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麗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1)
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英語教學,并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分層教學模式,設定分層次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實現全面發展。本文主要對分層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旨在進一步實現教學創新。
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需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明確教學目的,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開展分層次教學,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檢驗,使學生能夠獲得成長,掌握相應的知識。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比較落后,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采取分層次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分層教學法可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英語場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打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由于高職院校的生源比較復雜,學生總體基礎差異性比較大,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可充分結合學生的自身情況,挖掘學生的潛能,實現個性化教學,促進學生順利就業。
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可保證不同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掌握相應的知識。教師要明確高職英語教學的目的,應用分層教學模式時,要根據不同的分層類型,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學生分層主要包括顯性分層和隱性分層。顯性分層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將其劃分為快班和慢班,隱性分層則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以組別的方式進行劃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層需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興趣愛好進行。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在顯性分層教學模式下,第一層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強,學習知識的速度很快,具有一定的潛力;第二層學生的英語基礎有待進一步提升;第三層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薄弱,需對其進行全面的教育,主要以教材的內容為主。由于學生的專業不同,在開展英語教學時需制定差異化學習標準與學習要求,結合學生的專業開展教學,以就業為導向,使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在隱性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不會以分班的形式將學生進行劃分,而是要對學生進行分層。需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通過動態化分層的方式開展教學。第一層次的學生既要掌握扎實的課本知識,又要充分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對知識充滿強烈的探究欲望。第二層次的學生需結合教師的教學任務和教學要求不斷鞏固英語基礎,擁有相對靈活的思維,不斷提高自身能力。第三層次的學生通常比較自卑,英語基礎比較薄弱,教師要制定完善的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對英語充滿興趣和信心。
教師在應用分層教學模式時,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通過目標分層可使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目標,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而言,教師要對其進行語言能力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對于第二層學生而言,教師要保證學生能夠熟練應用英語,解決各種問題。對于第三層學生而言,教師要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與英語相關的單詞和語法,能夠充分理解英語句子和相關語篇。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相應的目標后,就可以保證每一名高職學生達到各自的學習目標。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目標,使其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對第一層次學生展開教學時,除了要保證學生掌握與教材有關的所有內容之外,還要不斷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加多元化的知識,并重視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啟發式教學為學生選擇熱點問題,鼓勵學生進行討論。也可指導學生進行英語情境設計,充分參與其中,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水平,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獲得成長和進步。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要鼓勵學生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敢于質疑,就問題進行討論,通過有效的點撥和歸納,使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采取精講多練的方式開展教學,保證學生能夠及時反饋問題,順利完成教學大綱的各項要求。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要重視學生基礎能力的培養,通過反復訓練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對現有的英語測評標準和測評方式進行改革,根據不同學生的英語認知水平和知識接受能力的情況進行分層次評價。要加強對學生英語知識應用和交際能力的考察,對不同學生應采取不同的考試方法。需結合學生的日常成績、口語成績和英語考級情況綜合評定。
綜上所述,為了實現高職英語教學創新,教師要積極應用分層次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對學生開展分層教學。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根據每一層學生的能力情況設定分層次教學目標,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分層次評價,保證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公正,使學生能夠在英語學習中充滿信心,不斷提高自身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