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培鳳
北大荒的開發建設不但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同時還創造出寶貴的精神財富,形成了“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它是英雄的北大荒人政治覺悟、道德情操、意志品格和行為規范的集中體現。隨著時代的變遷,北大荒精神已經融入到民族精神的長河之中,煥發出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新時代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要將北大荒精神“立德樹人”方面的價值功能充分發揮出來,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本文結合新時代新使命和學生的身心特點,就如何提升北大荒精神育人功能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思想政治教育同仁們有借鑒意義。
當前,在校大學生以“99后”、“00后”為主,作為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思想活躍但是政治信仰不夠堅定,缺少吃苦耐勞精神,理想信念易受社會上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結合新時代發展要求和學生的新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在內容上找到契合點,才能起到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
1.突出“艱苦奮斗”的時代價值。艱苦奮斗是“北大荒精神”的集中體現。北大荒七十多年的蒼桑巨變是幾代拓荒者在自然環境極端惡劣、生產條件極其簡陋、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狀況下發揚了中華民族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克服了重重困難實現的,創造了世界墾荒史上的奇跡。今天,北大荒的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艱苦奮斗的傳統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基因深深融入墾區新一代建設者的血液。在物質生活富裕的今天,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就要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教育要結合學生的思想狀況落到實處。在生活上,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念,在學習上養成刻苦鉆研、勇于攻關的進取精神,在工作中結合專業注重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的培育與踐行,要將吃苦耐勞的品質養成貫穿到教學和日常管理全過程。
2.強化“創新意識”、培養開拓精神。北大荒的開發建設發揚了革命軍人“戰天斗地”的革命精神,傳承了知識青年“建功立業”愛國理想。開拓創新始終是引領墾區發展的第一引擎。北大荒農業科技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變化。進入新時代,墾區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需要培養具備創新意識的技能型人才。在教學中結合專業特點強化創新意識的養成,鼓勵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前提下,敢于突破陳規、大膽創新,將有助于學生適應新時代創新型、技能型人才需求,促進學生成才成長。
3.增強“大局意識”、倡導奉獻精神。顧全大局、無私奉獻是北大荒建設者精神風貌的生動詮釋。為了給國家多生產糧食,幾代拓荒者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奔赴人煙稀少的荒原,將青春乃至生命奉獻給祖國的建設事業,將昔日荒原變成中華大糧倉。無論在何時,北大荒墾區總能發揮“抓得住、調動得”的壓艙石作用。2003年“非典”來襲,黨中央、國務院一聲令下,北大荒墾區46條大米生產線同時晝夜開工,保證了首都糧食需要,同樣的情況還有2008年的汶川抗震救災和2020年的抗擊新冠疫情。北大荒墾區總是能第一時間確保重災區的糧食需求。在新冠肺炎的防控阻擊戰中,墾區廣大醫務工作者,響應國家號召,勇敢逆行,支援湖北疫情重災區。為了不誤春耕,墾區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科技在線助春耕”活動,通過開展遠程培訓、在線指導等創新服務方式為“抗疫情、保春耕”貢獻力量。可見“顧全大局”已成為墾區各條戰線建設者一致的價值取向,充分彰顯了北大荒人的“大局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體觀念、大局意識就要通過發生在墾區各條戰線的生動事例,使學生在情感認同的基礎上達到思想認同、將個人理想的追求融入中國夢共同理想實現過程中,將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1.課堂教學注重生動性。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要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需要教師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在教學內容上一定要突出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如前所述注重挖掘北大荒精神的時代內涵,針對學生思想狀況找到教育的契合點。靈活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有關北大荒建設的相關視頻上傳學習平臺,學生進行課前自學,課堂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演講、詩朗誦、主題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2.營造傳承北大荒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我院做為墾區高職院校,將弘揚北大荒精神作為辦學特色,形色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一是利用各種媒體如校報、廣播、網絡、黑板報、櫥窗等進行北大精神、北大荒典型人物事跡宣傳,二是利用學生社團開展傳承“北大荒精神”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演講比賽、辯論賽、書畫比賽、匯報演出等,豐富學生校園生活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北大荒精神的魅力。每年新生入學院團委都會組織面向全體新生的北大荒精神宣講,使學生認識到做為農墾學子自已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自覺地做北大荒精神的傳承者。
3.北大荒精神傳承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北大荒精神宣傳教育要注重將課堂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教學相結合,創新實踐教學方式與途徑。一方面是走出去,帶領學生參觀北大荒博物館、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等實踐教學基地,使學生在參觀過程中感受北大荒開發的艱辛,感悟北大荒精神的真諦;利用暑假帶領學生到墾區建三江管局等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進行實地調研,了解墾區的歷史和發展現狀,感受墾區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的發展現狀,增強學生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的使命感。另一方面是請進來,邀請老一輩拓荒者講述拓荒故事,邀請墾區各條占線的當代模范人物講述奮斗經歷,通過現場交流拉進學生與榜樣的距離,增強學生對北大荒精神的情感認同和思想認同,自覺地將北大荒精神內核作為日常行為規范,增強學生踐行北大荒精神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