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曉陽
(青島科技大學,山東 青島 266042)
大學生的教育是一個需要學校、家庭協同完成的系統性工程,而且這個協同過程是貫穿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整個教育時間段的。在這個過程中,學校、家庭不能有任何角色的缺失。因為學生長時間居家線上學習的實際情況對我們高校輔導員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學生居家期間如何充分發揮家庭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求輔導員在學生不在學校的情況下,如何完成日常工作并有效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結合線上平臺的優勢,積極探索優化學校與家庭協同育人的模式勢在 必行。
首先,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缺乏必要的認識,尤其是在孩子理想信念價值觀方面,很多家長認為只要滿足孩子物質方面的需求即可,對孩子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取向缺乏必要和深入的了解,將孩子在大學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當然的認為完全是學校的主體責任;其次,還有一些家庭在教育目標設定上有著很強的目的性、功利性缺乏長遠考慮,與國家社會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存在一定差距,長此以往對學生的成長會產生不利影響。再次,站在學校的角度,以思想政治課程的傳統教育手段,是以灌輸的方式來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忽視了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長此以往學生往往產生逆反心理,反而與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背道而馳。這種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較為單一并且缺乏吸引力。在教育內容上主要以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論及價值觀認同教育為主,對學生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和心理輔導、勞動實踐教育等方面做的不夠,同時由于高校整體輔導員師生比例還達不到教育部規定的1:200的要求,導致高校輔導員所帶學生數量往往超過教育部規定數目很多。由此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在關注學生個體、個性等方面由于學生數量較多,輔導員老師無法做到細致而全面,而且輔導員日常事務性工作繁重在學生價值引領方面還需提高。
一方面是相當一部分家長忙于工作,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主動聯系孩子了解他們日常在大學校園的具體情況,甚至有的家長獲取孩子在學校的信息僅僅是日常和孩子在電話視頻語音過程中的只言片語,沒有去深入了解孩子在大學發生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孩子不愿說或者沒有主動和家長分享自己在學校生活的意識。這兩方面的原因導致家長與孩子沒有形成有效的互動,久而久之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印象還停留在中學階段,而大學階段是孩子由青年逐漸走向成熟時期,也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大學期間家長的缺失不利于孩子的全面發展。在日常和學生家長的溝通中發現,在很多家長的觀念里認為孩子考上了大學,對孩子的教育的任務就完成了,卻不知考上大學只是新的開始,在大學期間養成的思維方式和學到的專業知識才是孩子今后走出校園立足社會的基礎,而且考上大學并不意味著可以順利畢業,每年都有因掛科學分沒修夠而拿不到畢業證的學生,也有的學生因掛科太多被留級甚至勸退的,還有的學生因為人際關系、沉溺游戲、學習壓力導致出現心理問題的,對于異地求學遠離家鄉的學生,這些情況如果孩子不跟父母說作為家長是很難知道的更何談解決呢。
首先,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家校合作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成才所產生的積極效應,在家校合作方面大多數還停留在口頭上除非孩子出了問題才想到要聯系學校老師,日常生活中家長對對家校協同教育也缺乏必要的認識。有的家長則認為其孩子是大學生了已經具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認知,不必過于關心其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還有一些家長過度關注子女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其人際交往、心理健康、理想信念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很多家庭意識不到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孩子今后的發展有多么重要的作用,忽視了家庭教育對學生思想觀、價值觀所產生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忽視了原生家庭教育對孩子人格塑造的內涵和積極作用,沒有認識到在當網絡上今各種思潮泛起信息魚龍混雜的背景下,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及必要性。其次,高校方面,大部分高校也缺乏對家校合作制度性保障,在師資人員配備,家校合作效果考核評估方面機制尚不完善,另外家校合作開展沒有形成規模,對家校協作育人的優勢研究不夠透徹缺乏理論支撐,高校在家校合作平臺的建設相對滯后,這些因素導致了家校合作育人的積極因素沒有充分釋放出來。
首先,在高校內部要提高對家校協同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要真正了解這一教育模式的現實意義。實踐表明一旦家校互動形成合力將協同育人的優勢發揮出來,家長還是愿意與學校合作的。我們學院召開了一次線上家長會,會議結束后,許多家長在家長群里留言紛紛表示,非常感謝學校精心組織的此次家長會,有的家長表示在與老師們的溝通交流中進一步了解了掛科的嚴重性和學生順利畢業需要到達的條件,今后會用更多的時間去走近孩子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有的家長表達了希望孩子今后能考研繼續深造的想法,當聽到學院近幾年每屆畢業生都有保送到清華、北大讀研的時候感到很驚訝,對學校的辦學實力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通過老師的講解知道學院的保研政策和當前的考研形勢,并且充分認識到考研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大一就把高數、英語等考研公共課打好基礎;還有的家長表示通過這次會議加深了對我們學生工作的理解并領悟到與孩子相處最重要的一點是陪伴和耐心,只有家長高質量的陪伴,才能保證學生居家學習、生活的質量,只有家長的耐心、細心,才能換來學生居家的安逸。還有家長針對孩子的線上學習,提出了好的方法,充分尊重孩子,看到孩子優秀的一面,鼓勵孩子獨立自主的去完成作業。通過會議過前后幾個細節可以看出家長對會議的重視,會議開始前有家長耐心的向我詢問騰訊會議的使用方法包括怎么加入會議、怎么開語音、如何發消息等,并且再三跟我確定會議時間生怕耽誤了開會。為了孩子的成長已是不惑之年的家長仿佛變成了一個孩子,不厭其煩的去學習新的事物,看著家長發來的一條條詢問的消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父母對孩子濃濃的愛意。父母的殷切期望讓我們肩上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管理服務的學生每一屆都有成百上千個,但每一個學生對一個家庭都是父母全部的希望,我們能做的是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把他們培養成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有用人才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和責任,不負黨的重托亦不負天下的父母心。特殊時期,線上召開的家長會已圓滿結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工作的結束,只要學生不返回校園,我們就要通過特殊的方式時刻關心著學生學習、生活以及心理,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每一個孩子,使他們能在家安心高效的學習,幫助家長引導好每一個孩子,使他們能珍惜這段陪在父母身邊的日子,讓他們意識到以后參加工作后可能再也沒有這么長時間可以陪在父母身邊了。同過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對父母的親情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希望同學們對父母少一些抱怨,他們給予你的是他們能力范圍能達到的全部,當你的父母老了你能像他們愛你這樣愛他們嗎?可以說特殊時期最棒的老師是父母,最好的學校是家庭。在新形勢下要以家校命運共同體的新視角,充分認識到家校協同育人的優勢,探索未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作模式,打造行之有效的合作平臺,建立健全家校協同育人的制度保障,最終達到家校優勢互補,助力孩子成長成才。
高校要充分發揮教育行政主體的作用,通過政策宣傳、平臺打造、制度保障等手段提高家長參與學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學校需要探索打造有利于家校溝通的穩定平臺,讓家長有渠道、有機會、有能力參與到家校協同育人的過程中來,與學校共同承擔孩子在大學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責任。在家校協同育人制度建設上要投入更多資源,為直接工作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線的輔導員配足設備、技術、場地等硬件設施。凝聚家校教育共識、提高家長對家校協同的認知水平離不開家校共育工作的幾大平臺,即“校長接待日”活動、“校園開放月”活動、寒暑假家訪活動、學校官方媒體平臺、家長微信QQ群、學生工作評估問卷等平臺。其中,家長學校是培訓式平臺,校長接待日、學生工作問卷調查、校園開放月是校級面對面互動平臺,學校公眾號推送是單向宣傳平臺,家校互訪、家長微信QQ群是年級、班級互動平臺。幾大平臺的綜合高效運用不僅使學校與家庭的教育活動無縫銜接,更便于調動家長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為家校協同打下堅實的基礎。
實踐證明充分發揮家校合作平臺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進家校之間聯系與溝通,引導家長們樹立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觀念,進一步增強家校信任和合作,為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下,作為獨生子女的一代人已經逐漸步入大學并成為新一代青年的主角,今年入學的新生“00后”已經是絕對的多數,由于生長的時代環境跟上代人沒有可比性同時絕大部分又是獨生子女,在家庭呵護和教育方面,家長寵愛有加吃苦耐勞教育欠缺,使得這一代孩子缺乏必要的自主性、成熟性、獨立性,社會上出現了“月光族”、“啃老族”等現象,這些現象的出現恰恰說明家校協同對孩子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尤其是在家庭對孩子挫折教育、艱苦奮斗精神教育方面有待提高,通過家校協同教育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和觀念,幫助自己的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為孩子將來畢業走上工作崗位能立足社會、更好的承擔時代賦予的責任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開展家校協同教育方面,高校要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提高與家庭的密切程度。可以利用線上平臺創建家長座談沙龍,定期開展和組織相關的知識講座,對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言行舉止進行必要的指導,開展親子教育理論的宣傳和教育工作,對家長開展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大學生心理健康保健、倫理學,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知識宣傳和普及工作,提高家長在這一方面的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有條件的可以組織現場的家長會,如果條件不具備可以依托騰訊會議等網絡軟件組織線上家長會或者輔導員老師利用寒暑假時間對學生進行家訪,將學校在育人方面的相關政策文件精神傳達給家長,并傾聽家長關于對孩子教育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從而為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能。通過這種面對面與家長進行深度溝通交流方式,拉近老師、家長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家校、師生之間的相互了解。
總之,高校和家庭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兩大主體,雙方都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家校雙方都有義務和責任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動作為,家校雙方應充分發揮家校協同育人機制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投入更多的資源來拓展豐富家校溝通的平臺和渠道,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豐富家校協同育人的內涵和形式,最終實現為孩子的健康全面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