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玉 王衛兵
摘 要: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在此過程中,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因素要求信息化。目前,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以下簡稱“汽修”)專業面臨著生源緊缺和就業難的雙重挑戰,如何提高汽修專業在校生的綜合素質是高職院校教師首先要解決的難題。文章結合我院汽修專業教學以及信息化在課堂上的應用,具體分析了其重要意義。關鍵詞:高職院校;汽修專業;信息化;應用中圖分類號:G3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7988(2020)02-202-03
Abstract: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is one kind of teaching, which guided by modern teaching concepts, relying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applying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process, factors such as concept, organization, content, model, technology, evaluation, and environment were requiredRequest to be informationized. At present, the professional testing and maintenance technology of automobil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auto repair”) faces the dual challenges of shortage of students and difficulty in employment. How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in the auto repair major to adapt to future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The problem that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ust first solve.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eaching of auto repair major in our hospital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analyzes its significance.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uto repair maj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CLC NO.: G30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20)02-202-03
1 信息化教學發展現狀
伴隨著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信息化教學環境構建和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及應用,正改變著高校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觀念和方法[1]。信息化正在豐富高校的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資源以其情境再現、渲染氛圍和直觀生動等特性和優勢為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可能。
然而,目前高校對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使用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對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主觀認識欠缺。表現在一部分教師(尤其是教齡較長或40周歲以上)依賴傳統的板書式教學,沒有真正主動去探索信息化。
(2)教師對自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不高。表現在不能熟練或較熟練應用相關教育技術。
(3)教師使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形式比例失調。
具體內容可見下表1。
2 現代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理論
實現信息技術與高職院校汽車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創新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是當代高職教師應探尋的一條必經之路。
信息化教學的四要素包括教師、學生、多媒體和教學資源。具體見圖1。
如圖,在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環節中,媒體(即信息化手段)起到紐帶作用,媒體和教學內容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教學內容的不同決定了媒體形式的不同表現方式。媒體分別與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發生相互作用,使教學系統更加復雜,也使教學更加豐富[5]。對于知識而言,教師是輸出者,學生是獲得者,對于問題而言,學生是提出者,教師是解決者,甚至學生通過媒體的作用自己是解決者。媒體作為認知工具,可以培養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作為效能工具,可以增進學習效率和激發創造力;作為探究工具可以獲得信息,評價與選擇信息資源,開展科學研究活動;作為問題解決工具,解決現實存在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
真正的信息化教學要將信息技術和學科恰到好處地融合,如圖2所示,學科知識(Content Knowledge, CK)和教學知識(Pedagogical Knowledge, PK)是教師專業知識中最基本的組成元素[2]。學者一致認為,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是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集中體現[3]。
參照TPACK理論,信息化社會環境中教師教學的知識及能力可分為三個結構層次,見圖3。
TPACK 在強調教師知識的復雜性、多面性和情境性的同時,試圖描繪出為了將技術整合到自己的教學之中,教師掌握的知識的基本素質[4]。
第一個層次包括學科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和教學技術知識,是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知識基礎。
第二個層次包括學科教學法知識、信息化學科知識和信息化教學法知識。學科知識與一般教學法知識的深層次融合形成學科教學法知識,學科知識與教學技術知識的融合形成信息化學科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和教學技術知識的融合形成信息化教學法知識。
第三個層次是信息化學科教學法知識。其知識的核也包括教學技術知識、信息化學科知識、信息化教學法知識、信息化學科教學法知識。
3 汽修專業信息化教學探討與實踐
3.1 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在高職院校發展特征分析
由于生源緊縮導致高職院校招生面臨緊迫形勢。學生數不足、素質低、主動性差等因素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傳統教學方法中,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模式已不再適用于現代職業教育,采用多種載體結合進行靈活式教學,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
3.2 網絡課程平臺極大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
目前,我院汽車專業已有教師嘗試將網絡課程平臺應用到教學中。手機APP學習通是師生間有效的交流互動載體。傳統的“作業本”式作業方式變為平臺作業提交的形式,提高了學習效率,更為教師課后教學提供了便利。下圖為汽車專業教師建立的三門網絡平臺課程。以本學期正在開設的《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故障診斷與檢修》課程為例,具體說明其應用過程。
圖4是整個平臺中教師所建設的課程數和具體課程名稱。
在汽車電控課程章節內容列表中,學生可以選擇學習的章節并進入下載閱讀相關PPT、圖片和視頻等資料。
通過對學生端的導航設置,學生可進行統計、資料下載、查看教師通知、按時進行作業、小組討論和自測等操作,教師在期末還可進行平臺測試。學生可以通過平臺收到作業通知,教師可以查看發放作業次數以及作業提交數和待批數。教師還可以追蹤作業狀態,及時查看待批與完成兩種,方便教師查看自己的工作量。
學生可以查看分數和教師修改評語等,教師可以實時對學生訪問時段和次數進行統計(如圖5所示),方便教師把控學生應用平臺的頻率。
課程平臺的應用是信息化教學推廣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積極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度。
4 信息化手段在教學上面臨的問題
信息化教學在今后教學(尤其在高職院校)中不可或缺,但面對復雜的學情,也會帶來一些問題。由于大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再加上“手機控”潮流的影響,短期內使用手機學習積極性較高,但約束力差很可能導致學生不自主地偏離課堂,導致課堂混亂。因此,信息化只是手段,教師不應完全依賴。高校教師需做到以下幾點:
(1)對教學設計要到位,對知識點的把握應難、易、詳、略得當;
(2)用人格魅力吸引學生,兼顧信息化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變通教學思路,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教師在教中做,做中教。
5 結論
面對新形勢下嚴峻挑戰,高職院校正積極應對,制定多種支持和鼓勵政策,探索教學改革舉措,變革傳統授課模式,提高課堂效率。本文從信息化手段、職業教育理念以及課程平臺的具體應用幾方面著手,論述了信息化教學在如今高職校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通過對具體教學環節的說明使信息化得到了很好地詮釋。
參考文獻
[1] 袁小紅.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利用有效性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011,90.
[2] 李美鳳,李芝.TPCK整合技術的教師專業知識新框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04):74-77.
[3] 何克扼.TPACK——“美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研究的新發展(下腳.電化教育研究,2012(06):47-50.
[4] 焦建利.一種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框架.http://jiao.blogbus.com/ logs/36052058.html.
[5] 王文君,王衛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實踐分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