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嬌, 吳智明, 黃素靜, 賈利平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海南 海口 570100)
自然流產指非人為目的造成的流產,發生與妊娠28周以前[1]。據估計,人類全部妊娠中,自然流產的發生率在75%以上,而臨床確認的妊娠中,自然流產的發生率約為15%,這是因為大部分胚胎在著床后不久便停止發育,只是表現為月經量過多或月經延期,從而未被察覺。目前,造成自然流產的原因尚存許多疑惑。據文獻報道,病原體感染是導致自然流產的重要因素,其中病原體人巨細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與流產密切相關[2];并且HCMV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可高達90%以上,且一旦感染,基本終身攜帶,而母體產生的抗體無法完全保護胎兒,妊娠期間,母體免疫處于抑制狀態,而HCMV感染的發生與自身免疫應答功能強弱,因此妊娠可導致母體攜帶的HCMV被激活成為活動性感染者,并經由胎盤造成胎兒感染,影響妊娠解決;此外,研究顯示,HCMV感染與多種炎性細胞因子的水平有關[3]。基于此,筆者對110例自然流產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旨在探討TNF-α、IL-1、IL-6在自然流產患者HCMV感染中發生的作用,為臨床預防HCMV感染患者流產提供參考,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110例自然流產孕婦的臨床資料(觀察組),年齡22~34歲,平均(27.04±3.68)歲,孕周7~14周,平均孕周(10.71±2.31)周。納入標準:①符合《婦產科學(第9版)》中自然流產的相關診斷,并妊娠試驗和超聲檢查確診;②孕婦生殖器官結構正常;③均進行了HCMV-IgM、HCMV-DNA、HCMV-mRNA的檢測者。排除標準:①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等導致的自然流產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臨床資料不全者;④孕期服用過可導致胎兒發育異常的藥物。并根據外周血HCMV-IgM、HCMV-DNA、HCMV-mRNA的檢測結果將觀察組分為兩個亞組,任意兩項陽性則為HCMV 活動性感染組,否則為HCMV非活動性感染組,活動性感染患者26例,年齡22~34歲,平均(27.42±3.02)歲,孕周7~14周,平均孕周(10.83±2.02)周;非活動性感染患者84例,年齡22~35歲,平均(26.93±3.53)歲,孕周7~14周,平均孕周(10.65±2.15)周。另選取同期在我院體檢的70例正常孕婦臨床資料(對照組),年齡22~35歲,平均(26.93±3.72)歲,孕周7~14周,平均孕周(10.82±2.41)周。觀察組和對照組以及活動性感染組與非活動性感染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標本采集:抽取所有孕婦清晨空腹靜脈血8mL,分為兩管,每管4mL,其中一管靜置5min后,4℃、2000r/min離心15min,留取上清液置于-80℃冷凍保存;另一管加入溶血試劑,待提取DNA和RNA。②HCMV-IgM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血清中HCMV IgM 抗體(HCMV-IgM),試劑盒均購美國Hope公司,并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操作,并采用美國Hyperion 有限公司4025-056型酶標儀判斷CMV-IgM定性結果。③HCMV-DNA檢測:取2mL血液標本,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全血DNA,DNA抽提步驟見參考文獻[4];然后行試劑盒進行PCR體外擴增,反應采用Tap DNA聚合酶,擴增片段為430bp,操作完全按照實際說明書進行。④HCMV-mRNA檢測:采用RT-PCR法,進行檢測,HCMV mRNA擴增片段為260bp,檢測方法及引物序列見參照參考文獻[5]。⑤炎性細胞因子檢測:取2mL血清標本,采用ELISA法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以上試劑盒均購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并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2.1觀察組與對照組HCMV-IgM、HCMV-DNA、HCMV-mRNA檢測結果比較:觀察組HCMV-IgM、HCMV-DNA、HCMV-mRNA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HCMV-IgM HCMV-DNA HCMV-mRNA檢測結果比較n(%)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血清TNF-α IL-1 IL-6水平比較
2.2觀察組和對照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比較:觀察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活動性感染組和非活動性感染組TNF-α、IL-1、IL-6水平比較:活動性感染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明顯高于非活動性感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血清TNF-α、IL-1、IL-6水平與活動性感染有關,且水平越高,活動性感染的風險越高,見表3。

表3 活動性感染組和非活動性感染組TNF-α IL-1 IL-6水平比較
HCMV屬于皰疹病毒科,是人群普遍感染的一種病原菌,一旦侵入人體可終身或長期存在,呈潛伏狀態[6]。當宿主出現懷孕或免疫力低下等情況時,HCMV可被激活,在宿主體內激活感染。研究顯示,未激活的HCMV一般不會對胎兒造成影響,而HCMV活動性感染會提升孕婦出現流產、早產、畸形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7]。目前,Elisa檢測HCMV-IgM陽性是活動性感染的標志,表示病毒新感染,但該檢測結果易受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出現假陽性的幾率較高。Simonazzi G等[8]研究中提示,潛伏感染時HCMV-DNA陽性,而HCMV-mRNA陰性,活動性感染時 HCMV-mRNA陽性。因此,為保證檢測準確性,本研究聯合HCMV-IgM、HCMV-DNA、HCMV-mRNA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觀察組HCMV-IgM陽性41(37.27%)例,陰性69(62.73%)例,HCMV-DNA陽性18(16.36%)例,陰性92(83.64%)例,HCMV-mRNA陽性26(23.64%)例,陰性84(76.36%)例,對照組HCMV-IgM陽性5(7.14%)例,陰性65(92.86%)例,HCMV-DNA陽性3(4.29%)例,陰性67(95.71%)例,HCMV-mRNA陽性4(5.71%)例,陰性66(94.29%)例;觀察組HCMV-IgM、HCMV-DNA、HCMV-mRNA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與國內外研究結果一致[9,10]。說明HCMV感染、TNF-α、IL-1、IL-6均是導致自然流產的重要因素。
孕婦發生HCMV感染后,機體會立即會產生細胞免疫應答,一方面受到HCMV感染的免疫細胞會誘導細胞因子產生,作為宿主介導,控制病毒基因復制;另一方面,細胞因子大量分泌,可參與病毒破壞宿主免疫系統的過程,造成宿主免疫損傷。IL-1、IL-6、TNF-α為常見的炎性細胞因子,與感染性疾病相關,過量的分泌將導致機體的免疫損傷,造成機體免疫抑制。研究[11]顯示,妊娠期母體處于免疫抑制狀態,主要靠Th2細胞進行免疫應答,而當HCMV感染母體時,可使GA-TA 結合蛋白3上調,T-box基因家族轉錄因子下調,從而促進Th2細胞分化,進一步削弱母體免疫功能。TNF-α主要由活化的單核/巨噬細胞產生,具有一定的抗感染的作用,分泌過量可活化HCMV增強子,上調HCMV基因表達,促進HCMV病毒基因轉錄,加重感染。IL-1、IL-6均為白細胞介素家族因子[12],初期可促進免疫細胞增殖分化,提高免疫反應,但當IL-1、IL-6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不僅會促進HCMV激活,而且還會引起免疫損傷,從而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流產。本研究中活動性感染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明顯高于非活動性感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HCMV活動性感染與TNF-α、IL-1、IL-6水平關系密切,在HCMV活動性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為引起HCMV活動性感染的危險因素。Forte E等[13]研究顯示,當宿主免疫力低下時,免疫應答反應可激活HCMV。HCMV活化可導致TNF-α、IL-1、IL-6等炎癥細胞因子分泌異常,而在妊娠過程中,細胞因子出現異常則表明為病理妊娠,因此造成孕婦自然流產。
綜上所述,HCMV感染引起是導致自然流產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HCMV感染與TNF-α、IL-1、IL-6水平呈正相關,可能均在流產的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