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瓊
在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該進一步完善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工作,以全方位地對水文水資源進行信息化管理,從而提高水文水資源管理水平。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水資源管理工作開展提供了便利。本文從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工作入手,積極對其進行了實踐探索,并對信息化技術措施進行分析,總結了水文水資源信息化建設策略,希望分析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有效的參考,為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引言: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水文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不將水文水資源的管理方式進行更新與改革,必將影響水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本文探討水文水資源的信息化建設與管理,利用先進的現代化管理手段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方式,進而提高水資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促進節約型社會的建立。在建設施工過程中,水文水資源的設施工程建設大多在復雜的地理環境條件中進行,與河流的流向、分布密切相關,其建設項目內容多,覆蓋廣,規模并不是很大。水文水資源建設項目一般工程設施完整,可處置多種情況,其工程設施站點多、覆蓋面廣,但很多地方存在交通及通訊不便的問題。同時,艱苦和惡劣的環境、不集中的設施站點、不通暢的交通和通訊等都加劇了設施工程建設的難度。
1.RS技術。RS遙感技術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其不僅可用于監測、預測特定地區是否會出現旱情,還可用于監測不同地區水質情況、分析土壤是否被侵蝕或被侵蝕程度,由此可見RS遙感技術的廣泛應用對預防、降低自然災害影響有一定效果。我國大多將RS遙感技術用于災后重建、洪澇災害預防等方面。RS遙感技術可快速、準確的采集水文信息,因而其對預防洪澇災害具有重要意義。RS遙感技術還在作物缺水指數模型、植被指數模型等模型監測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使用RS遙感技術的主要優點為:RS遙感技術可自動調整監測內容,且監測結果準確度較高,可為相關人員提供準確數據。RS遙感技術不僅可用于采集不同地區水文、水質信息,也可對特定區域水質情況進行監測,通過水體懸浮物質、葉綠素等指標,可為工作人員提供準確水質指標,這對其確定水體污染情況、制定解決策略有顯著作用。
2.GIS技術。GIS也被稱為地理信息系統,其可用于處理特定地區的數據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存儲、分析等。GIS技術的應用使得我們可預估未來是否會發生自然災害,并采取有針對性預防策略,以降低災害給民眾、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另外,使用GIS技術可監測、分析某地區水資源存儲情況,依據采集的數據信息預估未來是否會出現洪澇災害,制定預防策略。GIS技術在水利事業中的運用,對降低干旱、洪澇災害影響作用顯著。同時,可利用可視化技術將采集的數據信息展現給相關人員。我們可利用GIS技術分析土壤是否被侵蝕及被侵蝕的程度。利用GIS技術采集土壤相關數據信息,利用這些數據信息不僅可分析土壤是否存在水土流失問題、泥沙分布情況等。為保證數據準確性,可綜合利用RS、GNSS及GIS技術。
3.GNSS技術。GNSS技術具有自動、準確、全天候等多種優勢,因而其自面世后得到廣泛應用。目前,GNSS技術在工程測量、水文、土質勘察等多個范疇得到應用,且取得了良好效果。GNSS技術主要通過水利信息、空間地理位置信息,采集、存儲特定位置的數據信息提供導航、定位、授時、通信等服務。利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確定其位置,從而順利完成特定位置地形勘察工作。另外,GNSS技術具有雙向通話功效,因而可實現迅速傳輸信息這一目標。利用GNSS技術可采集、存儲不同地區的數據信息,并將信息及時傳輸給管理中心,由相關人員制定災害預防、救援措施,從而降低自然災害對民眾、社會的不利影響。
1.明確信息化建設基本組成。伴隨我國互聯網信息科技力量的持續發展,目前在我國水文系統的信息化建設上,已經具備初步的規模以及系統。當前我國水文信息化系統的組成,主要是以下三類:即數學模型、仿真模擬以及計算機網絡。通過上述三項系統的配合使用,能夠以更高效率、更高質量地動態化檢測水文狀況,并且在高度智能化、科學化的狀態下,完成相應的調整與優化。同時,信息化系統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以自動化的形式進行運作,從而節省了一大批人力成本支出,同時,能夠加速我國水文水資源使用的效率,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優質保障。
2.建立完善數據信息系統。針對水文水資源的使用工作而言,各類數據信息是整個工作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而過往人工記錄、測算數據的方式,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定的偏差。通過引入信息化資源系統的方式,能夠更為精確、穩定地獲取相關信息。只需要在額外的傳感器設備,包括溫度、視頻等多元傳感器的作用下,即可精準捕捉到當地的水文真實數據,然后再反饋給中央處理器,進行統一的數據分析測算,為后續工作奠定基礎。
3.完善信息化網絡系統。為了更好地展開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管理,應當將信息資源共享的途徑建立在現代化互聯網系統上展開。相關資源管理部門應當通過建立覆蓋面廣闊的信息數據網絡平臺更好地進行音頻、視頻以及圖像等信息的傳播,保證相關信息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開發,保證相關信息資源能夠實現其自身的價值。與此同時,水文水資源管理部門還應當構建相應的計算機網絡平臺,并配合平臺設置相應的信息處理系統及全球定位系統,其中地理信息處理系統應針對水文水資源信息展開全面科學的分析處理,全球定位系統則應當做到幫助水文水資源管理部門更好地進行相關問題的收集。水文水資源管理部門應通過采用仿真模擬系統的方式,進行相關水信息資源的處理和保存。
4.構建水質與旱情監測系統。水文水資源管理部門應對灌溉區的土地資源展開科學檢測,以增強部門對灌溉區域的檢測效率。與此同時,當檢測發現水資源中存在一定污染時,水文水資源管理部門應當通過增強自身對于信息化管理系統的運用程度更好地對污染物的種類以及擴散路徑進行分析,進而更好地預測污染物的擴散區域,更好地提升自身對于污染的處理效率和質量。水文水資源管理部門應當針對降水、土壤以及氣候等因素的變化進行水資源狀況的預測。通過將水文水資源管理信息化的方式,更好地對當地的情況進行一定的預測,判斷在本地是否可能出現旱災等情況。
5.建立項目法人責任制。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制度完善程度的不斷提升,項目法人責任制已經在水文水資源建設管理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通過項目法人責任制,能更好地明確水資源信息管理過程中的責任主體,進而更好地確立法人在水文水資源信息化系統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水文水資源管理部門還應當完善相關的信息化建設部門,通過完善工程技術、財務管理、經濟分析等部門的方式,更好地展開信息化管理工作。
結束語:隨著時代的發展,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必然要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檢測系統的信息反饋效率,推動了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的現代化發展。水文水資源管理信息化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