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磊 張厚斌


摘 要:和田玉籽料是一種名貴的雕刻材料,在我國古代被廣泛用于禮器的制作。但當前很多和田玉并不產于新疆和田,甚至有的采用染色等手段冒充和田玉籽料。文章通過對寶石顯微鏡下和田玉籽料的毛孔、皮色和裂隙三個特征進行分析,結合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出了鑒別和田玉籽料的幾條證據特征,希望對和田玉籽料鑒定有所幫助,并建議在進行珠寶玉石鑒定國家標準修訂時加入相關內容表述。
關鍵詞:和田玉籽料;玉石鑒定;皮色;凹坑
我國玉器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商代殷墟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周代對于玉器的使用已經有明確的形制,等級制度也漸趨森嚴。而在此之前的文明如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灘文化、齊家文化等均出土了大量的玉石制品。通過對這些玉石的形制和產地進行分析,我們發現部分遺址的玉器原料并非來源于附近,玉料需要長距離的運輸,這個過程就加強了各地的商業交流。①部分學者推測在絲綢之路出現之前,我國已經出現了一條玉石之路,這條路的發展和延伸為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②不同于珠寶學界對于玉石的定義,大部分考古學家傾向于將我國古代使用的玉器分為真玉和美石兩大類,而和田玉就是最典型的真玉。③
1 和田玉籽料的歷史及現狀
當前國家標準將所有透閃石-陽起石質的玉石都命名為軟玉(和田玉)。④根據這一標準,全世界和田玉產地有30多個。我國的新疆和田、喀什、且末、若羌和青海格爾木、遼寧岫巖、河南欒川、廣西大化、貴州羅甸、四川汶川、臺灣花蓮,以及俄羅斯貝加爾湖、美國西海岸、加拿大西海岸、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的透閃石質玉石都被歸類為和田玉。不同于現代國家標準,我國傳統中認為和田玉主要產于新疆的和田、喀什等地,西起塔什庫爾干,東至于田縣的廣大區域,這也是被當前市場認可的和田玉的正宗產地。
根據產狀不同,和田玉可以分為山料、山流水料、戈壁料和籽料四類。山料為和田玉原生礦。山流水料指的是原生和田玉礦脈破碎剝落,經短距離搬運磨圓而成,一般產于河流上游。戈壁料類似于山流水,為和田玉原生礦沖入沙漠之中,后經流沙撞擊打磨而成。籽料則是指冰川融水攜帶和田玉原生礦進入河流中,經過河流長距離搬運、侵蝕殘留下的卵圓形的玉料。經分選侵蝕之后的籽料是和田玉中最致密、最堅硬的部分。同等品質的玉料中,和田玉籽料的價格是山料價格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因價格懸殊,市場上充斥著經染色、滾圓的山料用以冒充籽料,甚至在新疆和田本地的市場上也有大量的仿籽料存在。
2 和田玉籽料的鑒別
當前大部分仿籽料使用青海或俄羅斯所產的和田玉山料經滾圓、噴砂模仿毛孔、上色三個步驟來仿制。新的國家標準并未對和田玉籽料的鑒別方法做出規定,和田玉籽料定名與和田玉籽料鑒定的問題是一個難題。因此,總結出一套簡便易行的鑒別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和田玉籽料的鑒別一般從表面皮色、毛孔和裂隙三個方面來進行鑒別,可以使用肉眼或10倍放大鏡進行觀察,最好使用高倍數顯微鏡觀察表面特征,并結合和田玉結構及其他特征進行綜合判斷。
2.1 皮色
現有的研究表明,和田玉皮色是因籽料所在河水中鐵、錳等有色雜質因部分河段流速變緩或pH酸堿度升高,滲入籽料表層沉淀所致。這些致色礦物種類及含量多少的差異,導致和田玉籽料有不同的顏色。①這種顏色放大觀察可以發現天然的皮色有較明顯的層次感,中間部位顏色較濃,邊緣相對變淡,且中間部分可見水草花狀分布的深色小點。經放大觀察,可見這種顏色都是沿著或深或淺的表面裂隙分布。如果裂隙較深,將玉石沿著裂隙敲開,可以發現裂隙中的顏色已經滲入兩邊的玉石中,形成參差狀分布的顏色,猶如一條蜈蚣,也被稱為“蜈蚣紋”。
2.2 毛孔
目前和田玉毛孔的成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和田玉籽料在河流搬運過程中,因碰撞會留下大小不等的碰撞坑,放大檢查發現與表面不齊,以坑形式存在。②另一種則認為由于和田玉是鎂質碳酸鹽與中酸性巖漿巖交代變質而成,變質反應并不完全,在新形成的和田玉中仍有少量鎂質碳酸鹽的存在。透閃石與這些殘留的鎂質碳酸鹽抗風化性質不一,容易形成差異風化,在經過pH酸堿度較高的酸性河水時很容易被侵蝕形成一個一個小坑,也即是毛孔。③
通過對毛孔的觀察發現,天然的和田玉籽料的毛孔大小不一,分布呈現較強的隨機性。坑底光滑程度與外部基本一致,入手感覺較為滑膩,整體呈現較柔和的油脂光澤,因此,只有在側方向光反射的時候才能看清,如圖1所示。而仿籽料要人工做毛孔,坑中的光澤度與外部光澤度相差較大,坑底較粗糙,入手比較澀。
2.3 裂隙
絕大多數和田玉籽料會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裂隙,較常見的如指甲紋、蜈蚣紋等。裂隙處大部分會被河水中的鐵錳沉積物充填或經氧化形成氧化面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如顏色沿裂隙呈浸染狀分布,即為所謂的蜈蚣紋。另有一些較淺的裂隙呈現指甲狀,也被稱為“指甲紋”。指甲紋中顏色常呈松花狀、水草狀分布,如圖2所示。仿和田玉籽料的裂紋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處理產生的,由于未經河水的長期浸泡,裂隙內干凈無充填物,偶爾可見新鮮裂痕。有些人工染色或充填的仿籽料通過放大鏡觀察,則可以看到裂隙內有染料的堆積,染料主要集中在裂縫口處,向內逐漸變淺,且看不到顏色的過渡。
3 結論
和田玉籽料鑒別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觀察形態、光澤、皮色分布并結合放大檢查綜合進行判別,并不能僅根據某一點來妄下結論。但籽料鑒別可以抓住以下幾個特征要點進行綜合判斷:
①皮色。顏色富有層次感,中間較濃,邊緣較淺。表皮可見松花紋、水草紋等,均為河水中鐵錳礦物沁入的結果。裂隙部位顏色沁入層次感更強,黃色沁色中可見深褐色的色點。
②毛孔。毛孔深淺、大小不一,分布無規律,自然。
③裂隙。裂隙較淺時可見如指甲一般呈彎曲狀的裂隙。裂隙因鐵錳沉積物充填或經氧化形成氧化面呈現不同的顏色,顏色常沿裂隙呈浸染狀分布。
考慮到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田玉籽料的鑒定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建議在新修訂珠寶玉石鑒定和名稱國家標準時,考慮引入這些成果,早日解決市場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