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佩佩
網絡世界中瞬息萬變,在這樣復雜、多變的環境下,我們應該把握好網絡所具有的隱蔽性、廣泛性、形象性等特點和當代青年文化的個性化、偶像化等基本特征,并針對其特征對網絡時代下青年工作進行靈活引導、豐富其形式和內容等符合時代發展的創新工作。
在不同的視角下,“青年”的概念有不同的定義。從青年工作學的角度來看,“青年是指人生年齡分期中的一個階段,即從少年到成年的過渡。在這個過渡的年齡階段,身體在繼續發育成長,各種器官和機能達到完全成熟;思維、記憶、情感、意志、興趣、能力、性格迅速發展,學習文化積累知識,世界觀逐漸形成;社會活動范圍日益擴大,完成學業并獲得職業,開始邁進成人生活。”
青年工作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明確對象。青年期的界定包括兩種年齡的界定,一是通過自然年齡進行界定,二是通過社會年齡進行界定。自然年齡的界定為從性成熟開始到身體發育成熟,由于生物學中有相應的界定,因此相對而言容易確定;社會年齡的界定為從職業生涯的開始到社會成熟,但上限卻因人而異。總的而言,目前將青年期定為14-28 歲這個年齡段中,大致分為青年早期、青年中期、青年晚期。由此,我們目前將青年工作的主要對象為年齡于14-28 的社會人群。
1.網絡時代的隱蔽性、廣泛性和形象性的特點。
在現實生活中,礙于社會地位、經濟地位等各種因素,人們在現實中的“所言”很多時候并非真實“所想”。但在網絡上,這一切的障礙都被藏匿了。就網絡本身來說,它是無質量、無大小、無方向、無軟硬度、無法度量,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的東西。在網絡的那一端,大家彼此不知道對方是誰,是什么職業,什么生活背景的人。網絡的隱蔽性是一把雙刃劍,從積極的一面看,網絡的匿名導致人們說真話的成本更低且現實生活中不平等的因素在網絡中的作用削弱;從消極的一面看,網絡中的非實名給人們造成了一種錯覺:我想說什么就能說什么。于是,在這種亞健康的心理影響下,人們說話似乎不需要經過思考。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于2017 年發布的《第40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 年6 月,中國互聯網普及率為54.3%,手機網民規模達7.24 億,較2016 年底增加2830 萬人。通過上述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網絡在我國范圍內受眾面之廣。而網絡受眾的廣泛性與網絡具有形象性的特征有密不可分的原因。在網絡時代中,更多的信息不單單是采用文字傳播,而且更多運用圖像、影像、音樂、動畫等多媒體技術手段傳播,使得網絡對信息接受者的門檻降低了,信息接受者可以通過圖像、影像、音樂、動畫等更好地接收信息,對其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產生對信息的信任度和認同度。
2.網絡時代下,當代青年文化個性化、偶像化特征的表現。
出生于中國經濟發展最迅速的一代人——90 后這個當代中國青年群體,具有其鮮明的個性特征。在90 后身上,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其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很強、自信敏感、個性獨特等特點。與網絡時代一同成長的90 后,對于網絡的接受度、使用度極高。因為網絡上言論不受身份限制的特點,青年人能夠在網絡上更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自己的個性。在網絡上,青年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等分享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念。
另外,偶像化是當代青年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特征。隨著時代發展,“偶像”一詞泛化為指被追捧的人物,主要為藝術家、娛樂圈藝人等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長的人。在當代青年文化中,偶像化的其中一個重要表現群體就是追星族。在網絡時代中社交媒體如微博,是追星族活動的重要“場所”。在這些社交平臺上,追星族可以了解到自己所熱愛的明星的動向,并可以在網絡上對非粉絲群體進行宣傳、安利活動。當代青年文化這種偶像性的特征實際上是當代青年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體現其在快節奏的信息社會、網絡時代下對于自身不足無法短時間內改善的一種精神寄托。
1.針對網絡的隱蔽性,青年工作需要引導的靈活化。
網絡中隱蔽性的特征要求青年工作者具備引導能力的靈活化。由于網絡世界中人們的交往蒙上了一層面紗,青年在網絡上接收的信息、內容的真實性需要經過思考,但這往往是當代中國青年所缺乏的沉著冷靜的思考。因此,這需要青年工作者在其中進行積極的引導:在鼓勵他們展現鮮活個性的同時要引導其冷靜思考網絡信息的真實性,正確對待網上的人際交往,從而使得網絡擴大青年的知識面、信息面、交往面,成為豐富當代青年內心世界的有利工具。
2.利用網絡的廣泛性和形象性,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青年工作。
“網絡時代青年工作的多樣性,一方面來自于網絡文化自身的多樣性,另一方面也來源青年文化的多樣性。”青年在網絡上運用微博、貼吧等社交軟件,參與各種話題討論,找尋各種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各式各樣的興趣愛好團體等。青年工作者要高度重視這些話題的風向轉變和興趣愛好團體,了解網絡中當代青年文化現狀,運用當代青年喜愛的、熟悉的話語符號例如表情包文化等來傳達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引導青年思想道德、心理認知、生涯發展等多方面的持續健康發展。
3.利用偶像化的積極力量,增強青年文化促進社會發展力量。
2018 年10 月,由電影頻道和演員成龍共同發起,并有周迅、李冰冰、黃曉明、佟麗婭等數十位“星光調研員”參與大型公益項目。這個公益項目是通過對各明星團隊在貧困地區的深入走訪記錄,向觀眾展現了更多的國情、民情,增強了觀眾對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認同和支持。明星團隊還為貧困地區特色產品“代言”,為當地的經濟收入也帶來了一定的增益。這種做法利用了明星自身的影響力,以明星的正能量行為給粉絲群體甚至是大眾群體樹立一個積極的導向作用,帶動更多人群一起參與到公益活動中,既為貧困地區帶來了實在的經濟收入,又能夠引導青年群體向偶像學習,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中。由此,青年工作者應該重視偶像在青年群體中的重要引導作用,青年工作者應該抓住偶像群體中的正面影響力量,將其轉化成為青年推動社會發展的實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