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司法警官學院是司法警察的搖籃,是司法人員培訓的基地,也是司法警務研究中心。隨著司法警務專業的創辦,對司法警務專業的教學模式、科研模式與人才培養模式紛紛提出新挑戰,在強化教學質量意識、警務專業特色意識和教學手段多樣意識方面,已經樹立起了新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本文分析了目前司法警務專業的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本專業培養熟練掌握司法警務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精通司法警察業務,熟練掌握司法警察技能的高層次法律專門人才。且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適應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需要,適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監獄、勞教工作需要,勝任司法警務工作的高等應用型人才。
(一)司法警務專業缺乏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獨立學院在辦學之初,師資力量、教學設計、規章制度等都依托母校,很多東西均為全盤照抄。加上新校建立時的雄心壯志,部分學校直接以母校人才培養方案為自己的目標,過高的人才定位和相對較差的生源之間的落差導致獨立學院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沒有理論功底也沒有實踐能力,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二)對實踐教學缺乏重視,師資、資金等投入不夠。我國的法學教育傳統一直是以理論傳授為主,對實踐教學缺乏重視。外界對于學校法學專業的評價更多以考研率、司考通過率、就業率等為主要指標,因此很多學校自學生進校之初就狠抓應試教育,著重強調對考研、司考相關課程的教學,其他內容和要求一切從簡。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一樣,都具有獨立的存在價值,而不能簡單地將實踐教學理解為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否定其獨立的存在價值。
(三)實踐教學缺乏系統的體系支撐。由于我們長期對于實踐教學的忽視,導致實踐教學研究嚴重滯后。法學專業實踐教學理論匱乏,缺乏對實踐教學系統完整的規劃設計和科學指引,在師資培養、教材編寫、教學方法、考評機制等很多方面完全不能滿足實際需要。1.缺乏理論指引。不同于理論教學有完整的運作體系、考評標準等,實踐教學環節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指導。法學專業人才應當具備哪些基本能力?實踐中應當如何培養這些能力?這些方面都缺乏科學、系統的理論指導。沒有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在摸索中前進的實踐教學舉步維艱。2.師資力量薄弱。實踐教學中師資力量不足一直是實踐教學質量無法提高的主要原因。一直以來我們在師資培養的時候過分強調了學歷層次,一味要求教師提高學歷,而忽略了對實踐能力的培養,老師從學校到學校,根本沒有接觸實踐的機會。加上現有的教師職稱考評機制,完全以科研項目、論文作為評比標準,在科研教學壓力下,老師為了切身利益只能一頭扎在科研之中,博士很多教授不少,但是只是埋頭做自己的學問,對實踐教學毫無興趣。3.教材匱乏。現有的實踐教學不僅沒有完整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而且缺乏用以指導實踐教學的權威教材。法學專業在講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便是教材,相較于理論課程鋪天蓋地的各類教材,實踐教學的教材極為稀缺。
國家十一個部委聯合發文,作出政法干警招錄培養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司法院校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在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提出:“在培養模式上,以司法業務綜合素質培養為基礎,以職業精神、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教育培養為核心,探索‘教、學、練、戰’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所謂實踐教學,是指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通過引導學習者的實踐活動,從而傳承實踐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教學活動。一般來說,實踐教學可分為課堂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兩個層次。而我們所提到的“教、學、練、戰”一體化教學模式,指“警察院校在進行教學管理中,把老師的‘教’、學生的‘學’、模擬實戰的‘練’、警察一線崗位的‘戰’等各個教學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組成一個統一、完整的教學鏈,進行統一計劃、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的教學模式。”“教、學、練、戰”一體化教學模式之所以不同于傳統的司法教學模式,主要是因為它以警務實戰需要為出發點,以警務實戰能力獲得為旨歸,注重營造與警察職業素質養成相切合的教學環境,具有“融教與練、融學與練、融練與戰、以戰促練、以練促學”的特點,有效地將“教、學、練、戰”四個環節整合在了一起。
司法院校中的治安、偵查等專業教學系部與司法機關聯系極為密切,因此,專業教學部門應當就專業目標定位、崗位能力確定、課程體系、教學手段、學生實戰能力培養等方面與司法實戰單位加強交流,并將以上幾個方面貫徹到這四個環節中去,真正落實“面向實戰、講究實用、追求實效”的教學理念。“教”與“學”教學包含“教”與“學”兩個方面,提高教學效益、提升學生素質,重點在“教”,根本在“學”,二者相輔相成,不能單獨論“教”或論“學”。教師在這四個環節中“教”的角色是不變的,但是應該在“怎么教”上做文章,也就是說,要在實踐教學的第一個層次——課堂實踐教學上狠下工夫。在教學模式上,教師應當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前者教學模式主要是指講授模式、直接教學模式、概念教學模式等,后者教學模式包括合作學習模式、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課堂討論模式。這幾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共同特點是能夠營造積極寬松的課堂環境,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思維得到鍛煉,學習的自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教學相長”“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等教學理念能夠得到更好的體現。據此,教師應在課堂上多采取案例教學、問題教學、分組討論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