內容摘要】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是在現代網絡技術與現貨中遠期交易的有效融合中產生的,當前的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比較混亂,需要法律規制的約束加以整改。在傳統的中遠期交易中,不存在金融衍生品的交易,當前的現貨中遠期交易一般是“互聯網+交易”,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根據實際的需求演變成了有一定的金融衍生品屬性的信息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
【關 鍵 詞】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法律規制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20)02-0087-02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現貨電子交易發展迅速,也出現了許多的電子交易平臺。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市場與傳統的現貨交易市場和期貨市場不同。在新型的金融背景下,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市場存在一定的缺陷性,會影響市場秩序,也會影響投資者的利益,本文從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的法律規制存在的缺陷出發,探討了促進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市場發展的策略。
一、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模式運行狀況
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是在現貨中遠期交易模式和互聯網技術有效結合下應運而生的。為各種網絡交易提高技術和網絡空間還包括交易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即為網絡交易平臺。網絡技術一個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積聚效應,通常情況下,一個網絡交易平臺可以積聚數量龐大的用戶進行交易,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公共性秩序問題。
網絡交易平臺的法律關系屬于民法表現形式,主要表現為“互聯網+交易”。當網絡交易平臺在不斷成長,當其融資能力和投資功能不斷加強的時候,或多或少會模糊法律的邊界,也就會帶來一定的法律風險,這就是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模式與交易法律之間的關系。在實際的交易中,網絡交易平臺通過擬定標準化的合約或者是以適當收取保證金的形式來進行,這種模式其實就已經將買賣的雙方分割開來,變成了網絡交易平臺和買賣雙方之間的教育,個別法律關系漸漸轉化成了集體法律關系。導致買賣雙方都不了解對方,雙方的征信都需要遭受考驗。
二、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模式運行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法律法規存在缺陷
在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模式運行中存在的法律法規缺陷主要體現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1]。當前對現貨網絡交易管理的有關法律依據主要有《合同法》、《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以及《電子簽名法》等,這些法律出臺的時間比較早,而且大多數法律是針對現貨市場的,對于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的實用價值不高,雖然國家出臺相關的法律禁止變相的期貨交易,但是法律上對于“變相期貨交易”的概念模糊不清,導致相關的法律無法約束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
(二)市場規則存在缺陷
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成立的初衷是促進實體企業的發展,依靠網絡交易市場來掌握相關產品的國際定價權[2]。但是在實際的交易中,很多交易完全背離了實體背景,在交易規則和合約設計等方面都存在嚴重的缺陷,導致期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初衷偏離,成為了投機的場所。具體表現為:網絡交易平臺的交割倉庫只停留于表面形式,完全起不到作用;交易品種的規模比較小,處于容易被資金操控的狀態;而且網絡交易平臺的交易規則存在缺陷。
(三)市場參與主體存在缺陷
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的主體參與者主要是投資者、交易所和代理機構,也就是參與者不夠完善,就導致交易市場效率比較低。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有義務和責任為參與者提高安全、高效、公平公正的教育平臺,也有權利對交易進行監督和管理,當出現風險或者是差錯的時候,要及時采取措施。
(四)政府監督存在缺陷
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大多數是有傳統的商品批發市場轉變來的,需要政府的審核和批準才能夠成立,隨著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的規模化,證監會等金融證券市場監督機構也參與到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的管理中。
三、促進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市場發展策略
(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模式能夠豐富商品市場體系,還可以降低貿易成本,提高市場效率,因此,進一步完善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市場發展具有重要意義[3]。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能夠促進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市場的發展。在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時候,需要先結合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的發展規律建立行業標準和規范,在相關平臺中推廣和試行,在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后再進行法律法規的完善,首先是完善相關的行為規范,待條件成熟后,就由行為準則上升為法律,加強對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中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規范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的行為活動。
(二)完善相關的交易制度和規則
完善相關的交易制度和規則的前提是要保證現貨的交割順利完成[4]。因此,要促進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市場發展就需要先完善和規范交割制度,規范交割倉庫的管理制度,完善系統管理,而且要盡可能降低交割成本,避免出現沒有能力提供交割服務的網絡交易平臺。而且還需要嚴格監管交易品種,對于那些市場規模小,容易被資金操控的品種要禁止上市,與現貨市場不相關的東西也要禁止上市,一些投機衍生品也要被禁止上市。與此同時,在完善相關的交易制度和規則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借鑒期貨交易的規則和制度,畢竟期貨的交易市場出現比較早,一些制度也比較成熟,一些管理制度的優點能夠應用在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中,促進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的發展。
(三)規范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
通過一系列的方法來嚴格規范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行為,可以是自律管理、外部審計或者是交易監察的方式,要杜絕交易平臺或者是平臺固定參與交易價格的操作行為,使得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成為真正服務于現貨中長期網絡交易平臺[5]。其次,還需要在現有的法規基礎上再明細的規范代理商的行為。交易平臺在發放代理資格的時候要嚴格審計代理商,需要查明代理商的財務狀況以及資金實力,與此同時要求獲得代理資格的代理商要定期對客戶或者開發新客戶的時候也要嚴格審計客戶的個人資料。最后,還需要規范投資者的行為。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需要大力培育平臺的投資者,增強競爭力強的企業的參與度,與此同時要及時為投資者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和宣傳,讓投資者明白操縱市場需要承擔的后果。
(四)政府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
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存在的本質是為現貨市場服務的,這就需要政府部門的有效監管。可以由商務部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來負責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的日常監管,也就是這個專門的部門是主要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行為的負責部門,在結合證監會和地方政府有關的工作部門,三方協作完成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監管的細則和交易制度,這其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由商務部直接成立的監管機構。監管機構在日常監管中要適當提高市場的進入門檻,完善市場準入管理細則,針對交易平臺更需要重點整合和提升,幫助行業建立自律的機制,鼓勵各個網絡交易平臺之間進行收購和兼并,這樣才能實現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的大融合,促進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市場的發展。
四、結語
新型的現貨中遠期互聯網平臺交易屬于在期貨交易所之外進行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我國應在期貨法中確立期貨監管機構對新型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的統一監管職責,可將新型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原則性地納入到期貨法的調整范疇。法律法規存在缺陷,市場規則存在缺陷,市場參與主體存在缺陷,政府監督存在缺陷這些都是當前現貨中遠期互聯網平臺交易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完善相關的交易制度和規則,規范市場參與主體的行為,政府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來促進現貨中遠期互聯網平臺交易市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文杰.現貨中遠期網絡交易平臺交易的法律規制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2018,16(2):95-104.
[2]韓剛,HanGang.我國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市場的期貨屬性與監管對策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3):94-96.
[3]韓剛.我國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市場價格操縱的實證研究——以螺紋鋼為例[J].上海金融2018,14(7):67-71+120.
[4]黃春智,宋慶慶,宗海鵬.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的監管建議[J].決策與信息旬刊,2016,8(2):257-257.
[5]韓剛.我國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市場的制度性缺陷分析[J].中州大學學報,2017,24(5):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