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上海虹橋火車站全面開展體溫檢測和信息登記工作。 攝影/ 沈琳
2月10日下午,67歲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深入社區、醫院、疾控中心,了解基層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并視頻連線湖北武漢抗擊肺炎疫情前線,為全國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廣大干部職工加油鼓勁。
值得注意的是,調研指導工作期間,習近平全程佩戴口罩,進入室內主動測量體溫,與群眾暖心交流時不忘溫馨提醒“非常時期就不握手了”……他以身作則、帶頭做好疫情期間防護,為百姓堅持加強防護做好表率。
習近平在全國復工第一天深入北京基層了解疫情防控工作,也許還有另一層深意——作為首都的北京,能否在抗疫和復工之間做好平衡,意味著一線城市在此次抗疫大戰之中的表現,也意味著今年中國經濟的走勢。
因此,習近平在此次視察中特別強調,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時,要統籌做好“六穩”工作。要堅定信心,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疫情的沖擊只是短期的,不要被問題和困難嚇倒。要加強經濟運行調度,盡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要抓好在建項目復工和新項目開工。要穩定居民消費,發展網絡消費,擴大健康類消費。要積極推動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對受疫情影響較大企業,要在金融、用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幫助渡過難關。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別是要高度關注就業問題,防止出現大規模裁員。
《新民周刊》發現,北上廣深目前在逐步復工后的抗疫表現各有千秋、可圈可點。正如德國詩人海涅所說: 冬天從這里奪取的,春天會交還與你。

在進入城市的公路、鐵路、機場、碼頭等交通口岸和道口設立了檢測點。攝影/ 沈琳
在武漢1月23日10點開始封城之后,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紛紛“官宣”不會封城,也沒必要封城。這并不是一拍腦袋就隨意做出的決定,而是多方評估論證之后的科學決策。
在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前,當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幾乎處于失控狀態,究竟有多少病例也不清楚,很多出現重癥的病人無法得到及時治療,考慮到人傳人的情況,封城是無奈之舉。
反觀北上廣深——醫療資源豐富,政府信息公開透明,老百姓的公民意識也較強,相對比較守規矩——這就讓政府和民眾在共同抗疫之時形成一種天然的默契,也讓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這些城市做到“可防可控”。
從1月26日起,北京、上海每天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邀請衛健委、交通委等政府部門及相關專家發布防控措施、病例救治、物資保障等信息,回應社會關切。為防止疫情蔓延,北上廣深均在進入城市的公路、鐵路、機場、碼頭等交通口岸和道口設立了檢測點,全面開展體溫檢測和信息登記工作。

2020年2月11日,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大街一饅頭店,為減少與顧客的接觸,在窗口搭建了“木滑梯”售賣饅頭、豆包等食品。
當然,春節期間,因為人口流動較少,城市抗疫工作難度相對小一些。很多人自覺待在家里,聽從專家意見,把病毒“悶死”。疫情當前,被“攤平”又“拉長”的春運,導致返程高峰被推遲了。但2月10日開始的復工潮,大量人口再次涌向大城市,部分本地市民開始擔心防疫戰線“功虧一簣”,甚至有人建議學習其他省份“封路不讓進”的霹靂做法——這樣簡單粗暴的做法當然不可行!
一方面,北上廣深這四座城市占比中國經濟1/8,而外來人口是這幾座城市的重要生產力,如果不能有效地復工復產,整個中國經濟都會受到影響。
根據《北京人口藍皮書·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19)》,北京外來常住人口為764.6萬人,全城常住人口2154.2萬人,外來人口占比35.5%;根據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公布的數據,上海全市常住人口2423.78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976.21萬人,占比40.3%;根據廣州市統計局的數據,廣州市常住人口1490.44萬人,戶籍人口927.69萬人,意味著外來常住人口占比37.8%;根據《深圳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深圳全市常住人口1302.66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54.70萬人,意味著外來常住人口占比65.1%。
由此可見,北上廣的外來常住人口達到三四成,深圳甚至高達六成,如果不讓這些人及時返程,對于一線城市的經濟影響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一線城市的活力來自于開放和包容,而這里有著大量的中小企業,何時正常復工影響到它們的生死存亡。以上海為例,據統計,全市中小企業數量已超過100萬,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9.5%。在世界銀行對于全球營商環境的評比中,對于中國的采樣城市就是北京和上海,而后者的權重占比達到55%。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上海,抗疫之中的表現如何,如同一名頂尖學生對于全班平均分的影響。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北京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對995家中小企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
截至2月18日的統計數據顯示,除湖北、廣東、河南、浙江和湖南五省外,其他省份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小于1000人;直轄市和地級市中,確診病例大于500人的只有湖北省內的14座城市和重慶,100-499人的有27座城市,包括北京(381)、上海(332)、廣州(339)、深圳(415)這四座一線城市,其余城市均少于100人。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首席經濟學家李鐵在撰寫的文章中提到,全國病例數最多的前100個城市中,有69%的城市增長率下降,其中26%的城市顯著下降。李鐵呼吁,疫情較輕的城市應及時復工、開業。
可喜的是,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人才高地,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勇挑重擔,按照“戰時狀態”,加強科研攻關,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準備好“科學彈藥”。
因此,對于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而言,“穹頂之下”的做法也許能杜絕病毒,但更會讓城市死氣沉沉。
可以說,一線城市不封城的底氣,來自于精細設計的疫情信息公開透明消除非理性恐慌、企業加力生產醫療物資增加市場供應、守好最后一公里的社會治理格局等“多防合一”工作機制。
2月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關于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 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推動分批有序錯峰返程返崗,統籌制定分類分批復工復產方案,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領域,要保障條件立即推動復工復產,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員工要及時返崗、盡早開工。

2月13日,北京的社區工作人員在住宅樓門上張貼印有返京人員信息登記小程序二維碼的公告。
對于一線城市而言,當前情況下,理應確保有返程復工需要的人員,能夠盡快回崗以恢復生產。在前端防控方面,可以限制的僅僅是無返程必要的人員。
2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經貿司副司長陳達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除了湖北省外,全國其他30個省份均已部署安排企業復工復產。
不得不承認的是,隨著人員陸續返城,大城市將再次變得擁堵,人口近距離密切接觸幾率加大,再加上可能隱匿的無癥狀感染者,一線城市“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壓力大增。因此,在如今的復工環境之下,這些北上廣深紛紛將“應急管理”轉化為“風險管理”——除了關注如何足夠快速地進行響應之外,還需更多地思考如何減緩疫情所帶來的沖擊。

在G94高速深圳觀瀾收費處,懸掛有申報二維碼的無人機在候檢的車輛間飛行。
在北京,錯峰返程,避免集中返京大客流是重要應對舉措之一。北京鐵路局自1月28日至2月26日,對部分旅客列車采取臨時停運措施,包括北京西站、天津、石家莊、邯鄲等多個車站的43趟車次以及數十趟京津城際,通過停開、少開等措施延緩返程高峰到來。而在返京的高鐵上,旅客就被要求填寫一張旅客信息登記表,到達北京以后,由鐵路部門工作人員統一收集、保存,以便追蹤每一位返程人員的情況,這是北京應對疫情聯防聯控的一招。
與此同時,北京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級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對寫字樓、商場、餐館等“三類場所”落實防疫督查。北京市住建委規定2月10日起,北京市房屋建筑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符合條件后才可以復工。用工單位、勞務企業必須采取專車或包車的方式“點對點”運送勞務人員有序返京。再比如,為了應對返京復工客流,公交地鐵制定了預案,通過加大發車頻次、限制客流高峰、加強站車消毒等方式,控制病毒傳播。北京市國資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市管企業復工復產后公共場所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既抓生產、又抓防疫的戰略布局正從上到下逐步細化。
上海相關部門采取的主要防控策略是筑牢“三道防護圈”,即道口防輸入、社區防擴散、集中力量抓篩查與救治,“嚴防死守,把道口守牢、小區管住、單位管好”。2月4日,上海市衛健委發布《來滬(返滬)人員健康管理告知書》,要求所有來滬(返滬)人員在進入上海各交通口岸和道口時,必須配合開展體溫測量,如實填報健康狀況信息登記表;進入城市后,必須向所在社區、單位或酒店等居住場所主動報備;有相關流行病學史的必須居家或集中隔離觀察14天。
人員返城,交通工具是第一道關口。上海地鐵提醒乘客,軌道交通是人員密集的封閉場所,如無必要,可選擇其他地面交通,盡可能不乘坐,或者減少乘坐軌道交通。如不得不搭乘地鐵,也請乘客務必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為了應對復工大軍的返程高峰,在2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發布了關于鼓勵錯峰上下班的通告,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特別是科研、IT等行業從業人員居家辦公、在線辦公、錯崗上班、分時到崗、輪流到崗。

在位于廣州開發區的廣州創維平面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佩戴口罩在流水線上作業。
對于一線城市而言,當前情況下,理應確保有返程復工需要的人員,能夠盡快回崗以恢復生產。于是在前端防控方面,可以限制的僅僅是無返程必要的人員,如上海2月10日發布通知,在一級響應期間,對在上海沒有居住地的、沒有明確工作的人員,原則上加強勸返力度,暫緩入滬。這無疑是理性之舉。與此同時,上海還在2月10日強化疫情防控落實落細,提出要像抓安全生產一樣,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抓好企業與所屬街鎮、社區聯防聯控,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并通過向企業和復工人員推送“健康碼”等信息化手段,第一時間掌握返滬務工人員健康情況。
那么,復工一周以來,上海應對如何?一把手直接到基層一探究竟,并且當天發現問題當天就開會拿出方案。2月10日,上海企業有序復工首日下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先后前往交通樞紐、商務樓宇檢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情況。當晚,上海市委常委會舉行會議,明確要求屬地防控包干制要實化細化。2月13日上午,李強又來到浦東新區檢查調研疾控中心、復工企業,并走進地鐵金橋站、徐家匯站,實地察看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情況。當天下午,上海市委常委會舉行會議,要求統籌抓好當前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
廣州市在全市機場、地鐵等人流量較大的區域開展體溫監測篩查,日覆蓋監測人流量可達500萬人次。2月7日,廣州市發布通告,所有居住小區(村)實施封閉管理,限制非本小區(村)業主、住戶或使用人及車輛進入物業管理區域。快遞公司、外賣等所配送的物品應送至指定區域集中存放管理,由客戶自行領取。各出入口應設置防控卡點,居住人員須憑證出入,并進行體溫監測。
外來人口占比最高的深圳,2月9日晚間發文要求對所有在各類住宅小區、城中村居住的人員進出小區實施認證管理,即每名居住人員需出示規定的系統認證圖碼或人員通行證后方可進出小區。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隨著各地入春,我們相信,疫情終會過去。而企業、屬地、政府通力合作,才是走出這波疫情陰影、恢復生產的最佳打開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