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中原
隨著近年來我國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中國低廉、可靠的勞動力優勢愈發不顯,尤其在制造業越發明顯,制造業亟待向智能化制造業轉型,智能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態勢展現出蓬勃生機。
目前,隨著我國智能制造業的蓬勃發展,其生產訂單也隨之加大,單一的人力生產以越發無法滿足其生產要求,此時低成本、高效率且不間斷工作的工業機器人逐漸步入人們的眼中,以不斷替代單一的人力生產。此后,越來越智能化的工業機器人以逐漸應用于大批量的生產,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也不斷加大。其中所需的工業機器人研發工程師、調試工程師、操作與維護高級技師也越發炙手可熱。
工業機器人是指在通過人類控制下進行智能化工作的多關節機械手臂的機器裝置。工業機器人最早起源于美國,就目前而言,工業機器人家族以歷經了三代,第一代是示教機器人,通過示教存儲信息,在工作時讓信息重現,發出固定指令,使機器人能重復示教時的動作,但是這種機器人只能重復單一動作,無法感知外界的環境變化,可以說這種機器人是存在著很多缺陷的,無法適應多樣化的生產要求。于是第二代工業機器人應運而生,這種機器人稱為帶感機器人,它是通過模擬人類所具有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去感知外界環境變化從而協調自身運動的擬態機器人,由于傳感器技術的出現與發展,促進了第二代工業機器人的不斷前行。也為第三代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三代的工業機器人即我們現階段的智能機器人,這是一種帶有獨立思維的機器人,能通過自身的思維改變動作以適應在復雜環境下工作的高度擬人化機器人。可以說這是一種相當完美的工業機器人,可是由于受到現實的約束與技術的限制,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機器人在目前是不存在,目前只存在局部智能的工業機器人。
1.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現狀。工業機器人對制造業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工業機器人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而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研究開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相較于國外,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研究的較晚,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不高。后來通過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經歷了一系列的技術難度攻關,目前已基本實現從國外進口到自主研發的轉變過程。這一積極的舉措對我國制造、勘探等行業的發展也起到了促進的作用。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行進,國外優秀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逐漸進入我國市場,并對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造成了沖擊,國內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雖然我國機器人市場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但是對于基礎零部件制造能力較差,特別是關鍵零部件的質量與性能都與國外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對于關鍵零部件仍然依賴于進口,這就嚴重影響了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市場競爭力。所以目前國內所生產的機器人還很難達到高超的技術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國還仍處在機器人消費型階段。
2.我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目前全球的工業機器人高達98 萬臺,與十年前相比,無論是數量還是技術都取得驚人的進步,工業機器人技術已趨于成熟。由于目前機器人的價格略有降低,且平均使用壽命在l0 年以上,而勞動力成本卻持續上漲。所以使用機器人代替單一的人力生產已逐漸形成一種常態。尤其是對于繁重、危險和重復性的體力勞動。由于工業機器人對制造業有著高質量、高效率和改善勞動力,從而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帶動一系列經濟鏈的繁榮發展。所以工業機器人技術在制造業應用范圍越來越廣闊,且正邁向標準、智能和成熟的技術設備的道路上。隨著智能制造業帶動其他產業的蓬勃發展,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已從軍用普及到民用,從傳統制造業推廣到其他行業,例如醫療行業、建筑行業、農業、服務業等多渠道行業,機器人正在從各反面為人類的生活質量添磚添瓦。
隨著智能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在智能制造業中占據重要比重的工業機器人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因此對于工業機器人所需要的技術人才也越發渴求,其中包括研發、調試、維護、操作等技術人員,而其中所需的技術人才卻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隨著不斷出現在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工業機器人,其應用也越發廣泛,而其人才空缺越來越大,掌握著工業機器人研發、維護、調試、操作等能力的技術人員就會越發炙手可熱,同時將會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也為就業減輕壓力。
1.崗位需求大、就業待遇可觀。中國機器人的發展在2014 年迎來了發展高峰。并由此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此后工業機器人的發展不斷提高,工業機器人技術人才需求顯著突出。機器人技術人員的就業薪資同比其他行業也是較為可觀的,其中技術操作工待遇大約在5500~7000/月,維護工程師的待遇在7000~10000/月,研發工程師待遇在20000 以上/月,當然由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存在差距,待遇水平也會有一定差距,但是相差并不大。由此可見機器人行業的待遇的確處于較高的水平。中國機器人市場在迅速增長,機器人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尤其是日常的維護和操作都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這就帶動了與機器人相關的就業途徑,所產生的新崗位需求量將會暴漲。但相關人才的培養卻沒有得到及時跟進,造成了對專業人才的短缺。為此眾多的學校紛紛開設工業機器人專業,例如,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2015 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了工業機器人專業。在20 年前,中國工業機器人數量僅為3500 臺,截止目前為止,這個數據翻了100 倍。專家預計到2025 年中國基本達到自動化水平。
2.具有相對公平的競爭空間。也許很多人在工作中都遇到很多不公平對待,但是作為技術類人才,只要技術能力過人,就不會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尤其是新興的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只要你有能力,有技術,一切用過硬的技術說話,而且經驗越多,越不用擔心自己未來發展的前途。
3.行業活力。工業機器人是火熱的行業,也是新興的產物,一直在不斷推陳出新,高新技術不斷涌現,能讓人不斷探索新的領域,而不是一直重復枯燥的機械式操作。學習和探究新事物,會讓自己保持活力去挑戰更多未知。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工業機器人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所需的技術人才也會越發受到歡迎,工業機器人專業的學生就業質量將會不斷提高、就業前景將會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