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榮 李本軍
(1.銅仁學院圖書館,貴州 銅仁 554300;2.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貴州 銅仁 554300)
2015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2016年12月9日,貴州省委在貴州大學召開常委會議,會議研究部署高等教育發展特別是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會議強調,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特別是各類高校要著眼特色優勢建一流,要扎根貴州大地建一流,要深化開放融通建一流,要更加注重內涵建一流,要強化責任擔當建一流,堅持從實際出發,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努力走出一條有貴州特色的“雙一流”建設之路。”我校結合自身優勢和特色,制定“雙一流”建設目標,通過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建設來實現“一流大學”的建設目標,要圍繞學校應用型高校建設和“小而精”發展戰略辦出有特色的教育,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
我校在往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和館藏結構中人文社科類圖書占總藏數量的比例過大,自然科學類圖書相對較少。“雙一流”建設中一流學科建設是關鍵,我校現有貴州省區域內一流(培育)學科教育學1個,教育學、民族學、林學、化學工程與技術4個省級重點學科,思想政治與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林經濟管理3個省級重點支持學科。高校圖書館應當圍繞學校雙一流建設工作來開展各項服務工作,圖書館特色的專業資源與學科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資源建設時既要考慮到館藏資源要豐富性,又要注重學科特色和學科深度,注重特色,提高質量。同時要順應我校轉型發展,助力我校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高校。
隨著我校雙一流建設的正式啟動,高校圖書館應以有利于提高本校優勢學科的競爭力為服務主線來開展工作。高校圖書館是學校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應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優勢和專業服務優勢為學校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提供文獻信息保障。“雙一流”建設,學科建設是關鍵,而我們現有的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其發展建設的需求。主要表現在服務內容上過于簡單,大部分是基礎性服務和淺層次服務,服務針對性和專業性不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效果。服務隊伍專業水平普遍較低,這些很大程度上跟我們的服務隊伍專業水平有關。圖書館服務人員整體專業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圖書館能否適應學校轉型發展的需要。在對接我校雙一流建設中,缺少業務骨干人才,高層次高學歷人才所占比例極小,目前博士2人,碩士5人;大部分為本科學歷,只能從事簡單服務,不能進行深度的學科服務。服務隊伍學科專業相對復雜,圖書情報專業和計算機專業人員極少,目前圖書情報專業2人,計算機專業2人,嚴重影響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和數字化建設發展。無論是在專業人才數量上,還是在職稱人才比例或專業知識結構上,對接“雙一流”建設都存在一定困難。
制定文獻資源建設方案。根據學校定位,制定文獻資源建設方案,調整館藏結構,加大資源建設力度,充分發揮圖書館文獻信息保障中心的作用,順應“雙一流”建設發展。尤其要加強特色資源數據庫建設。我校雙一流建設思路是突出應用建一流、扎根銅仁建一流。要做一流的應用研究,尤其要做銅仁市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應用研究,要扎根銅仁辦大學。因此圖書館就要加大地方文獻收集、開發、利用和研究。建立銅仁地區地方文獻特色數據庫,為我校決策、人才培養和轉型發展培養提供依據,為我校以及銅仁市社會經濟服務提供思路和方向。
首先,擴大服務范圍,結合我校“依托山區·服務地方”的辦學特色,大力推進高校圖書館服務地方工作,由服務校內讀者擴大到服務本市市民,充分發揮地方高校對地方社會文化的引領和輻射作用,更好地發揮現有圖書館資源效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其次,轉變服務模式,聚焦協同創新。“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圖書館要不斷轉變服務模式,升華服務理念,創新滿足讀者需求的新型服務模式,深刻理解“雙一流”建設內涵,全面分析現階段圖書館服務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推進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引進“曉圖”APP,根據館藏布、資源分布、借閱制度制定新生入館培訓內容,將規則學習和通關游戲融合起來,讀者在三維實景體驗中,通過闖關形式完成對館藏布局、資源分布、借閱制度的掌握,實現服務先行,改變填鴨式集中培訓,達到培訓效果量化統計,擴大了培訓范圍。提升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水平,提高數字資源的利用率。再次,創建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效率。圖書館與worldlib服務商合作,共建worldlib銅仁學院文獻服務群,讀者只需在文獻群里留言,就可以及時準確獲得所需文獻,響應及時,查準率高,提高了文獻傳遞效率和數字資源利用率,最大限度滿足讀者對文獻的個性化需求。同時跟讀者建立起良性互動,從中尋找讀者的隱形訴求,從而調整數字資源建設和服務。加大數字資源使用的線上服務工作,做好數字資源24小時服務和數字資源遠程訪問服務能力,最大限度滿足師生科研需求。強化閱讀推廣工作,打造特色活動品牌,營造書香校園,推動全民閱讀,構建學習型社會。郭瑛指出:“活動品牌的培育和管理方面可逐步實現系統化、規范化,建立閱讀推廣活動品牌的標準體系,有效規范品牌定位、名稱和標識、組織和管理、宣傳與推廣以及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等,進一步提升活動質量。”[1]我校圖書館2019年將閱讀推廣工作融入到學校“明德印記”思政體系建設工程中,在全校范圍開展“明德印記·經典誦讀”閱讀推廣系列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育人功能。
首先,加大館員隊伍建設力度。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特別是圖書情報專業的人才。專業性較強的崗位或急需的人才需要加大引進力度。同時還應注重對現有館員的培養,多給館員學習的機會,包括訪學進修、跟班學習、短期培訓等,提高官員專業素養和業務技能。同時提供更對機會讓館員參與到課題研究、解決業務工作的難題、為業務工作開展出謀劃策,在學習工作中得到提高,逐步成為專業館員。
圖書館要以學校總體發展規劃為方向,結合學校“雙一流”建設思路,緊緊圍繞我校教學科研工作中心任務,以科學發展觀謀劃圖書館發展,以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為中心,以隊伍建設為關鍵,以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開發、利用為重點,建立與教學、科研、一流學科建設相適應、紙質文獻和數字資源相補充的文獻保障體系,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從而才能更好對接“雙一流”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