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果 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最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出臺了各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對職業教育的各項投入,促進職業教育與學科教育的并行發展,職業院校硬軟件條件得到極大改善,辦學能力獲得了快速發展,另外,隨著測繪行業新技術、新儀器的開發應用,以及對高中職測繪類人才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對在職業院校測繪類專業所開設的《控制測量》課程進行調整優化,已滿足當前新形勢下職業院校的職業教育新要求。
控制測量課程是職業院校測繪類專業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也是其他專業課程的聯系與紐帶,還是今后工作中開展相關測量工作的前期重要工作,為適應職業教育和工作崗位的新要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控制測量課程進行調整優化,體現職業教育教師“做中教”學生“做中學”特點,更好滿足企業對于應用型專業人才的迫切需要。
學習控制測量課程之前,學生應具備高等數學、工程數學、測量學基礎等知識儲備,通過課程學習,具備常規控制網實地布設與測算、衛星定位控制網實地布設與測算、測量平差獲得點位定位數據等技能,內外業工作要求高,技術難度大,而課程教學存在課時有限,實訓場地有限,學生基礎能力薄弱等主客觀原因,需要對課程教學內容結合職業教育特點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革。在有限的教學課時里,既確保必要的理論知識學習,又能夠聯系生產實踐需要,合理開展教學實訓任務,這就需要一方面刪減陳舊過時的理論知識,引用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和新的技術方法,同時,結合學院辦學特色方向,如建筑類學院課程增加城鎮地區控制網布設內容,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特點,合理增減教學內容、升降教學要求、升降技術要求,有升有降,有側重,有特色。
通過課程內容調整,豐富職業教育專業課程內容,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盡快掌握課程學習重點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和完善教學形式和手段,注重教學內容與工作實踐的有效銜接,結合產業發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最終能夠高質量地完成高水平院校專業課程教學任務。
根據職業院校辦學特點以及職業院校測繪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要求,控制測量課程內容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調整優化。
由于控制測量對于儀器的精度要求比較高,所有對于儀器檢驗與校正等專業性比較強、要求比較高的工作內容,對于一般的學習者及測量人員就不作要求,往往是將儀器送到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校,對于儀器檢校這部分內容可以進行削減。由于現在控制測量數據平差通常采用配套軟件進行計算,而職業院校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使用軟件,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為主,所以對于控制測量數據平差方面的數學模型、復雜計算公式及應算等內容可相應進行削減。其它一些過于陳舊的課程內容,或者過于理論化與實際生產聯系少的內容也應進行相應削減調整。對于課程內容與其它課程有重復的地方,如:普通測量儀器介紹、傳統測量方法等內容,可進行相應省略,避免重復性內容反復出現,降低課程對于學生的吸引力。
在有限的課時情況下,理論知識夠用,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技能。如周課時為4個學時,教學周為18周,總的課時數為72學時,理論和實踐各占一半的課時安排,以符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
因此,理論課時36 學時課程內容重點介紹四個方面的內容即可:(1)控制測量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控制網坐標系統、布設及工作流程;(2)精密平面控制測量,主要包括:精密全站儀操作、平面控制測量技術設計、選點與埋石、地球橢球與高斯投影、導線測量外業觀測、導線測量內業軟件計算、技術總結;(3)精密高程控制測量,主要包括:精密水準儀操作、高程控制測量技術、選點與埋石、精密水準測量外業觀測、精密水準測量內業軟件計算、技術總結;(4)衛星定位控制測量,主要包括:GPS 接收機操作、GPS 控制測量技術設計、選點與埋石、GPS 外業觀測、GPS 數據內業軟件計算、技術總結。實踐課時36學時課程內容要求學生完成四個方面的內容即可:(1)精密測量儀器操作;(2)一級導線測量;(3)二等水準測量;(4)GPS控制測量。
例如對于建筑類職業院校開設的工程測量技術專業,控制測量課程內容著重介紹房建類工程控制網的布設及施測,如導線網、水準網與GPS網相結合應用于測區現場,增加測量坐標系統與施工坐標系統的轉化應用等內容。
根據目前生產實踐中控制測量技術的深刻變化,如各地CORS 系統建立,網絡RTK 技術的應用,以及各類平差軟件的普及應用,課程內容應與工程實際需要相結合,如導線測量、精密水準測量、GPS 控制測量和平差軟件操作作為重點內容,達到“學以致用”目的。
優化教學方法,目的是為了促進職業院校的教師更好地開展專業課程教學工作,學生能夠通過專業課程學習具備生產實踐的基本技能,并且解決傳統教學教師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學習無興趣,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明確職業教育教學以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教學本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做好引導工作。所以,對于理論知識教學,充分利用學校、網絡、案例等各類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如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等,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創造較好學習氛圍,使得學生掌握控制測量的基本原理,為后續技能培養打好理論基礎;而在實訓教學環節,充分使用學校實訓場地和設備,收集網絡、工作實踐等各類資源,采取任務驅動法、項目化教學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動手實操技能,初步具備解決生產實際情況分析、擬訂工作計劃、開展生產工作的基本技能。
職業院校應大力推廣多媒體教學,不斷配套及完善更加先進的多媒體硬軟件設施,多媒體課件力求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實用,信息量新穎,可極大節省板書時間,便于學生充分利用有限時間獲得足夠知識內容,課件內容應與教材相匹配,最好能夠做到兩者同步開發使用,可有效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和質量,也便于課后學生復習所學內容。
教師可利用企業工作經驗或者企業實踐經歷,查找與控制測量課程相關的工程實例,運用于教學環節,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進行有效銜接,對于學生認識所學知識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有很好的啟發作用,使得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快速適應工作技能要求。
任務驅動法以學生小組為中心,以問題或任務驅動形成師生互動,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學習氛圍。如在現場開展控制測量外業觀測實訓時,前期教師先行通過課件、教學視頻向學生展示外業觀測全過程,并在現場進行儀器觀測操作示范,然后讓學生看完演示后動手實際操作,在此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各組完成情況,及時糾正學生實操錯誤地方,學生小組最終以實訓報告形式完成,各組對實訓任務進行講解說明,學生之間發表各自觀點,小組自評,各組互評,教師總評,完成實訓任務工作安排。
控制測量課程考核是實施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學的基本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和標準,才能更好地檢驗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課程動手技能的熟悉程度,教師的教學工作水平也才能夠更好的體現。特別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點,要與大學學科教育區分開,不再僅僅關注學生理論知識的記憶情況這樣單一的考核內容,而是理論、實踐、態度、效率等多維的考核內容,考核方式也要改變傳統的紙質試卷的考核方式,需要根據課程特點增加如檢驗儀器操作、檢核實訓資料等過程性考核方式,合理設計各考核項目的考核標準和量化指標,從而能夠更加全面地考核學生綜合技能。
職業教育課程考核需要改變傳統的平時作業、期中試卷、期末試卷僅注重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形式,優化為平時成績以學生出勤、學習態度、完成實訓任務質量進行綜合評定,占30%,期中以測量儀器操作為考核對象,檢驗學生使用測量儀器水平,占30%,期末以學生完成綜合實訓質量及數量進行評定,占40%,最終形成學生的課程總成績,更能夠客觀評價學生掌握課程關鍵內容,學習態度,動手技能,綜合能力等是否達到專業人才培養要求,促進學校、專業、學生及教師的一體化良性發展。
通過優化控制測量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合理地構建起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教學體系,教師教學質量得到保障,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滿足高水平院校專業課程教學要求。
職業院校的控制測量課程仍在不斷探索及完善中,通過長期對課程建設的不斷實踐、調整優化,改變教學思路,拓展教學途徑,力求打造優質課程體系,促進專業健康發展,培養更多優質學生,以滿足新形勢下對人才的高期望、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