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坤
1.收支確定原則存在差異。我國事業單位是以服務人民為目的的,因此,事業單位在經濟社會中主要起到了調控經濟的作用,并不追求經濟效益。事業單位的主要來源就是稅收,稅收保證了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而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又是為了服務社會。因此,稅收在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收入確認方式由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本應根據不同的稅收項目采用不同的收入確認方式,但是為減少工作流程,在日常稅務工作中,都采用收付實現制,導致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與稅收征納在收支確定原則上存在差異。
2.資產處理方式存在差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規范中的資產處理方式與稅法存在著差異,正是由于資產的處理導致了應納稅額的不同,進而導致稅收有較大的差異。事業單位在處理資產的時候,按照財務會計工作規范,固定資產折舊是允許稅前扣除的,而按照稅法規定,固定資產折舊是不允許在稅前扣除的,這就導致了事業單位的應納稅額小于稅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進而應納稅所得額也小于稅法的核算數額,這就是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法關于資產處理方式上存在的差異。
3.費用扣除規定存在差異。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收征納的第三點不同是費用扣除方面。費用扣除方面存在的差異重要體現在工作應稅標準上,事業單位的單位工資應稅標準是按照國家財政部頒布的相關規定核算的,財務會計管理人員在發工資時會按照標準進行扣除相關的費用。但是稅法的扣費標準規定,在扣稅時,是按照工資比例扣除的。這就導致了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法在核算工資時的費用扣除條件上存在著差異。
通過上述關于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收征納之間存在的幾點差異的分析,探討財務會計規范對稅收征納的影響。我們從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方面來考慮,財務會計規范對稅收征納的積極影響為:稅收征納為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規范提供標準。雖然兩者之間存在著差異,但是財務會計規范總體上還是按照稅收征納的條例來制定的,并且將稅收征納落實到實處,通過實際工作,總結稅收征納條例在解決稅務工作方面存在的便捷以及缺陷,根據實踐經驗為稅收征納的改革提供現實依據,促使稅收征納進一步完善,更好的為企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服務。
財務會計規范對稅收征納的消極影響為:由于兩者之間存在著差異,導致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在某種程度上與稅收征納要求不一致,影響了整體稅收工作的進行,對稅收征納存在著一定的阻礙。
保證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法的一致性
如今的稅法條款更加細化,對以前指代不明的條例進行了重新編寫,更為健全完善,保證了稅收征納工作有更清晰明確的實施準則。但是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法有著不同之處,不利于稅收征納的標準統一。因此,為了保證稅收征納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必須要規范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制度,要依據稅法的原則對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規范條款重新編制,修正原有規范的不足之處,提高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法的契合度,同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促使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管理更好的事業單位服務,推動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管理的改革,保證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法的一致性。
健全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體系
為了保證稅收征納的順利實施,健全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體系是至關重要的前提。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體系中的財務預算一直是薄弱環節,必須要完善事業單位財務預算制度,促使財務預算能夠有效的保障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第一是建立財務預算機制。財務預算機制有利于增加資金使用的計劃性與限制性,能夠促使事業單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對資金的流向有大概的認識。第二是提高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管理體系的監督職能。不僅要提高財務人員的內部監督意識,也要加強外部監督力度。監督能夠促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高效進行,同時也為財務會計管理員工的工作反饋提供了渠道,有利于及時審查財務管理工作的疏漏,保障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