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子瑩
摘 要:近十年來,文創產業在中國的興起使博物館已不僅僅是收藏、展覽、研究文物的場所,博物館也順勢趕上文化產業的熱潮,推出了一個個屬于自己的獨立IP。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下時代文化緊密結合,創造出既能傳播經典,又受大眾喜歡的文創產品,讓文物“活起來”,是博物館未來產業升級中必須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文創;博物館;“活起來”
文創產品是指依靠文化創造者的智慧,借助于現代科技手段對文化資源進行再創造和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生產出高附加值的文化產品。文創產品和普通產品的區別在于,它是文化主題、創意、市面價值三個特點融合為一誕生的產品,它既能滿足人們對于普通商品的使用需求,也能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
近年來,全國各大博物館、文化機構和企業紛紛走上打造自身文創產品的設計道路,文創產品成為一個不斷升溫的熱門詞匯。伴隨著這股不斷攀升的熱度,一些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文創產品中,變成人們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工藝品,深受人們的喜愛,也成為博物館重要的盈利點之一,未來傳統文化的傳播也將更依賴這樣的產品。
1 國內博物館文創的對招
全國各大博物館文創產品中,故宮文創首當其沖,故宮文創IP擁有著種種類型,明清兩代的宮殿建筑、中國古代文明各階段的成果都有囊括,能為它所用。故宮博物院秉承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的初衷,把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滲透到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制作、營銷的各個領域,讓沉淀的文化資源真正活了起來。例如,故宮的貓咪、故宮美妝系列、故宮迷宮游戲書、“故宮冰窖”印章的故宮雪糕等。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題為《走進人民生活的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的演講中提道:故宮文創產品現已達到180多萬種,營業額超過10億。
中國國家博物館和肯德基聯名以“時空任意門,千年國技面對面”為主題舉辦了非遺博物館活動,掀起了一波熱潮,和國寶一起“玩”了一把主題餐廳。肯德基還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及多媒體互動藝術家林俊廷合作,攜手《明憲宗元宵行樂圖》進行電子化呈現,讓國寶“活”起來。《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同時也被運用到了全家桶身上,邊吃肯德基邊欣賞古畫。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歐萊雅彩妝、派克鋼筆的聯名也是十分獨到的跨界經營,十分有時尚氣息,受到許多年輕人的追捧。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發的文創產品中,比較有名氣的是國博文房系列,二十四節氣錦色書簽設計得十分有意思,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元素和文物相對應,其他大受歡迎的還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等別致、巧思的金屬書簽。
陜西歷史博物館最有代表性的文創產品當屬唐妞,她高髻蛾眉,面如滿月,體態豐滿,這位來自唐朝的小胖妞是以唐代仕女俑為原型,保留其妝容特點,結合現代漫畫特色設計而成的。她一出現就讓大家眼前一亮,她帶著傳統底蘊又融合著現代元素,讓人愛不釋手,迅速得到了大家的喜愛。
國內各大博物館不斷開發著新的系列文創產品,吸引人們的目光,真可謂十八般武藝的對招切磋。
2 大同小異——文創熱浪能否延續?
如今走訪國內各個博物館,參觀者在場館出口處總能發現“文創商店”區域。文創商品琳瑯滿目,但真正能讓消費者滿意、愿意帶走的文創商品卻不多。究其原因,多是因為產品大同小異,產品多是相同的形式,缺乏新意。在眾多文創產品中突出的“爆款”,如特色膠帶、馬克杯、手賬本、書簽、冰箱貼等已被大多數博物館作為不可或缺的文創商品上架。可是“爆款”背后隱藏的危害是文創產品樣式的程式化。故宮出版社社長王亞民說:“這幾年各地文博機構的文創開發都比較火,但是熱起來后,就是你搞一個手機殼我也做一個,你做一個鑰匙鏈我也做一個,全部是復制與被復制、克隆與被克隆、模仿與被模仿。所以要主動上升主題文創階段,要有自己鮮明的特色。”①博物館如果不從自身特色出發,設計符合自己特點的文創產品,只會讓創意枯竭,耗盡消費者的熱情,使文創產業“高開低走”,走入死胡同。
蘇州博物館作為國內較早推出文創產品的博物館,就有值得借鑒的文創理念。當時還在蘇州博物館工作的文創主任蔣涵曾說過,要讓文創配合著博物館誕生,成為博物館吸引游客的名片之一。蘇州是江南比較有代表性的城市,區域文化所賦予它的特點,讓蘇州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有著濃烈的文人氣息。“文徵明的種子”這個產品就是一個代表,它在包裝和概念的構思上都十分具有文人氣息,是蘇派文化的傳承。
可見,文創產品的制作不在于種類的多少,而在于對文物內在價值的深度挖掘和呈現。文創熱潮的延續最需要的還是用心的創意。
3 如何讓文創“活起來”,博物館文創未來的考驗
中國博物館正迎來文創井噴的新階段。2020年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投入到文創的熱潮之中,如何讓研發的文創成為熱點,使它“活起來”,受觀眾喜愛,讓大眾為文化買單,是博物館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歐美國家的著名博物館在文創方面已經相當成熟,從系列產品的設計到文創商店的方位設置,都值得國內博物館借鑒。以文創商店的方位設置為例,國內博物館文創商店一般會設在整個場館的出口處,大多數安排在第一層,一般不會特別顯眼。而在西方博物館,如大都會博物館、羅浮宮等,文創商店一般會設在大門口的顯眼位置,而且不止一處,可以滿足不同參觀路線的觀眾的需要。這樣的安排有利于文創商品的銷售,也方便了觀眾購買。從圖像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當文創產品的圖像不斷地出現在觀眾的面前,有助于提高觀眾對它的熟悉度,進一步增加購買文創產品的欲望,樹立文創品牌。要知道,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一年的藝術衍生品銷售額高達4~5億美元,設計開發的衍生品數量多達數萬種,其藝術商店僅在紐約就有8家。②我們能在廣州白云機場的航站樓里找到廣東省博物館的文創商店,但是宣傳力度還不夠大,人流量不多,文創商店的后續經營也會比較吃力。
文創產品和博物館內精品展覽的結合還需要更加密切。博物館藏品是博物館立足的基礎,博物館的展覽就是向觀眾展示宣傳博物館的藏品。一個更加完整的展覽應該將相關文創衍生品也納入進去,形成“展覽設計+展覽呈列+展覽講解+展覽文創”的模式。讓文創跟著展覽走,是使文創產品更加靈活生動也更加具有獨特感、持續創造力的一種方式。
互聯網時代,各種新的平臺、技術層出不窮,博物館對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可為未來文創產品開發探索出更好的道路。電商平臺已經融入了許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淘寶天貓上已經有20多家博物館入駐,博物館沖破圍墻,使文創產品規模飛速擴大。許多博物館深知年輕人是電商消費的主力群體,線上的文創商品設計也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
當下,與互聯網上大流量明星“強強”聯合也不乏為文創產品輸出的一種新的方式。2017年故宮文化攜無同設計工作室、鹿晗工作室共同創意設計“天祿琳瑯”文具禮盒,讓青年藝人鹿晗引領年輕人一起走近傳統文化,給年輕人帶來一份特殊的文化情懷。“天祿琳瑯”文具禮盒一經推出便登上微博熱搜,獲得當月天貓文創銷量第一。敦煌博物館2019年攜手滑板文化先驅沸點justice打造的“飛天系列”滑板,可謂打破了固有的博物館文創形式界限,年輕運動和潮流文化再加上熱愛滑板的當紅小生王一博,這些元素聯系在一起,再次促成了博物館和明星的對話。2019年10月7日,敦煌博物館文創官微發出一條@王一博的官方滑板微博后,便立刻擁有了100多萬瀏覽數。敦煌博物館利用自身的文化優勢,打造出古典文化和前衛年輕文化相結合的產品,借助優質明星的力量,將傳統文化傳播范圍更加擴大,敦煌博物館的文創熱度相比之前也有了質的飛躍。
AR和VR的應用可以使博物館的文創更加立體化、動感化;各博物館不斷進行App的開發和使用,不難想象以后會出現更多好玩、好用的文創軟件。
總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領域在將來還會有無限的拓展,而其最根本的立意在于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更加地受到人們喜愛,融入人們的生活,得到推廣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