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安
(國家能源集團吉林龍華長春熱電一廠,吉林 長春 130114)
嚴格依法執行勞動合同制度,規范勞動用工行為,是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基礎。企業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先后修訂完善了《勞動合同管理實施細則》《職工代表大會實施細則》《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與所有職工均簽訂了勞動合同。同時加強勞動合同續訂、解除、終止的管理,做到了制度健全,帳冊清晰,基礎夯實,管理規范。在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做到了監督公開、透明,減少了合同期內因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而引發的爭議隱患。
建立平等協商制度,及時簽訂和履行集體合同,是創建勞動關系和諧的保障。廠工會代表全體職工,就勞動關系的確立和解除、休息和休假、勞動安全衛生、勞動報酬、保險福利、安全健康等事項,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與企業簽訂集體合同。同時健全監督機制,定期檢查監督合同履約情況,保證合同條款有效落實,全年集體合同履約率達100%。
加強維權工作,是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的基本要求。企業按照“黨委強化領導、行政重視支持、工會認真運作”的基本原則,千方百計提高維權效能,開創了維權工作的新局面。為體現維權的主動、科學、依法的要旨,廠工會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職工代表大會為切入點,從機制上為建立和諧勞動關系提供保障。
一是加強源頭參與,狠抓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落實。認真落實各項職權,將關系職工切身利益和企業長遠發展的重大事項提交職代會審議,集思廣益,發動職工積極參與企業管理,共商改革發展大計,保障了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把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辦企業的根本方針落到了實處。積極拓寬民主管理渠道,定期召開“三重一大”事項會議,就人員競聘等職工關心的事項進行充分審議,收到了實效。堅持廠長聯絡員制度,重新聘任了廠長聯絡員,對聯絡員自身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本屆聘請廠長聯絡員15名,充分發揮了聯絡員參謀助手作用。建立三級民主信息卡,及時讓職工了解廠情,廠及時了解職工群眾意見和要求,做到民主管理常態化。
二是堅持廠務公開長效機制,積極推行三級廠務公開。在不斷完善廠務公開制度、監督制度的基礎上,不斷規范廠務公開的內容、形式、程序、監督工作,以職代會為廠務公開的渠道,以廠網為廠務公開的主平臺,以廠務會、中層干部大會、宣傳板等形式為廠務公開的輔助平臺,對職工普遍關心的物資采購、保險福利、人員調動、職稱評聘、黨員發展等職工關心的問題做到及時公開,確保職工參與監督工作有的放矢。企業獲得“吉林省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單位”榮譽稱號。
三是尊重和維護職工學習權益。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通過職工讀書、征文、演講、知識競賽、職工技能培訓等活動,不斷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加快建設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操作技能三支隊伍,使職工隊伍整體素質有了新的提高。2019年以來共發放學習書籍200余冊,職工參與讀書促學活動800余人次,以競賽形式參與培訓活動800余人次,重點開展以培養管理和技術人才為目的的系列培訓活動,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保證。企業獲得“吉林省學習型組織標兵單位”榮譽稱號。
關愛職工,是建設和諧企業的“助推劑”和“加速器”。企業始終堅持“發展為了職工,發展依靠職工,發展成果與職工共享”的原則,建立了“關愛職工”長效機制,為建立和諧勞動關系注入活力。
一是建立“送溫暖”長效機制。幾年來,不斷加大“送溫暖”工作力度,成立困難職工幫扶基金會,修訂了《困難職工幫扶管理辦法》,堅持開展困難職工調查和建立困難職工檔案,形成了困難職工幫扶體系。落實各級領導包保制度,堅持“三報告”(生活出現新的困難須報告、思想波動較大須報告、安全性事件和重大事件需報告)、“六必訪”(重要節日必訪、思想情緒低落必訪、患病必訪、有困難必訪、婚喪嫁娶必訪、家中發生重大事情必訪)等制度。堅持兩節期間走訪慰問,組織對困難職工進行了幫扶和慰問,對單親困難女職工進行補助,每年發放困難補助10萬余元。同時,堅持建立長效幫扶機制,建立困難職工檔案,對單親父母、特殊困難的職工給予長期幫扶,對寒門學子開展“金秋助學”活動,真正體現組織的溫暖。
二是大力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健康的企業文化是建設和諧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成功開展了紀念國際勞動婦女節聯歡會、紀念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活動,視頻MV《我和我的祖國》在集團公司視頻大賽中展播,獲東北公司視頻大賽一等獎。在上級公司文體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營造了人企和諧的工作氛圍。
三是構建人企和諧的共同愿景。全面推進國家能源集團視覺識別系統的推廣和使用,完成生產現場、網頁等標識更換1000余處。圍繞國家能源集團“一個目標 、三型五化、七個一流”發展戰略貫徹落實活動,發揮文化引領作用,為企業和諧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開展小家建設活動,使“新一熱”建設深入人心。企業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創建了勞模工作室、首席師工作室,切實發揮勞模、首席師的帶動作用,激發了職工勞動熱情。
四是加強內外宣傳。企業加強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建設,作為宣傳企業的前沿陣地。增加了網站功能,暢通了網絡信息渠道,拉近了干群距離,為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好企業、加強企業民主建設搭建了平臺。抓實對內對外宣傳報道工作,展現企業形象和職工精神風貌。企業每年在《國家能源》《東北國電》《勞動新聞》等內外媒體發表稿件400余篇,充分展示了企業形象。
五是開展“安康杯”勞動競賽。發揮工會安全生產群眾監督作用,重新調整了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網絡,每年各級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對設備缺陷和隱患進行全面監督檢查,進一步夯實安全基礎。積極開展班組成員安全互保活動,“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工作取得實效,進一步提高了班組安全管理水平。通過開展供熱期勞動競賽,以安全月為契機開展安全知識競賽、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競賽及“兩票三制”、“千次操作無差錯”、查隱患等競賽活動,共發現檢查發現大小隱患300余項,得到及時處理,保證了機組健康水平,促進了安全生產責任得到有效落實,確保實現安全年目標。企業連續榮獲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企業等榮譽稱號。
企業通過開展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民主管理和維權機制建設得到加強,職工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主人翁地位進一步鞏固,實現了職工、企業的“共贏”,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經營業績不斷提升,“新一熱”建設呈現出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的良好 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