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本書都有作者的心血,每一本書都能給讀者啟迪。在讀書的過程中,讀者不僅僅在字里行間中體會到作者的寫作用意,同時也是作者與每位讀者的單獨溝通。你要是真的能夠讀懂,那么你就是此書作者的知音。
我曾有幸拜讀了夢想導師俞敏洪的 《愿你的青春不負夢想》一書,從書名中大家可以看出作者在歷時青春之際的那種激情。本書是夢想導師俞敏洪與千萬年輕人分享的關于青春、夢想、成長、奮斗、事業、生活的勵志感悟。 在本書中,俞敏洪以真誠的態度、坦蕩的胸懷、幽默的語言,娓娓講述了自己的青春、夢想、成長、奮斗、事業、生活方面的經歷和感受,分享了自己從出生到成長,從成長到考上北大,從北大離職后創業,經歷種種挫折與磨難的人生奮斗歷程。他以非凡的氣魄、堅忍不拔的毅力、大無畏的精神,渡過了一道道難關,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希望以此激勵讀者勇敢地追逐自己的夢想。讀完本書,讀者將收獲前所未有的勇氣,以及俞敏洪分享的寶貴經驗與方法,堅定自己前進的步伐,實現自己的夢想。
的確,每個人都有青春,每個人又都有夢想,但是在社會中,一部分人把夢想變成了現實。通過自己的拼搏、努力實現成功。在拼搏的過程中,難免撞壁。當你覺得痛時,當你覺得路途艱難時,那么恭喜你,你正在人生的道路上向更高聳的山峰前行。反之,如果遇到挫折就返回目的地,那么你的人生永遠會原地不動到老。
在書中,俞敏洪介紹了自己從江蘇來到北大,又從北大離開創建新東方,到新東方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人生中的三次轉折。主人公是這樣闡述他的三次轉折的:“這些改變主要是兩個因素導致的,一是外在環境,二是個人內因。 有些環境讓你不得不求變,比如我在農村的時候,高中畢業以后有兩個選擇,一是認認真真當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但是我不甘心;二是離開農村,離開農村的唯一辦法就是上大學。” 這是主人公人生中的第一大轉折點,是主人公自己主動尋求的改變,這種主動尋求的改變來自他的內心。在大學畢業后,他毅然選擇了留校當老師。在北大的日子里主人公又經歷了人生的第二次轉折。也許真的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金錢的社會里,主人公也只有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一些知識去為自己創造可以支配的金錢財富。看著自己周圍的同事們一個個出國留學,自己捫心自問能不能夠輸在起跑線上?答案很簡單,“不能”。但是自己 “窮困潦倒”,怎么辦?校外教學賺錢也要去。因為在校外教書違反了北大當時的教師紀律規定,結果被北大行政記過處分。人生就是這么有意思。主人公離開了北大以后,為了生計,被動地去各個培訓機構講課。當他接觸了諸多教學機構的管理者時,覺得自己要比他們的能力強很多,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想法促使主人公最后做了新東方。這是他的第二個人生轉折。每個人三觀不盡相同,作者既然寫到了這里,作為讀者的我不敢說是知音,但是我耐心地讀完這本書后肯定了我的這個想法,這次主人公的人生轉折,一定是被動的。第三大轉折點是,新東方上市。引用作者的話:“上市我也是被推著走的,因為我沒有太大的財富欲望,所以一直不想新東方上市。但當時即使我不想上市,新東方內部人才的渴望和外部競爭的需要,都逼得新東方不得不上市。一旦決定上市,我就變被動為主動,認真地走下去。”
我非常喜歡俞敏洪在書中的一段話: “我的人生有沒有下一個轉折?我相信一定會有。但我想,我的前半輩子一直在做加法,不斷努力前行,下一個轉折也許會往后退一退,給自己的未來、自己的生命一片更大的空間和悠閑。”是啊!每個人無論你的年齡、社會地位、是否正值青春,都可能會有下一步的人生轉折。那么,你是否現在還擁有 “青春”,取決于你是否還在為之拼搏,為以前的那個青春所擁有的夢想、為你的初心而奮斗著、實現著。青春年華是短暫的,只有那些追逐夢想敢于拼搏的人,他們的“青春”才是永駐的。生命的旅途是很長遠的,只有在旅途中的突破,才是往后最好的回憶。愿我們的青春不負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