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運 可艷清 趙宏晶 王文晶
目前,對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術治療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介入術能快速開通堵塞的冠狀動脈,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可延長患者生命[1]。傳統的護理方法不能滿足患者需求,漸進式心臟康復護理可彌補傳統護理方法的不足之處,能積極促進患者心臟功能的恢復,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本院對心肌梗死行介入術治療的患者應用漸進式康復護理措施干預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2 月本院216 例心肌梗死行介入術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診斷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為康復組與對照組,每組108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69 例,女39 例;年齡49~79 歲,平均年齡(56.7±8.9)歲;其中前壁或前間壁72 例,下壁或側壁24 例,高側壁12 例??祻徒M患者中男71 例,女37 例;年齡47~79 歲,平均年齡(55.9±8.6)歲;其中前壁或前間壁71 例,下壁或側壁23 例,高側壁1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措施,包括病情觀察、監測生命體征、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導、用藥指導、出院宣教等。
1.2.2 康復組 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漸進式心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成立康復護理小組,制定計劃:由主治醫師、康復醫師及有經驗的護士組成康復小組,共同完成康復任務,康復醫師制定康復計劃,主治醫師負責病情監測及心功能測定,護士負責漸進式心臟康復計劃實施,三者共同對患者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病情、生理、心理狀態制定合理的康復計劃,告之患者計劃內容及訓練方法,提高患者對康復訓練的認知度,增強患者恢復健康的信心。②心理康復干預:與患者及時交流和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護士給予患者鼓勵,積極暗示,及時對不良心理進行疏導,同時做好家屬心理工作,讓家屬在心理上積極支持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積極的心態進行康復訓練。③運動康復干預:術后第1 天,患者需臥床,護士對患者遠端肢體進行被動活動,練習腹式呼吸3 次/d,5~10 min/次,洗漱、進餐床上進行,教會患者床邊坐便器使用;術后第2 天,可床上坐起,主動活動肢體關節,5~15 min/次,3 次/d,飲食、洗漱可自行床上進行;術后第3 天,可床邊站立訓練,5~15 min/次,3 次/d,時間、次數也可適當增加,日常進食,洗漱床邊進行;術后第4 天,在室內、床邊緩慢行走,3 次/d,約100 米/次,自行洗漱、飲食;術后第5 天,患者可到病區走廊行走,步行距離適當增加,可以下樓梯,3 次/d;術后第6 天,步行距離可增加到300~400 米,上樓梯訓練,3 次/d。術后第7 天,步行400~600 米,可上下樓梯訓練,3 次/d[2,3]。④出院后康復干預:出院前進行低水平運動實驗,根據實驗結果制定患者的出院康復計劃,告之患者注意事項,按計劃康復訓練,護士每周進行電話隨訪[4]。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 d及出院3個月的生活質量,應用生活質量調查表(SF-36)進行評定,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8 個維度,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5]。
1.3.2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SAS 評分>50 分為焦慮,SDS 評分>53 分為抑郁[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1 d 及出院3 個月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術后1 d,兩組患者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3 個月,康復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及精神健康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康復組SAS 評分、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后1 d 及出院3 個月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后1 d 及出院3 個月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出院3 個月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漸進式心臟康復護理是一種新型的心臟康復護理模式,是在早期對患者進行漸進式的心臟康復鍛煉,將其應用于心肌梗死介入術患者中可改善患者心臟供血,改善心臟功能,防止術后并發癥發生,并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7]。鍛煉過程中,主張循序漸進原則,逐漸增加活動量及活動次數,增強了患者康復的信心。
綜上所述,心肌梗死介入手術治療患者應用漸進式心臟康復護理,可減少心臟不良事件發生,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有利于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