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沒聽說過伯勞這種鳥兒,成語里有勞燕分飛,“燕”自然指燕子,“勞”指的就是伯勞。勞燕分飛說的其實就是兩種鳥不同類,不能飛在一起,只能各飛各路。
伯勞是一種小鳥,也是一種惡鳥。西班牙拍攝的紀錄片《人和大地》中有一集就說:伯勞雖生得小巧,卻天性食肉,它能用喙啄死大型昆蟲、蜥蜴、青蛙、老鼠和小鳥,它將食物掛在樹木的荊棘上,一次享用不完,下次接著吃。于是,血淋淋的畫面出現了,樹上掛滿小動物的尸體,看起來十分恐怖。伯勞的這種習性,很像人類里的屠夫把肉掛在鐵鉤上,所以得名屠夫鳥。民間還有方言稱伯勞為虎不拉。

伯勞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曾花很大篇幅來勘正歷代文人聚訟紛紜的伯勞疑案,根據七月鶪鳴、鶪好單棲、其能制蛇的特征,參考《禮記·月令》《詩經·豳風·七月》、民間傳說、俚言俗語等多方證據,考證了伯勞即《禮記》《詩經》里的鵙。由于考釋詳盡,言之鑿鑿,遂成千古定評。
有趣的是,伯勞、伯奇、伯趙、虎不拉這些名字聽起來很古怪,不大符合漢語習慣。有專家考證這些名字的音十分接近拉丁語和古英語,從而推測這些名字可能不是中國本土叫法,而是屬于外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