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德軍
伴隨經濟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路在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加快公路建設、提高公路工程質量成為當下最重要的事。公路建設與工程質量都需要依托公路經濟效益,可以說公路經濟效益與公路建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找出影響公路經濟效益的因素并解決,也意味著公路事業可以發展的更快、發展的更好,利國利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公路建設項目經濟效益的特點還需要從全局進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公路建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構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特殊意義。公路工程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建設項目,分布范圍廣、促進經濟,已經逐漸在國民經濟中顯現其價值和作用,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已經逐漸受到重視。長遠來看,前景廣闊,會發展的越來越好,經濟效益會越來越突出;其次,公路建設項目多數投資額較大,周期較長。公路建設是一項大工程,它的經濟收益會受建設周期影響而出現延緩現象,建設周期往往受環境、條件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從而形成了此特點;另外,公路建設項目會產生無形效益,且無法用貨幣衡量。這主要是由于公路本身不是私有產品,與商業產品的性質有著較大區別,不會有著具體標價,無法進行價值衡量,也就因此無法用貨幣衡量,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公路建設確實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其自身的經濟效益反而要從多方面進行系統評估,要過多注意遠期效益和近期效益的結合;最后,公路建設項目的經濟效益與運輸系統的經濟效益緊密相連。有了公路才有了運輸,運輸經濟效益直接促進了公路經濟效益提升,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也是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的關系,兩者構成了綜合性的運輸體系,缺一不可。公路經濟效益評估自然建立在對運輸體系的考量前提下。
影響公路經濟效益的因素較多,本著客觀和主觀兩個角度來看的話,主要因素為以下幾個方面:
公路經濟發展意識不夠
公路是國家發展的重要一環,接受國家直接管理,但是建設模式不得不依賴于企業,這種得公路建設過程中受諸多法規、模式影響,這導致管理人員及其下屬養成了嚴格遵守指令的習慣,上級說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干,并沒有結合當下市場走向及時改變傳統觀念,嚴重阻礙了公路建設相關企業更多職能的發揮和體現,間接封住了公路經濟發展渠道。同時,入職沒多久的具有創新思維和工作積極性員工,很容易受到外界固化思維環境影響,從而逐漸消磨掉創新精神、積極心態,很容易形成惡循環,這些都不利于公路經濟快速發展。
公路系統的管理體系不完善
公路系統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道路蔓延各城市、各鄉鎮、各農村,其管理通常采用半下放形式,公路的建設和養護資金由于公路分類來源不一,國省道干線公路所需基金需要向省級交通主管部門申請,才能獲取建設和養護的資金,省廳統一籌劃和部署公路建設等相關項目,但是這里并不包含對下屬單位的人事,人事和行政都歸屬地方管轄,不直接參與和管理公路建設和養護,這種現狀使得上下級容易出現管理空白,容易造成公路系統建設計劃不貼合省內計劃。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地方經濟沒有受到太多影響,經濟層面得不到較多渠道的升級支撐,從而管理上出現不協調也就在所難免。
公路建設及養護資金受制約
公路建設離不開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在這些必要條件中,財政資金投入相對較少,較少的資金無法支持眾多項目,如公路養護、管理部門工資發放、公路路政事案處理等,如果將有限的資金全部用于這些項目中,剩余的資金明顯不能支撐公路建設。此外,公路建設中國有經濟部門是投資主體,非國有經濟主體想要參與進來需要經過層層嚴格審查,過審難度較高,也一定程度上打擊、挫敗了民間企業參與公路建設的積極性。公路建設、養護資金方面受限制,公路經濟效益自然而言會受到影響。除此之外,在公路建設、養護資金不充足基礎上,建設人工成本及養護成本都在逐漸上升,更是加劇了公路工程資金使用上的困窘,因而也就無法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回報。
公路系統從業人員超編
由于前幾年公路大力建設,導致從業人員劇增,從領導班子到管理部門,再到底層工作部門人數都實現了較快增長。這些新加入的從業人員和已在崗位多年的人員,都依靠著公路建設來生計,這是公路經濟效益總是不樂觀、不提升的關鍵。人員超編需要得到企業重視,需要重新來規劃人員,或是鼓勵員工再創業、再就業,將從業人員做到合理安置,切實減少公路經濟效益增長壓力,并提高員工效率。
人才欠缺,新技術應用不充分、不達標
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新技術的應用、新工藝的實施是影響公路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大數據環境下,智慧公路路網綜合管理配套設施需要與公路建設同步進行,當下新技術的應用并不充分、并不達標,這主要是由于沒有專業技術人員熟練的進行新設備操作、新技術實施。此外,新技術、新工藝利用的不充分、不成熟,很容易造成技術使用上的脫節,不利于公路經濟效益在新技術的使用下實現快速提升,新技術、新工藝也就不能為公路經濟效益提升保駕護航。
從以上的內容中我們不難看出,影響公路經濟效益的因素還是很多的,這些問題都較為突出,急需進行干預并解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帶動和促進公路經濟效益順利提升。具體解決策略有以下幾點:
提升公路經濟效益思想意識
公路建設涉及單位需要在管理內部大力宣傳經濟效益內容,并開會落實各個部門宣傳、教育責任,切實帶領全體員工投入到公路管理培訓、學習中,轉變員工身上的固有成見、思維,對公路經濟效益提高認識,將教育落實到每一位員工身上,提高員工責任意識、思想素養,并定期進行考核,對考核不通過的員工,要積極進行再教育、再考核,直到考核通過為止。此外,從管理高層到基層下屬,要積極弘揚創新精神,制定激勵制度,提高員工工作干勁,團結、有活力的投入到工作中,促進公路建設長遠發展,促進公路效益得到更迅速提高。
完善并優化公路管理體系
完善公路管理體系,需要從省交通廳入手,除了在公路建設、養護資金上做到統籌部署,還要加強對地方人事的管理,讓地方人事、行政等部門適度的參與到公路建設中,搭建有效溝通渠道,加強雙方的粘性,促進公路建設更順利開展。另外,多從地方經濟視角考察問題,拓寬地方經濟參與公路建設、養護中的渠道,切實做到公路經濟效益、地方經濟效益同步增長。優化公路管理體系,就需要實行考核管理,并加強公路建設、養護人員專業技術培訓力度,并引進先進設備,以此來為公路經濟效益提升奠定基礎。
拓寬公路建設融資渠道,走出資金制約困境
面對公路建設、養護資金制約問題,需要重新籌劃并調整策略,杜絕走單純依賴國家財政支出的老路,積極拓寬融資手段,增加貸款、招商引資方式,實現資金充足,確保公路建設、養護盈利。此外,要積極鼓勵民間企業參與公路建設,并為此提供多樣化的渠道,實現資金聚攏、靈活運用,加強公路建設、加快收益回報。另外,在保質保量完成公路工程過程中,做到不浪費材料、不懶散施工,實現成本節約,朝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進,切實做到開源節流,使得公路經濟效益提升目標盡早實現。
解決及避免超編現象
超編現象是一個嚴重阻礙公路經濟效益提升的問題,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做到解決、避免兩手抓。解決方面,需要鼓勵員工再就業、再創業,還可為提高員工創業積極性,可提供一定前期支持,可以是學習空間上的支持,也可以是資金上的支持,視實際情況而定。此外,也可以另辟蹊徑,成立盈利新部門,為公路建設、養護減少資金壓力,同時也解決自身工資問題,是一種可行的策略。而從避免超編現象方面考慮,就需要在在編人數不增多的情況下,適當增加崗位,在工作量更多的部門添設崗位也就相應的多,伴隨公路建設資金投資模式的轉變,實現崗位調整,增強公路建設、養護凝聚力,切實促進社會效益和公路經濟效益的協同發展。
提高員工技術操作能力
針對新技術、新工藝利用不充分等問題,相關管理部門要積極予以重視,結合智慧公路建設要求,積極引進公路專業技術人才,并采取各種手段提高技術員工的操作能力。除了適度的宣傳和增強培訓力度外,還需要在技術人員內部烘托競爭氛圍,實現技術人員自主積極性學習。此外,管理內部還可以鼓勵老技術員帶新技術員,形成一對一教學,并積極提供新技術、新工藝實施機會,讓所有技術員工多學、多練,促使技術員工盡早掌握新技術、新工藝,并在公路經濟效益層面發揮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公路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也是促進經濟多元化、多樣化的主要因素,需要國家投入較多資金用于公路建設與養護,這對于各個產業都有著積極影響。考慮到公路經濟效益問題,還需從根本著手、全面解析,充分挖掘出阻礙公路經濟效益提升的關鍵因素,從而有效的干預并解決,為公路經濟效益增長鋪平道路。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員工的綜合能力,調動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以此提升公路管理效率和質量,從而確保公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