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
摘要 習近平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指出了新中國選擇人大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展示了堅定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為新時代做好人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該重要思想系統闡釋了人大制度是“三統一”的重要載體,拓展和深化了民主集中制原則,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科學理論指導,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該重要思想提出了做好人大工作需把握好的五大關系,為加強人大立法、監督、自身建設等工作提出重要指引,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 習近平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人大工作理論研究會重點項目《習近平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研究》(項目編號:2018SDRDYJHKT1-02)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 87/j.cnki.1009-05 92.2020.01.292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我國民主的本質內涵、目標手段、實現方式,基本原則,以及民主與法治的關系等重大命題形成了嶄新的理解和認知,建構了內容更豐富、體系更完整、邏輯更嚴密、結構更明晰的新時代民主觀。習近平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便是這一民主觀最集中的體現,也充分展示了中國民主政治制度模式和發展道路的強大生命力和獨特性,其意義十分重大。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代領導人和領導集體都形成了完整清晰的民主法治觀,與之相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思想,為指導當今中國的民主政治發展和法治建設進程,提供了更加明確的路徑方向和準確的理論依據。習近平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是其民主法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根本遵循。新時代賦予新任務,新思想指引新征程。該思想是指引和推進新時代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的根本遵循。
(一)指出新中國選擇人大制度的歷史必然性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大制度的有關論述,縱貫古今,橫跨中外,用詳實的史料和嚴密的分析,向我們清晰闡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堅定選擇人大制度的歷史必然性。歷史充分證明,我國選擇人大制度作為根本政治制度,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也不是從他國照搬照抄的,是中國共產黨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前提下,領導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和探索而獲得的。同時也通過歷史分析告誡我們,不顧本國國情的盲目照搬域外制度,尤其是政治制度,是十分危險的。這些思想是對我們黨領導人民探索建立發展人大制度的規律性總結,同時也要求我們要對我們黨領導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建立的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倍加珍惜,切實堅持好、完善好、實踐好。
(二)展示了堅定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發展廣泛真實的人民民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發表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論述,形成了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指向明確、立意高遠的習近平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體系,正確回答了新時代人大制度從哪里來、向何處去、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等一系列關系黨和國家政治屬性和發展方向的根本性問題。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堅定的道路自信,以及對人大制度的制度自信。實踐證明,民主的發展并非是單線條或唯西方模式為最佳選擇,我國的人大制度所展現的獨特制度優勢與蓬勃生機,成為世界民主政治舞臺上的靚麗風景,充分說明對民主的判定絕非有西方標榜的“普世標準”或“最佳模式。歷史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才是真正的最大多數人的民主,才是更加優越的民主。這也是我們應當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所在。
(三)是新時代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的基本出發點是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緊密結合的,其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總要求,將人民當家作主和全面依法治國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總體布局中來,共同推進這一事業的偉大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就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從法治上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制度化方案”。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形成,需要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發揮重要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制度層面無外乎民主、自由、公平、正義及其實現載體——法治,這些實質上都是全國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關注、保障和解決的重大問題。因此,全國各級人大工作必須以習近平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為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從哲學的高度、歷史的深度和世界的廣度深刻分析、全面闡釋了人大制度的科學內涵、基本特征和本質要求,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理論資源,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一)系統闡釋人大制度是“三統一”的重要載體
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鮮明的特征,也是一條最基本的發展經驗。十九大報告在全黨全國人民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的行動方略中,在第六部分“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部分單辟一節,其中第一部分就提及三者的統一,足見黨中央對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法治化的高度重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對該論題進行了深入思考,給出了科學回答。
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發展民主,最重要的路徑和最根本的保證是實現民主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堅持三者統一是黨領導人民、依靠人民共同治理國家的一條基本路徑,必須通過法治的方式和手段,秉持法治的原則和精神,用法律法規的形式確認民主政治發展的最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撐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人大制度的重要地位作出的最新論述,他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在理論上系統闡釋了人大制度是“三統一”重要的制度載體,確認了人大制度的政治新高度,賦予了人大制度發展的新使命,開辟了推動人大制度與時俱進的新境界。
(二)拓展和深化了民主集中制原則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一直把民主集中制置于十分突出的位置,將其作為一個系統工程狠抓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主義民主和民主集中制給出了新的理解和界定,他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不是人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絕對化的,而是有一定的約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毛澤東所說的民主和集中的統一,自由和紀律的統一,這樣的民主既能真實全面地反映人民的意愿,又能快速形成統一的意志和行動,從而高效治國理政。”他進一步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國國家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的基本原則,要在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礎上完善黨和國家領導體制。”“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人大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則的現實體現,也是體現該原則的最重要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從理論高度深化了民主集中制原則的重要意義,強調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過程深入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發揮民主集中制的特點和優越性。只有把民主集中制原則貫徹到堅持和完善人大制度的整體布局中,才算真正的堅持人大制度,也才能進一步發展人大制度,鞏固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三)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科學理論指導
中國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國家、民族發展大勢,綜合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所提出的宏偉目標和美好藍圖。中國夢是統攬和引領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而要推進從嚴治黨的偉大工程,必須牢牢立基于人民當家作主的政體之上,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人大制度,一以貫之體現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這既是新時代習近平民主法治思想的凝結升華,也是我國在社會轉型期、矛盾凸顯期和改革攻堅期所作出的重大政治選擇。其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中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工作多年,是從基層逐步成長起來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與習總書記在地方工作時的深入思考和充分實踐一脈相承并持續發展,對于人大制度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提出做好人大工作需把握好的五大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善于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和闡釋問題,他在分析人大制度時,提出了做好人大工作需要處理和把握好的五大關系。各級人大作為國家的權力機關,代表人民行使著最為重大又最為綜合的國家權力,處于國家權力的核心地位,可以說,各級人大所面對的問題是國家治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問題。要想做好人大工作,前提是把握好社會主要矛盾和人大工作中的重點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總結出的人大工作五大關系,目光精準,切中要害。這五個關系彼此交織,相互影響,五個關系有一個處理不好,其他四個關系都會受到不利影響,人大工作就難以取得理想效果。這五個關系的提出對于人大工作的良好開展具有重大的實踐指導意義。
(二)為加強人大工作提出重要指引
習近平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還針對人大的立法、重大事項決定、人事任免、監督、自身建設等工作提出全面而具體的要求,為人大工作提出重要指引。在立法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堅持立法為民、發揮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立法與改革相適應等重要論述。在依法履職方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必須依法履行法定職責,依法、充分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和人事任免權,加強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逐步探索對各級監察委員會的監督方式。在人大自身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完善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制度,盡快建立健全有效管用的制度機制,讓人大代表更好更緊密地聯系人民群眾,推動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通過完善人大制度,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上述重要思想與具體要求,對于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工作有著重要的實踐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