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凱
隨著國家對資產管理的重視,為落實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國有資產報告成為反應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情況的重要報表。如何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確保資產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防止資產流失,成為科研事業單位關注的重點。并進一步通過創新模式和創意舉措,使科研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有效性有所提升。
固定資產指事業單位持有的使用年限超過1 年(不含1 年)、單位價值在1000 元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 元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使用期限超過1 年(不含1 年)的大批同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核算和管理。
科研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中普遍存在著各個環節沒有有效銜接,導致資產管理生命周期斷鏈的現象。使業務人員、財務人員、管理人員信息不對稱,出現資產管理中賬、卡、物不相符,資產位置、現狀掌握不清楚,資產調撥、借用、維修流程無法跟蹤,資產報損無法及時處理、賬務上無法及時核銷,資產移交沒有痕跡導致資產流失的現象。
在資產具體的盤點工作中,由于資產種類繁多、資產數量眾多、資產分布廣泛、資產管理人員缺乏等原因,很難對單位現有的資產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盤點,致使每次盤點工作都是虎頭蛇尾,沒有真正的摸清家底,導致超過使用期且不能使用的資產無法及時報廢,閑置的資產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資產權屬不清等問題,如何利用數字信息化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提升資產管理效率的同時,降低資產的管理成本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在實際的工作中普遍存在著資產規模龐大、資產數量眾多、資產管理人員短缺的情況,特別是對一些“貴、精、難、稀”的資產,資產管理人員對設備的運轉、保養、維修、維護的信息掌握的不夠專業,很難有效的管理資產,如何落實“誰使用誰負責”的資產管理理念,讓人人都成為資產的管理員,成為當前資產管理繼續解決的問題。
科研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責任,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推動資產合理配置,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對國有資產實行監督使其實現保值增值。
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通過整合、優化和集成,建立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過相關資產的上下銜接鏈條式管理,涵蓋資產采購申請、詢價采購、驗收入庫、資產領用、維修維護、資產變更、資產盤點、資產處置等實物資產的管理,也涵蓋對資產的政府采購、財務核算、日常管理、成果轉化等各個環節進行監督和管理。可以有效的促進科研事業單位提高資產管理效率。
另外,科研事業單位還需要建立一個數字信息化的溝通渠道,專門服務于本單位的上下部門和同等級部門間,從而提高對相關資產的管理現代信息化溝通的便捷性。部門之間借助信息技術可以相互傳遞最新的固定資產管理數據信息,使鏈條式數字信息化的管理平臺在宏觀與微觀中完成充分的結合。實現多部門的聯動,有效配合,并運用數據信息分析平臺提供的數據分析,為決策奠定堅實基礎。
在資產管理中我們應借助現代技術使資產管理人員從繁重的資產盤點工作中脫離,特別是應用二維碼和FRID 技術,首先對每項資產生成二維碼或者條形碼標簽,使標簽與資產一一對應,對資產進行固化,在盤點工作中,只需要借助手機或者掃描槍對資產標簽中的二維碼或者條形碼,實行簡單的掃一掃功能,就能快捷、高效、準確的完成資產盤點工作,同時生成資產盤點表,解決了資產盤點工作耗時耗力的煩惱,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科研事業單位應對資產管理創建立體式的評價考核體制,要做好過程性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體制構建。可以在原有的結果性評價考核體系中,增添過程性的評價考核內容,對固定資產管理、使用各部門及相關人員進行合理的制衡和監督。通過構建定性、定量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嚴格的方法步驟,從效率、效果、效益等方面綜合評價固定資產的具體狀況以檢驗管理成效,貫徹落實“誰使用誰負責”的管理理念。可以創建相應的考核機構,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等手段提高過程評價的考核高效性。
通過詳細的過程性評價,促進固定資產過程管理科學規范高效。從而把每項資產落實到具體的管理人,讓每個人都成為資產的管理員,形成針對性更強、責任更明晰的管理體系。
在新時代下,我國科研事業單位也在改革中加快了步伐,這也讓科研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要求愈來愈高。因此,科研事業單位一定要深入研究并分析新時代中固定資產管理的發展特點,并在新的工作需求下,不斷創新出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從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有效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資產共享、進一步促進科研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