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洪巖
為了促使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要有效的開展財務業務一體化建設,同時也要重視財務職能的有效轉型,從而才能不斷優化財務管理工作,進一步構建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為企業日后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保證,希望通過實踐研究,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有效參考。
以往財務管理工作只針對財務系統,與企業其他業務部門的橫向關聯性不大。但隨著市場對企業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企業在實施財務管理時,應全面考慮所有可能對財務指標產生影響的因素,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財務管理的整體性和系統性。財務的一體化管理指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財務與業務發展情況聯合管理,從而使財務數據能夠真實反映業務的實際進展情況,提升管理的質效。結合業務實施的財務管理,可借助數字化平臺對各時期的數據進行橫向傳遞,進一步擴大了數據共享范圍。
上述財務管理方式的轉變,意味著要將財務的日常核算與作為企業經營決策依據的職能區分開來,將會計工作的核心職能由日常核算提升到企業總體財務預算、籌劃、資金調配等更高的層面,從而建立更為成熟的財務管理架構,緊密結合企業各項業務的開展情況制定規劃,并按照各時間節點進行跟蹤測算,推動企業經營計劃按照預期執行。
1.做好一體化建設與職能轉型準備。若想實現高質量的財務一體化管理,便需調動多個部門協同作業,設置有序的工作流程,明確各部門的職能和權責,同時實現財務業務與其管理部門的有效銜接。首先,企業需充分梳理自身現有的財務數據及經營情況,充分重視工作環節銜接不當現象,同時針對企業中財務管理失效的部分進行集中治理,在實踐中衡量財務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其次,要責成專門的部門和人員實施財務一體化管理的策劃和跟蹤實施工作,在業務部門與財務管理部門之間搭建溝通橋梁,增強二者之間聯系的緊密度與通暢性。最后,要以一體化管理策略為主題開展培訓教育活動,讓企業員工提高對財務管理模式轉型的認識,了解具體的目標、內容、實施步驟和理想的完成效果,主動將創新的思維和管理模式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2.加強風險控制,全面推進企業職能成功轉型。新型的財務管理模式不僅可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發揮風險監測與預警職能,同時還能為企業創造新的價值,由核算職能向創造價值方向轉變。這個過程需要企業合理控制風險,并將風控與價值創造等職能形成合力,共同促進企業財務管理能力的提升,最終實現財務管理由會計職能到管理職能的轉變。首先,企業要充分重視對財務風險進行嚴格管控,在信息技術和財務綜合管理的模式下,建立更為完善的企業內部風控模式,重點對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事前預測,并制定科學的應對方案。其次,要促使管理成果的轉型升級。財務職能的轉變需要從兩方面來著手實現,一是財務工作從業者應主動把工作重心從數據核算中轉移出來,將更多的關注度放在企業價值的創造和管理方面。轉變財務管理職能,是將更具有發展潛能的項目從財務系統中分離出來,使之獲得更高的重視,從而為項目創建更好的發展和實施空間。二是要夯實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橫向溝通渠道。財務部門應發揮專業優勢,為業務部門提供更多的財務服務,如在完成業務數據的核算后,還可從價值方面量化測算項目實施的可行性,預估項目未來產生的收益,通過系統的數據信息為業務部門提供實施參考。
3.加強推動企業財務管理職能的轉型。財務管理是企業預測經營風險、完善抗風險措施、提升風控管理水平的有效助力,企業在開展各類經營活動時,需高度重視風險的控制,并可嘗試通過財務手段對風險進行科學處理。通常總公司可通過財務數據系統把握各分公司的經營現狀,從而做好財務風險把控工作。企業致力于重新定位財務部門的職責和功能,是由于財務工作在企業經營中發揮的作用不應只是單純的數據測算,而是要聯合企業各項業務,形成更為真實、準確的數據信息,從而以財務手段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參考和預警。財務職能一旦實現轉型,則會對其原有的工作模式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因此企業需合理規劃和安排財務管理工作,將財務工作內容分為幾個層面實施,一是基礎性工作。廣泛搜集信息,以專業計算方式形成相應的數據,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二是全面預算工作。財務人員應站在企業的整體高度,結合實際現狀對企業的下一步發展制定宏觀性財務預算,從而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三是擴大財務職能的輻射范圍。企業可將財務數據根據需求和權限實施共享,通過系統平臺向各需求部門提供財務數據等專業服務,從而促使各部門的有效協同,提升工作實效。
新時期,隨著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進一步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有效助力,通過分析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與財務管理職能轉型策略,有利于優化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能夠不斷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作為相關工作人員,要提升專業能力水平,加快業財融合與財務管理職能轉型的速度,提高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