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曉銘
業財融合即整合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改進傳統工作方法,使業務活動與財務活動相互貫通,凸顯部門協同的優勢。業財融合加強了部門之間的聯系,實現了信息數據的共享。通過業財融合,業務部門可以得到科學指導,提高決策能力;財務部門可以獲得實時信息,合理配置資源。
業財融合將著眼點放在經濟業務上,對財務部門提出要求。具體而言,業財融合包括如下幾方面:第一是風險管理。企業處在市場競爭的大環境中,面臨外部風險,業財融合需要加強風險管理,保證企業的穩定運行。風險管理不能以效率提升作為終極目標,而是應該建構完善的風險評價體系,判斷風險類型,控制風險范圍。第二是財務分析。財務分析要以財務信息、業務信息作為基礎,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需要提供真實數據,并立足企業發展,不斷提高財務分析效率。第三是資源配置。業財融合需要合理分配物力資源、人力資源等,滿足企業長效發展的需求。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需要按照預算匹配資源,實現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對企業發展而言,業財融合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其可以推進財務管理的精細化,有效提高財務管理效率。整合財務業務信息提出發展決策,貼合企業的發展實際,利于企業開展日常經營,改進管理方式。其次,其可以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企業處在市場競爭的大環境中,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發展實力,獲取更多的經濟利潤。最后,其可以延長企業的壽命。伴隨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風險指數不斷攀升。如何防范財務風險,成為企業關注的重要問題。業財融合強化了財務監督,可以提高財務管理效率,減少企業的經濟損失。
(1)實事求是原則。在開展業財融合推進精細化財務管理時,應該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確保業財融合貼合企業發展實際。企業的經營類型不同,管理模式有別,發展狀況各異。在實操過程中,需要立足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分析企業財務管理現狀,逐步落實業財融合工作。(2)全面性與實用性原則。業財融合的實踐性較強,其需要逐步積累實踐經驗,促進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的全面配合。業財融合應該覆蓋企業的各項業務,業務人員需要和財務人員建立長效互通關系,交換重要信息與數據,并擬定業財融合方案,按照既定方案達成財務管理目標。
(1)培養專業人才。業財融合需要專業人才,企業應該加快人才培養的步伐,打造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使業財融合有章可循。為了保證人才質量,企業應該從成本管理組、預算組等工作小組中抽選員工,考察其專業工作能力,確保其符合業財融合需求。每個人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重要的工作任務。企業應該將著眼點放在人才培養工作上,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定期開展內部培訓,鼓勵員工參與外部培訓,從而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2)注重考核評價。精細化財務管理離不開考核評價,企業需要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制定科學的考核評價指標。考核評價應該保證科學性,企業應該通過預算執行偏差率來開展具體工作,對工作人員提出要求。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企業需要設定月評價指標、年評價指標等,增強工作人員的警惕意識。考核評價機制應該與獎懲措施相聯,對于完成工作任務的員工,企業可以適當提供精神獎勵、物質獎勵;對于未完成工作任務的員工,企業需要對其進行嚴肅處罰。(3)進行專題分析。從整體上來看,我國企業業財融合仍然處于發展階段,在實踐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問題。在財務管理過程中,企業應該總結分析業財融合的不足之處,形成業財融合專題。比如,財務部門、生產部門可以形成“成本管理”專題,通過這一專題探索成本優化的有效路徑,把握成本增效的關鍵,發揮成本管理實效,最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4)依靠數據技術。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海量數據成為了業財融合的依支撐,企業需要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龐大的數據庫。無論是業務開展還是財務管理,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這些對企業提出要求,企業需要收集整理數據,并逐步擴大數據庫的規模。企業應該依靠云計算技術,發揮財務管理職能,緩解財務人員的壓力,讓財務人員全身心投入到財務決策中。
綜上所述,我國企業邁向了新的發展臺階,需要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增強發展實力。為了實現既定的發展目標,企業應該加強業財融合,促進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積極配合,創造更多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