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芳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職業院校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培養技術人才的“搖籃”,是我國生產、建設重要的生力軍培養基地,承擔著為我國經濟發展培養一線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提高職業院校學生思想道德素養,有助于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培養合格型建設人才,與促進我國文化建設奠定高素質中層人才基礎培養,有助于促進我國職業院校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充分發揮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深化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不斷促進我國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事業的發展。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之中,多元化文化沖擊這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隨著我國開放型經濟的持續推進,外來文化、互聯網文化、碎片化知識等對職業院校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了極大得到沖擊。由于職業院校年齡特征與文化知識積累,在辨別各種文化信息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極易受到外界不良文化的誘惑,從而在碎片化信息與海量復雜文化中迷失自己。隨著西方意識形態對我國社會思想動態的影響,職業院校學生在西方資本主義的影響下,極易動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信仰,從而形成不利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能更好地了解中國基本國情,清楚把握我國發展歷史事實,認清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必然性與階段性特征,不斷增強學生的民族信仰,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增強學生中華文化自信心,堅定不移地走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中華經濟騰飛而努力奮斗。
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資源,不斷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之中的有效性,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中華傳統文化包含了儒家思想、道家自然、法家政治等思想理論體系,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充分利用好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論、歷史等,以歷史事實、理論實踐來豐富思想政治課堂氛圍,充分利用歷史脈絡,讓學生能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在邏輯和發展歸路,讓學生能將中華傳統文化充分融進自身發展之中,讓傳統文化更貼近新時代的發展,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以中華傳統文化內容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實現學生思想道德增長的教育目標。
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要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提高學生家國情懷,增強學生努力奮斗的決心與毅力;要堅持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提高學生社會關愛,以更還地將自己的才能應用到社會主義建設中;要堅持思想精神境界為目標,提高學生道德品質,以誠信、謙讓等優秀品質獲得良好的社會發展。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是每一個公民生產、發展的安全保障,也是每一個家庭的根本。只有將國家經濟發展與自身經濟發展聯系起來,只有在經濟建設的時候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在外資談判中堅決維護中國利益,才能切實提高自身發展。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國家富強,家庭才能富強,國家繁榮,家庭才能安康的歷史關系。思想政治教育要從思想根本上提高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幫助學生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目標。
中華人民傳統文化之中是以儒家熱愛思想為中心的社會關愛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仁愛、誠信等品質是我國優秀品質,也是學生出身社會,在社會中長久發展的根本。因此,職業院校要結合職業院校育人目標,將中華傳統文化的尊重、關心、愛護、信任等中華優秀傳統品質讓學生深化于心,外化于形,從而在社會中能更好地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為自身發展奠定良好地基礎。同時,也能為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發展而奠定良好基礎。
我國傳統思想文化中一直講究修身、齊家、平天下,對自身的思想境界有著高強度的要求,吾日三省吾身,以格物致知作為自我思想精神境界,將有利學生在時代發展之中保持初心,加強自我道德修養的正確認知。同時,個人思想精神境界的提高,也能提升學生的道德意志,讓學生在面對社會利益和物欲橫流等誘惑的時候,能更好的抵制與克服。在職業院校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能幫助學生形成遵紀守法、明辨是非的良好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
首先,思想政治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要在課堂上以思想政治主要課程內容為核心,比如《職業道德與法律》、《心理健康》、《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之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就需要將這些課程內容作為主要內容點,然后借助歷史故事、相關思想認知等作為輔助,讓學生在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立德樹人”教學基本任務,要將學生作為教育主體,依據學校優勢,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融入到立德樹人教學之中,充分發揮德育教學課程的重要作用。教師也要深刻明白中華傳統文化之中蘊含的豐富思想道德資源。從孔子的儒家思想方面進行剖析,因為孔子講究“性善學”,認為人性本善,在后期在做好引導,深入人的本心,刺激其成長;而孟子主張“性惡說”,認為人性本惡,需要進行后期教化,使之趨向于善。但是無論是怎樣的學說,其主要都是強調要經過后期正確的引導與教育,讓優秀的品質深入學生內心,激發其內心得到善意。因此,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之中,要堅持立德樹人,要將德育深入學生日常生活與學習之中,并將愛國之情、思鄉之感、團結友愛等中華傳統文化思想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利用好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中蘊含的德育思想引導與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與行為,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是直接影響著整個校園內的風氣,是潛移默化學生思想行為的重要環境因素。而職業院校除了要培養學生專業技能之外,也要深化學生思想品格。在校園文化建設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大力舉辦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具有校園特色的演講比賽、辯論賽等,讓學生能在一次次活動之中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同時,校園也可以利用傳統節慶日,在校園內部形成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此外,也可以組織傳統文化社團,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影響,通過學生來形成傳統文化傳播途徑,深化學生思想認知。這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良好的傳統文化思想、道德情感,從而以構建良好的職業院校的思想道德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互聯網的普及,學生習慣了運用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進行知識閱讀。在信息媒體時代,職業院校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就需要不斷擴寬思想政治傳播途徑,而不是僅僅依靠課堂幾十分鐘的教育,還需要在日常生活致中和,運用傳統文化影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職業院??梢赃\用微信、微博等現代通訊方式,不斷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以公眾號的形式,不定時向學生推送相關文化。比如,端午節的時候,就可以給學生推送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我國端午節的各種習俗,讓學生能充分了解我們傳統節日之中蘊含的民族精神,以及對未來深深的期盼。職業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就需要不斷依靠現代技術,將傳統文化思想與新時代黨章與社會建設融合在一起,不斷豐富職業院校學生日常生活,讓傳統文化能在日常生活之中潛移默化學生思想品格,從而讓學生能更深入了解傳統文化,體悟文化內涵。
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學校就必須抓住思想政治教育重點,不斷依據時代發展融入適合學生發展的優秀傳統文文化內涵,從而深化學生成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潛在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