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的身影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公園、社區、學校;他們憑借自己的醫學知識、傳統手藝、專業技能,幫助著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他們用實際行動續寫雷鋒的故事……他們就是首都職工志愿服務隊。早在2015年,市總工會便把職工志愿服務工作納入“1+15”文件中,并成立首都職工志愿服務運行中心。經過五年的發展,如今,首都職工志愿服務體系已逐步完善,品牌項目已逐步形成,志愿服務理念漸漸深入人心。在眾多首都職工志愿服務隊中,不乏勞模的身影。勞模組織、參與的志愿服務隊能發揮什么作用?他們對首都職工志愿服務工作的開展有哪些建議?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大興區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隊長 宋薛宣
我曾是北京衛戍區某部隊后勤處的一名普通戰士,現為大興區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隊長,2013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76年3月,我光榮地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士,當時部隊正在開展紀念毛主席為雷鋒同志題詞13周年的活動,雷鋒的先進事跡深深地打動了我。從那時起,我就立志要學雷鋒,做雷鋒式的青年。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我利用業余時間做一些利軍、利民的事。由于表現突出,被北京衛戍區評為學雷鋒標兵和學雷鋒積極分子。在我看來,堅持學雷鋒并不難,只要你有愛心、細心,從小事做起,就能將雷鋒精神傳承下去。1987年,我倡議并組建了大興個體戶學雷鋒義務服務隊,開始自發組織學雷鋒活動。從那時算起,我已經在學雷鋒的路上走過了32個春秋。從最初成立時的幾十人到現如今的幾萬人,大興區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在30多年的學雷鋒生涯中,我覺得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成為勞模,但人人都能學習和踐行勞模精神。勞模精神是對職業的熱愛、奉獻的喜悅和勞動的樂趣。現在,志愿者們會不時走進社區、部隊、學校、農村敬老院,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義務服務,志愿服務已經形成了常態化。
可這些就夠了嗎?顯然不是。讓更多的人了解雷鋒精神、自覺學習雷鋒精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發揮勞模引領,如何將勞模精神和雷鋒精神兩者有機統一結合。只有加強宣傳推廣,品牌塑造才更有影響力。
首先,須拓寬宣傳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做好典型宣傳,向全社會展示如何踐行勞模精神和雷鋒精神,凸顯學雷鋒志愿服務協會匯集人才、傳授技能、實踐攻關、創新管理的平臺作用,全面提升學雷鋒志愿服務協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興區總工會每年都會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微電影、詩朗誦、情景劇等表現方式,全方位地展現學雷鋒志愿服務協會在開展工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其次,通過勞模事跡宣講會、道德講堂、組織廣大職工到學雷鋒志愿服務協會參觀、學習志愿服務等形式,讓全區干部群眾感受勞模精神,彰顯勞模榜樣力量。
最后,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宣傳勞模精神、雷鋒精神和志愿服務。外出交流時,認真觀摩別人的宣講,特別是學習其他全國勞模、市級勞模的成功經驗。借助專家學者、兄弟團隊前來參觀考察的機會積極交流,征詢建議,為深化學雷鋒服務匯聚智慧。通過一邊服務、一邊思考,不斷提高思想水平,不斷提高志愿服務水平。
微評1
宋成武:勞動模范在廣大群眾中具有極高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各級勞動模范廣泛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來,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當勞動模范與志愿者兩個角色疊加,當勞模精神與志愿精神交相輝映,他們身上便會發出更加令人感動的奉獻之光。
微評2
陳亮:職工志愿服務工作是工會積極拓展服務職工方式的新渠道,是新時期黨對工會工作的新要求。從簡單的奉獻愛心到實現個體社會價值的專業化、智能型志愿服務,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建設,讓志愿服務理念深入人心。來自各行各業的職工志愿者用大愛真情熱心為人民群眾服務,他們用實際行動守護了一座城市的幸福溫度,也彰顯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力量。
□全國工人先鋒號、“金板寸學雷鋒志愿服務隊”隊長 劉清池
我是金板寸的劉清池,30多年堅持做社會志愿者公益活動,用自己的雙手,依靠辛勤的勞動奉獻愛心,傳遞了社會正能量,愛心從我手中的小推子傳遞到數萬人。
最初,我開理發店是為了謀生。實現創業夢后,為了回報社會,便組建了“金板寸學雷鋒志愿服務隊”,為武警戰士、殘疾軍人、孤寡老人、環衛工作者、安保人員、智障兒童等特殊群體義務理發,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志愿者公益活動。2019年,我更是走進了小學校園,給孩子們進行演講,宣傳工匠精神,樹立雷鋒意識。
人們常說,一粒種子,只有深深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機勃勃。志愿服務行為傳遞愛心、傳播文明,是時代發展、人類進步的必然產物。志愿者在把關懷帶給社會的同時,也傳遞了愛心,傳遞了文明,這種“愛心”和“文明”從一個人身上傳到另一個人身上,最終會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社會暖流,這便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正能量。“金板寸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只有置身于奉獻社會、奮發向上的時代大潮,才能蓬勃發展,有所作為。只有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才能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而為社會、為他人作出一份有意義的貢獻,這也是對自我的鍛煉,對自我人格的一種升華。
不斷地參與到志愿服務之中,讓我有了許多收獲和感悟:
首先,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志愿服務者,必須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時刻以新時代志愿者的標準來要求自我,切實做一名實實在在、有益于社會的好人,還要鼓勵身邊的人,一起參加這項活動。
其次,積極打造出一支出色的志愿團隊。要學會以更好的語言技巧與他人溝通,為他們傳遞更多正能量,讓他們深刻地領會到社會的美好、時代的進步。雖然志愿服務活動很小、服務的范圍有限,但它卻是偉大的。因為它在有限的范圍內,讓更多的人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同時也提高了志愿者的自身價值,營造了助人為樂、團結互助的社會風尚。
最后,大力傳播志愿服務理念,提升志愿服務事業的水平和影響力,加強各志愿服務團隊之間的溝通、聯系,策劃開展參與面更廣、影響力更大的志愿服務活動。同時,積極培養志愿者骨干,不斷拓展服務領域,提升各級志愿者組織協助社會管理和服務的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市民對志愿服務活動的認同感。以完善社區志愿服務機制為重點,建立健全社區志愿服務運行機制、志愿服務檔案管理制度、培訓制度和社區需求對接制度,搭建志愿服務需求對接網上平臺。積極探索項目社會化等運作模式,挖掘一批人民群眾所需的專業服務項目,真正實現為人民的生產、生活服務。
微評3
高穎明:一個人的志愿公益行動也許是小善,但是當一個一個的小善累積起來,就能形成浩瀚的力量,成為滋養我們社會的正能量。勞模志愿者服務隊正是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崇高的勞模精神,為社會注入溫暖的力量。
微評4
李增明:要想將勞模志愿服務活動打造成叫得響、過得硬的持久性品牌,就不應局限于學雷鋒、義診、幫困等日常志愿服務活動,各級工會應該積極探索新形式、新方法,用創新的思維不斷拓展勞模志愿服務活動的內涵。例如,開展“勞模大講堂”專題活動,選拔一批事跡突出、素質過硬的勞動模范組成“新時代領跑者”勞模精神志愿宣講團,深入學校、機關作報告,讓市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身邊榜樣的力量。
□北京恒安中醫院高鐵錚勞模志愿服務隊
北京恒安中醫院高鐵錚勞模志愿服務隊成立10年來,始終堅持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充分發揮勞動模范的示范引領作用,讓勞模精神與志愿服務精神有機結合。
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勞模志愿服務隊總結出了“1+2+3+X”服務模式,擴大了志愿服務的內涵和外延,讓勞模志愿服務隊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1”是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因為,堅持政治引領,是勞模志愿服務的根本任務。
“2”是兩個載體,對內加強隊伍建設,對外接受社會監督。這10年中,勞模志愿服務隊新增的成員大多是從中層干部、共青團員中選拔出來的,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都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為了保證服務質量,勞模志愿服務隊聘請社會監督員100余人,并每年定期召開一次大型社會監督員評議會、多次小型社會監督員見面會,聽取監督意見,使志愿服務模式更貼近百姓生活所需。
“3”是三創新三結合。一是,創新志愿服務理念。勞模志愿服務隊每一次志愿服務都會緊密結合黨的重大會議精神,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作為該隊開展公益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創新志愿服務模式,緊密結合社會及居民需要。自成立之日起,勞模志愿服務隊主要開展3類服務,即送健康服務、送溫暖服務、送保障服務。多年來,勞模志愿服務隊共開展社區義診咨詢、測量血壓、骨密度檢測3000余場,健康大講堂200余場,數十萬群眾從中受益。與此同時,勞模志愿服務隊走進邊遠地區送醫、送藥,為貧困山區送去黨的溫暖;開展了為福利院的兒童送慰問品,為智力殘障兒童送去腰鼓和樂器等活動,幫助殘障兒童插上了夢想的翅膀。通過勞模志愿服務隊的送溫暖活動,弘揚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助人為樂精神。此外,勞模志愿服務隊還多次為重大賽事做現場救護和醫療保障服務,為大賽的成功舉辦保駕護航。三是,緊密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旗幟鮮明樹立的志愿服務正確價值取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一切向錢看的社會現象時有發生,勞模志愿服務隊全方位的志愿服務,就是要在社會上引領塑造志愿服務敢擔當勇作為的榜樣示范形象,通過示范引領帶動好的社會風氣形成。
“X”是打造特色服務品牌。勞模志愿服務隊充分調動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瞄準“把黨員培養成干部,把干部培養成黨員”這一目標,不斷擴大黨員在志愿者中的占比。黨員干部、共青團員、臨床醫務人員也紛紛投身志愿服務事業,把爭當勞模志愿服務隊員當做是一種新時尚。
微評5
王建生:勞動模范作為企業和行業的先進模范人物,既是企業的財富,也是行業和社會的財富,更是企業和行業的形象代言人。更好地發揮勞模的先進模范帶頭作用,打造專業志愿服務,不斷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建設,讓志愿服務理念深入人心,引領和帶動更多的人向善向上,對營造社會良好的文明風尚將起到積極作用。
微評6
孫志海:勞模志愿者到企業開展公益活動,是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志愿服務精神,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壯大的具體體現。要深入一線、深入基層,充分發揮勞模工匠的技能優勢,組織開展技術指導、信息咨詢、技術改造、技術攻關、醫療義診、技術培訓等系列服務活動,最終建立由一帶十、由點帶面的長效幫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