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珺
遼寧是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的重要大省,農產品跨境貿易對于整個遼寧省的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遼寧省大力發展農產品跨境貿易,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發展農產品跨境電商有利于減少中間環節和流通成本,加快農產品貿易轉型升級,推動農村的各類生產要素優化重組,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實現鄉村振興。
遼寧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在農產品發展方面有較大潛力。遼寧的水海產品、糧食、蔬菜、干豆、水果等主要農產品具有比較優勢。近年來,遼寧出現了很多高質量特色農產品,形成了一定基礎和規模,其中,大連地區的農產品跨境貿易約占整個遼寧省的57%左右。沈陽、丹東、營口、瓦房店等地區的跨境交易總額也居于領先。究其原因分析,這部分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政策優勢。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立,以及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建立促進了遼寧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繁榮發展。
目前,遼寧農產品貿易仍然以傳統貿易方式為主,跨境電商貿易仍處于迅速發展階段。遼寧大力推動“互聯網+農業產業”模式,將跨境電商作為推動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突破口,探索和創新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徑,農產品跨境電商受到政府、企業和農民的高度重視。
“一帶一路”戰略已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助力。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網上絲綢之路”,有效地幫助“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整合資源,加強經濟貿易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對農產品的市場需求較大。“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遼寧農產品跨境貿易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政府相繼出臺了相關支持政策,遼寧與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規模逐年擴大。
1.農產品跨境電商物流體系不完善。
跨境物流主要包括境內外的物流、海關、跨境運輸,由于其配送路線較長,涉及中間環節較多,并且在海關及商檢上還可能會滯留一段時間,因而跨境物流配送時間一般比較長。跨境物流配送周期長、經過的環節多,這就導致了跨境物流成本高。
另外,農產品的特殊性,尤其是跨境生鮮產品,對保質期和對物流的要求更高一些。然而,目前遼寧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還不完善,跨境冷鏈運輸技術相對落后,跨境物流配送服務相對滯后,這種狀況直接造成了跨境農產品的損耗加大。
2.農產品跨境電商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不完善。
農產品跨境電商與傳統的貿易相比具有開放性和虛擬性的特點,跨境電商交易主體橫跨多個國家,賣家與買家之間很難摸清對方的可靠程度,導致交易過程中存在一定風險。交易雙方很難準確的判斷對方的信用,這種信息不對稱現象,就使得貿易過程容易產生一些失信行為和欺詐行為,就會造成在農產品跨境電商交易中出現缺乏信用的交易行為。
3.農產品跨境電商領域專業人才缺乏。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復合型人才,他們應該具備跨境電子商務、跨境物流、進出口貿易的知識,還要需要能夠使用大數據技術如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等。很多的跨境電商公司規模較小,相對實力較弱,很難吸引到專業型的跨境電商人才。
4.政府支持農產品跨境電商力度有待加強。
在遼寧農產品跨境貿易中,政府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遼寧農產品的出口具有小批量、多品種的特點,這也決定了遼寧農產品出口成本高,利益驅動不足,交易方缺乏創立品牌的動力和積極性。因此需要政府加強農產品貿易促進方面的政策扶持。
1.完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物流體系。
完善物流體系首要的就是要加強冷鏈物流建設。發展冷鏈物流,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政策及技術體系、保障冷鏈物流可持續發展始終是行業熱門話題。遼寧冷鏈物流行業起步較晚,在基礎設施建設、行業標準和監管機制以及儲運環節仍存在亟待克服的障礙。在發展農村電商、激活農村市場等政策逐步落實的情況下,農產品的流通及配送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應當加強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加強郵政、快遞物流與特色農產品產地合作,發展“生鮮電商+冷鏈宅配”等冷鏈物流新模式。目前,大連市政府出臺了星級冷鏈企業補貼政策,補貼金額從5 萬元到400 萬元不等,大力鼓勵冷鏈物流企業向“星級”升級發展,這種做法需要省內其他城市參照學習。
2.完善農產品跨境電商企業信用評價體系。
一直以來,信用問題都是影響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因素,大數據的運用可以有效構建跨境電商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為了維護農產品跨境貿易安全,提高貿易數量,必須構建基于大數據的征信評價體系,利用大數據的手段建立完整、動態的信用評價體系。
我國關于跨境電商的信用體系已基本建立,大數據的引用為農產品跨境電商的金融服務、營銷策略、戰略選擇等帶來巨大變革,同時也為征信系統注入了新的思路,使原來混亂龐雜的數據,可以依據科學的挖掘、整合、匹配轉變為高效與準確的信用數據。農產品跨境電商是一種有著長足發展的貿易模式,為了維持跨境電商的有效運營,需要運用大數據構建農產品跨境電商的征信系統,在此基礎之上,創建全面、完整動態的信用指標,促進農產品跨境電商健康發展。
3.培養引進農產品跨境電商領域人才。
隨著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推動遼寧農產品跨境電商的發展,必須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的步伐。政府、高校、農業企業應多方共同協作,建立完善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一方面,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跨境電商技能培訓和創業指導,實行產學研教深度融合,實現與農業產業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另一方面,政府應當積極開展農業跨境電商人才的培訓工作,建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基地,直接面向社會,培訓跨境電商應用型人才,進一步破解制約農產品跨境電商人才短缺的難題。
4.強化政府在農產品跨境電商領域的服務職能。
加強農產品出口貿易體制的建設與完善,進一步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吻合的外貿政策體制,強化政府的服務職能。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農產品信息服務機制,尤其要加強對重點出口產品的跟蹤與檢測,及時、全面的向出口企業傳達國家的質量標準、農業措施、貿易制度、檢疫措施等信息。與此同時,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加強重點農產品的交流力度,提高遼寧農產品的國際知名度。其次,加強農業科學技術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提高遼寧農產品的海外競爭優勢。加強對農產品電商企業的金融政策支持,包括信貸支持與擔保支持,保障農產品的順利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