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薇
(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雖然目前高職學校整體教學水平有所提升,但是財務會計課程本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教學實踐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操作,以致于教學難見成效、履步為艱。為此,高職學校應當立足實際,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理念,優化設計財務會計專業課程,同時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徑。
就高職學校學生的情況來看,無論是素質還是學習能力,都表現出參差不齊的問題,而且很多學生對專業性較強的會計學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通過調查發現,實踐中僅有很少一部分學生能夠跟上教學節奏,那些基礎差、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對于所講內容不熟悉,甚至不知所云,課上猶如聽天書一般,考試完全靠機械性的記憶。該種情況下,學生根本抓不住財務會計學的本質,因此也就無法靈活應用,所需的知識更多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從財務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層面而言,高職學校本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所選用的教材內容,集中在資產、所有者權益以及負債和收入與相關費用等方面,圍繞著會計相關的知識要素展開教學活動。從教學方法來看,在財務會計專業課堂上,依然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單純靠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難見成效。雖然現階段高職學校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已經融入了現代教學技術手段,采用多媒體方法進行專業課教學,但是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學習的比較深入,考試成績也比較理想,但是實際操作就不知所措。總之,現階段高職學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理念、方法等,均需要進行優化改進,這樣才能滿足教學要求,才能提高教學實效性。
基于以上對現階段高職財務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實踐中的常見問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和效力,既要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又要對教學課程進行優化設計,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對于高職學校的學生而言,教學的意義和目的在于培養更多對社會有用的專業人才,既要能夠順利通過考核,又要能夠順利走上就業崗位。在此過程中我們應當特別注意,財務會計課程的設計不能以理論學習為主,更不能培養“高分低能”的“人才”。為此,應當摒棄以往的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不能過分考慮考試問題,否則將會導致學生理論成績比較好,而實際操作能力非常的差,畢業后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該種情況下,雖然學生可以順利畢業并拿到會計職業證書,但是卻不能算的上一名稱職的會計人員。
筆者認為根據用人單位對會計人員的素養要求、未來學生職位生涯需求等,高職學校院在培養財務會計方面的人才時,應當堅持能力本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進行培養與提高。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應當牢牢把握好以能力為本位的現代教育理念,將專業知識的教學培養與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結合在一起;既要接軌用人單位對財務會計人才的需求標準,又要對學生素養進行全方位的提升。
在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財務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實踐中,重點確定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講授何種專業知識成為關鍵。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時,應當從素養、技能以及工作能力等多個方面著手,老師在課程講授之前,應當先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其中包括學生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學習能力和彼此之間的差異等,即進行學情分析。實踐證明,只有全面把握很好學生的基本情況,方可針對性進行教學內容的講授,并且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提高財務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及其效率。
近年來,高職學校的發展規模不斷增大,而且生源范圍更為廣泛;雖然學生的擴招數量不斷增加,但是生源質量卻逐漸降低。據調查顯示,目前國內高職院校學生約半數以上為中專學校生源,其余為普通高中學校的學生高落榜生。綜合學情考查,絕大多數的學生基礎薄弱,而且對財務會計等專業性較強的課程缺乏興趣。雖然學習之初,對專業課教學僅存一點興趣,但是久而久之就有放棄之心,學習成績差,甚至心存自卑之感。這是目前高職院校較為普遍的現象,筆者認為在對學情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可以使教學創新和改進更有針對性。以能力本位為基礎,少講多練,理論結合實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以此來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通過上述對高職學校的學生特點以及學情和教學目標考慮,從工學結合以及任務驅動方面入手,對會計工作過程進行分解,使其成為多個不同模塊,然后融入到專業課教學實踐之中。比如,教師在知識講授過程中,轉變形式和內容,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給學生們布置“工作”內容;其中,理論知識的講授,以“夠用”為基本原則,講究“實用”性。高職學校所開設的財會專業課程內容,應當以用人單位的會計工作實際需求為中心,設計更多的能夠結合工作實際情況的學習場景,根據財務會計工作的各個模塊進行課程內容的講解,其中包含了相關的財務理論知識以及會計從業人員的素養、財會專業技能。換言之,在財務會計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所有的教學內容均基于現實中的工作流程,一方面體現出財務會計工作獨特的職業特征、實際操作性,另一方面著重培養學生們的職業素養與能力,以此來滿足社會對會計崗位人才的需求。
在高等職業學校的財會課程教學實踐中,應當逐步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尤其要摒棄滿堂灌的模式;具體而言,就是要結合教學內容,以教學模塊為出發點,充分考慮該模塊的特點以及教學內容,在案例教學法以及探究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等現代教學方式方法中擇優選擇使用,然后有針對性地激發和調動學生們對本門課程的興趣與熱情。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應用,來有效調動學生門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在模擬各種工作環境的基礎上來完成布設的學習(稱之為‘工作’)任務。
能力本位思想下的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構建建立多元化的考評標準和系統。在課程教學評價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畢業后的就業能力作為標準進行優化設計。這里所倡導的多元化標準以及評價體系,實際上就是要根本上改變以往考試成績論英雄的模式,并且將階段性學習成果與考試結果結合在一起,對學生技術掌握嫻熟的進行把握,重點考察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其中包括學生理論知識的把握、動手能力以及素質和心態等。能力本位思想下的財務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更加關注課程內容設計、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同時也要求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給予高度關注,培養綜合性人才。
總而言之,高職學校的財務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應當對課程進行優化設計,既要從思想上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又要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進行創新和改進,凸顯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這樣才能實現高職財務會計人才培養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