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
摘 要:分析車輛的冷卻系統流動傳熱規律,提高冷卻系統在車輛部件設計過程中的準確性。文章主要針對商用車的冷卻模塊作為主要的研究,從流體力學及傳熱學理論基礎上,通過試驗分析進行了車輛冷卻的傳熱問題分析和數據測試,希望能夠為實際應用提供冷卻系統性能的改善指導。關鍵詞:冷卻模塊;散熱器;仿真;性能;離散中圖分類號:U46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7988(2020)02-131-03
Abstract: Analyze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law of the cooling system of the vehicle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cooling system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vehicle components. This is mainly for the cooling module of commercial vehicles as the main 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luid mechanics and heat transfer, the heat transfer problem analysis and data test of vehicle cooling are carried out through test analysis, hoping to provide cooling system performance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mprovement guidance.Keywords: Cooling module; Heat sink; Simulation; Performance; DiscreteCLC NO.: U462.1?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20)02-131-03
前言
在車輛冷卻技術試驗研究及數值分析水平不斷發展變化的基礎上,在設計車輛冷卻系統的過程中應將實際的流動阻力及冷卻風量參數作為車輛冷卻模塊匹配設計的主要考慮因素。本文將主要結合動力艙的冷卻氣流動力平衡設計理念為支撐,通過數據支撐與試驗結合的形式,在計算建立車輛冷卻模塊匹配模型的過程中應通過設計參數化模塊的方式開展。以商用車冷卻系統的實際散熱要求,展開冷卻模塊的設計開發研究。
1 車輛散熱器的模塊性能分析
1.1 散熱器的模塊一維仿真
對大多數車載的散熱器在經驗公式、性能試驗的前提下通過維仿真軟件能搭建散熱器的模型,從而借助模型進行短時間內的模塊性能預測,最終得出傳熱的基本參數,一次進行車載冷卻模塊的設計參考。本文所用的軟件是GT-COOL,對散熱器進行一維建模及具體數據計算。多數商用車的冷卻模塊一般是由水散熱器和冷器等組合而成,通過軟件的優勢搭建模塊要從模塊幾何圖形上進行模型的仿真計算。散熱器的物理模塊模型如圖1。
在進行模塊的仿真計算時,對模型管路的內部相變問題進行了理想化的假設,假設截面流體的狀態一致,通道則為一個維度的軸向流動。這種現象可以將其認定為是散熱器模塊中管內流動符合相關定律,動量及能量方程。借助軟件進行快速的流動仿真求解,得出冷熱測出口的穩定計算結果。
1.2 散熱器的模塊三維仿真
1.2.1 物理仿真模型建立
車用散熱器翅片結構復雜,數量多。借助三維數值進行散熱器的仿真研究,要確保幾何結構完整性。常用多孔介質模型來實現中冷器及散熱器的翅片簡化,針對多孔介質的參數及實際模型的一致性定義。基于散熱器的內外側間壁厚度及通流表面積這一現象,可以通過壁面處理來降低網格數量。
1.2.2 設置定解條件的參數
定解條件主要是指邊界條件及初始條件兩種。前者主要是以進口邊界為主的邊界速度設置,流體的設定在入口的溫度,速度保持不變。壓力出口則設置為出口邊界。后者主要是針對一個特定起始時刻對壓力、密度、速度及溫度等設置,實際設置模塊的過程中應圍繞著一個特定區域進行計算,設置區域時應設定相應的邊界條件。假設是均勻分布的,避免的邊界用于進行固體以及流體區域的限定,這里的邊界設置為無滑移邊界。
1.2.3 控制方程式
在CFD的仿真軟件中,主要的模型以spalart-allmaras模型、分離渦模擬以及雷諾應力等模型為主。相關的控制方程式為:
1.2.4 模型仿真結果分析
通過冷氣熱測的增壓空氣流動速度的觀察,最高的是整個模塊中冷熱測流的流動。熱空氣經過出口向散熱器的上端分布,流速也通過上傳通道大于下端的通道流速。冷卻風經冷氣時均勻分布,所以在他們經過冷氣風進入散熱器。冷卻風就會出現一個不均勻的溫度分布。這種中冷器和水散熱器在熱流體上的流速匹配所呈現的區別,與商用車冷卻模塊的匹配設計有緊密關系。
1.3 常見的動力艙側流動模型
1.3.1 不管是前置還是后置的車輛動力艙
要想從外界自然環境進入動力艙冷卻氣流必須要經過入口處的進風格柵,并從排風格柵中排出。格柵的作用主要是為了保護冷卻系統不受破壞及堵塞,但對于冷卻氣流來說出現了一定的局限。
1.3.2 分析發動機的熱平衡是計算商用車動力艙熱平衡的重要前提
在不具備發動機熱平衡的數據支持狀態下,冷卻液的散熱量要通過發動機的傳熱模型散熱處理,最終由發動機敘內燃燒的計算參數得出結果。
2 設計車輛冷卻模塊的匹配的途徑
2.1 設計冷卻模塊匹配的軟件
計算及匹配商用車的的熱管理理論主要以集成化的系統平臺開發為主。所用的軟件在功能上包括:當車輛的熱管理邊界條件明確及結構性能清晰的狀態下應計算機輸出冷卻模塊及傳熱性能。若已知的車輛熱管理部分結構性能與邊界條件明確可以通過設計對未完成部分的外觀尺寸、結構性能等進行變化。軟件的計算模塊如圖2所示:
在其計算模塊的性能上,主要包括冷卻風的邊界條件,發動機的運行狀態,格柵、風扇及散熱等系統結構。并對安裝散熱器、風道的部件及冷卻氣流是否均勻等參數系統之間的影響進行相關性的分析。在計算冷卻模塊的相關性能以及產品的升級開發中,經過散熱器的冷卻空氣流量大小直接關系到系統的總體平衡計算精度。當車輛內動力艙的空氣流動較為穩定均衡時,對其進行的壓力平衡計算公式為:pf=pc+ pd+pg-pa,其中pf是指風扇靜壓、pc作為壓降的冷卻模塊,pd是動力艙內風速流動產生的動力,pg是格柵流動產生的阻力。pa是車輛進氣時的沖擊壓力。方程式中各個參數的數值既可以在試驗測試或者性能手冊中查詢,也可以通過一維、三維數據的仿真技術進行獲取,并可以將各個所得的數據通過經驗公式生成曲線后輸入。
2.2 冷卻模塊的匹配設計實證
為確保散熱器的模塊仿真能夠對熱管理系統進行較為準確的性能預測,將Fluent仿真、模塊的風洞測試、GT-COOL仿真等結果分別通過實施軟件系統開展專業性的計算,結合車載的實際功率進行測試,扭矩點的數據做對比分析。通過研究可以得出:在開展風洞測試的過程中,相應模塊參數與實際的工作狀態最為接近,因此道路測試的結果與實車性能等結果也比較相近。一維和三維的仿真對熱量熱管理的性能分析可能存在較大的誤差,這是因為風洞測試在定量試值上存在仿真誤差。系統中散熱器散熱量與空氣壓降進行偏差的抵消,所得的預測值與風洞實驗的結果相似,在變化上也呈現一直的同樣的趨勢。由此得出,對一維和三維的模型仿真應用需要結合實際的商用車的冷卻模塊要求,確保系統設計上的精度和性能。通過對數值理論來提升仿真模型的精度同樣也是研究創新熱管理系統的重要途徑。總而言之,在設計現代化商用車的過程中,通過進行格柵與散熱器和艙內模塊的匹配設計,使得系統的壓降與車輛動力艙的流動阻力之間的差距不斷的縮小。以此獲取更加準確及理想的壓降關系及冷卻風量,這對于商用車的冷卻模塊匹配設計是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3 結語
總之,車輛的冷卻系統設計,通過數值仿真能夠結合模塊特點實現不同階段的虛擬設計。經過數據與理論的結合計算分析,對冷卻模塊的運行性能進行了驗證。格柵、冷卻模塊等會對冷卻系統的傳熱流動帶來較為顯著的影響。因此,在設計冷卻模塊的過程中需要綜合所有因素進行分析考慮,實現模塊設計效率及精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梁欽鋒.擴散火焰形態及氣化爐內熔渣沉積與傳熱規律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
[2] 黃鈺期.基于場協同原理的車用冷卻系統流動傳熱耦合分析與結構優化[D].浙江大學.2010年.
[3] 王劍鵬.50型裝載機液壓系統動態特性與熱平衡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王錫.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統熱力特性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5] 王寧玲.基于數據挖掘的大型燃煤發電機組節能診斷優化理論與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