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麗娜
當前全球經濟處在特殊時期,由于各國貿易政策變動、國際物流運力縮減等,傳統外貿受到嚴重沖擊,跨境電商進一步成為外貿發展的重要方式。本文就新形勢下的跨境電商發展與對應新形勢的手段進行剖析。跨境電商具備在線營銷、在線交易等獨特優勢,能夠突破時空限制,避免物理接觸,減少中間環節,是境外防疫物資傳遞、貿易市場開拓的重要渠道。
在消費方面,中國和海外市場整體購買力下降,但對此要區分生活必需品和非生活必需品,疫情期間基礎產品銷量暴漲,如奶粉、糧油產品等,但供應未必穩定,上半年當中國產能一度不足時,進口較多;下半年中國產能恢復,但國外受疫情影響,預計下半年中國的世界市場功能會進一步發揮出來,到時中國出口可能大增。在模式方面,以往代購、直播、微商、B2C、京東和天貓國際等平臺都很活躍,疫情來了除了京東、天貓國際這類有可靠庫存和履約能力的自營平臺外,其他銷售模式都受限于疫情管制陷入停滯。在資金方面,客戶違約風險大大提高,需格外關注回款安全,要加快資金回籠,促進資金流動,減少資金占用,也要據此調整經營方式。物流方面的影響也非常明顯。航班停航和班輪班次減少,供應鏈時效成本上升。B2C 包裹受疫情影響大,B2C 包裹排期到20 天后,因為大宗貨物被優先保障。用全貨機送貨到地方城市口岸作為一種應對辦法曾被一些人提及,但當前情況下用這種方法成本太高,因為等待航班要花很長時間,這樣一來和海運相比在時間上已經不具備優勢,這時候一線城市和集中分撥的集散貨優勢就體現出來。
1.物流運力變得更加緊張,不確定性加大。由于疫情的蔓延,國際空運市場正在經歷過幾十年難見的過山車行情。國際客運航線停飛線路在擴散,國際航線網絡被進一步破壞;而洲際貨運公司也開始緊急調整運力安排,以適應世界供應鏈的緊急調整。至少在3-4 月,洲際運力將面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運價也將劇烈波動,不少中小物流商將承受極大的壓力。
2.供應鏈運轉不同步,效率降低。由于二月中國抗疫,導致全球海外渠道庫存下降,預計三月中下旬貨物出口將逐漸恢復,但與運力下滑形成劇烈的反差。原先海運出口的大貿貨物部分會采用空運方式出貨,從而擠占跨境電商直發貨和FBA 空派的運力空間;沒趕上飛機的貨物將轉海運快船,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出現貨物擁堵的現象極有可能發生。部分國家由于疫情發展,導致當地物流線路變更,影響交付時效。
3.商賣家現金流緊張,難度加大。2 月份庫存無法補充,對現金流形成壓力。到了3 月份,電商用現金搶到工廠貨物,但這批貨物極有可能迎面撞上運力緊張和運價高攀的情況,給經營造成較大壓力。
1. 國家出臺幫扶政策為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提供支撐。跨境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政策紅利,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政策。商務部出臺支持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等舉措,各地海關加快清關、檢驗速度,為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提供支撐。上海出臺包括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等總計11 條具體政策措施,其中提出支持企業積極利用跨境電商平臺,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擴大全球采購規模。疫情期間,在穩外貿方面,跨境電商作為新業態顯示了對外貿創新發展的引領作用。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跨境電商企業近年來形成的渠道優勢在物資采購、端到端配送等方面得到了有力發揮,將跨越關境的供求兩端高效鏈接起來,保證了供應鏈的完整。2010 年全國兩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進外貿基本穩定。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加大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提升國際貨運能力。
2.跨境電商零售成外貿亮點。2020 年1-2 月,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174 億元,同比增長36.7%,疫情下跨境電商零售額呈現逆市增長。據阿拉山口海關統計,自今年1 月21 日阿拉山口口岸開展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業務以來,截至5 月19 日,僅用120 天,該口岸跨境電商出口包裹達到1006.18 萬件,日均達8.3 萬件。雖然海外疫情的暴發對外貿行業造成沉重打擊,但消費者對產品及服務的需求依然存在。阿里巴巴速賣通等跨境電商零售平臺為國外消費者提供了渠道,而且由于阿里巴巴的聲譽和品牌效應,速賣通受到多國消費者青睞。阿里巴巴作為中國最大的跨境零售電商平臺,速賣通直接連接商家與C 端消費者的數據鏈路,能讓商家更好地與消費者溝通,獲取反饋,以“跨境C2M”的模式,更精準地生產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商品。4月中旬,速賣通“宅家消費新需求”專場活動整體成交額突破1 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成交額月環比增長178%。
3. 跨境電商平臺在培育品牌方面獨具優勢。由于跨境B2C 模式省去了海外批發商這一中間環節,Hibrew 的毛利潤提升了將近一倍。即使扣除電商平臺的運營成本,也能比B2B 模式獲得更多利潤。國產咖啡機品牌Hibrew 自去年7 月入駐速賣通平臺,企業已飛速成長為金牌賣家,今年4 月疫情期間,銷售額逆市上漲近100%,除受宅家抗“疫”等客觀因素推動,這也歸功于跨境電商平臺在培育品牌方面獨具的優勢。
跨境電商作為外貿的新業態,政策支持力度大,在財政、稅務、質量監督方面出臺了配套措施,對此,各個部門間要加強溝通與協作,推進跨境電商又好又快地可持續發展。
1.建立完善的跨境電商信用體系。為保證跨境電商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完善跨境電商平臺的信用體系建設。跨境電商平臺由于交易的特殊性,需加強相關行業協會、聯盟的建設,強化平臺責任,限制不符合規范的行為,加強跨境電子商務質量安全監管和對出售假冒產品的企業懲處,加大對跨境電子商務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尤其是在疫情期間,海關要嚴格把控出口防疫物資的質量。
2. 加大跨境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此次疫情對物流配送帶來了直接挑戰,我國跨境電商物流企業通過包機、海外倉存儲發貨等多種方式,保證了跨境電商貨品及時送達。跨境電商物流和海外倉成為了“穩外貿”重要支撐,未來,需進一步加大跨境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提高運輸配送效率,減少物流運輸成本。
3.跨境電商平臺要出臺切實有利政策攜手賣家共同抗疫。跨境電商平臺。要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及時出臺針對平臺上賣家的應對政策。出臺有利于幫助賣家度過難關的切實措施。平臺的發展依托于賣家之上,兩者相互依存,賣家的良好經營發展是平臺發展的堅實基礎。并要充分發揮平臺的資金、資源等各種優勢,攜手賣家共同抗疫。
4.將備貨作為調整銷售策劃手段的重中之重。跨境電商賣家針對延期開工的情況對員工制定分層次,有協同,高效率的值班計劃,例如對基礎店鋪鏈接安全情況的巡查。同時,檢查現有庫存,預估庫存消耗時間,提前與供應商溝通安排備貨是重中之重。調整銷售策略,收縮推廣費用。需要根據補貨情況以及斷貨風險及時調整銷售預期,比如適當較少廣告預算,減少優惠券額度,如果盡量快要斷貨可以分階段適度調高銷售價格,把斷貨時間控制在一周以內。
5.跨境電商賣家應與國外客戶充分溝通。跨境電商賣家要跟國外客戶充分溝通和解釋,告知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是非常安全的,而且中國政府高效措施,疫情馬上就可以控制,疫情是不會通過國際物流傳播和傳遞的。同時給客戶拍攝視頻和照片,證明我們產品的消毒和清潔的證據。相信大部分真實需求的零售買家會接受建議,因為采購需求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