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付振剛
休閑觀光農業是指對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進行合理規劃設計與開發利用,并結合農林牧漁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增進游客對農業及農村體驗為目的的農業經營形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觀光農業迎來了發展的良好時機,深受大眾的喜愛。
休閑觀光農業涉及的面廣,產業分支有很多,產業發展前景良好。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可推動基礎農業朝向規模化、特色化、區域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有助于推動地方特色制造業的供給側改革,讓鄉村服務業逐漸向體驗型消費高端路線發展。這樣鄉村經濟才會更有活動,也能幫助從業人員增收。
休閑觀光旅游是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力抓手,在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也會促使人居環境的改善。通過打造生態、宜居、美麗的居住環境吸引更多市民來觀光旅游,使其體驗回歸自然的舒適。在觀光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也會逐步加強鄉村生態治理工作,改善農村環境,最終實現“美麗中國”的生態宜居目標。
各鄉村都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圍繞當地的文化特色與文化符號,打造休閑養生、民間工藝品體驗生產項目等活動,扶持當地特色文化產業。這不僅能讓民間工藝得到有效的傳承,而且也能讓從業者錢包鼓起來。
不少休閑農莊是直接在自身住房、農田基礎上稍加改造建設的,一般為農民自發建立。因此,投入有限、規模小、布局不合理、發展層次低等問題較為常見。另外,建設初期大多是從自身需求出發,而忽視了與其他部門的合作,造成經營分散。農戶都是獨自經營,未形成規模效應,從而導致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得不到有效整合與利用。
目前,大多數休閑觀光農業項目集中在觀光、采摘、品農家菜等活動上,開發的主要是原生態的農業資源與觀光資源,而對民俗文化資源的開發有限。這導致很多觀光農業項目雷同,缺乏特色與創意,加之宣傳力度不夠,使得一些休閑觀光農業園區的經營面臨困境。
大多數休閑農莊屬于個體經營性質,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加之缺乏系統專業的培訓。因此,從業人員的管理水平與服務水平都遠遠不夠。特別是在接待游客時無法將本土風俗民情與特色文化融入到接待工作中,不利于對休閑觀光旅游項目的推廣宣傳。此外,部分服務人員缺乏服務意識,讓游客不滿,也會影響到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
在開發休閑觀光農業項目時,必須做好市場調研,了解旅游消費需求。然后結合本地農業資源及民俗文化特色開發休閑旅游項目。要將美麗鄉村建設與農業產業開發、特色旅游結合起來,重視功能定位,避免所選項目雷同。同時,堅持“一體化”的建設理念,將休閑娛樂、觀光旅游、飲食體驗等融為一體,共同推進,提高休閑觀光農業結構的完整性,打造一體化發展模式。
政府應出臺相關金融政策,破解融資難的問題。同時,對龍頭企業給予信貸支持,解決他們資金短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加快基礎設施的完善。首先,做好相關硬件設施建設,對休閑農莊、農家樂的道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加以完善。同時,將鄉村整治與生態農業建設、休閑農業園區建設等相結合。其次,重視休閑觀光農業的軟設施建設,選擇適合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特色蔬果、花卉等植物進行種植,并加強當地民俗文化的傳承,增加文化軟實力。最后,拓寬宣傳渠道,利用網絡、微信、電視等渠道加大宣傳力度,挖掘與激發游客的消費興趣。同時,在開展特色農產品活動的過程中開展旅游推介工作。
為了讓農村休閑觀光旅游項目做大、做強,抓好人才培養是關鍵。為此,當地政府與企業應積極吸引優秀人才,出臺人才鼓勵政策,向社會招聘休閑觀光農業領域的先進人才。同時,定期組織業務培訓,加強服務態度、服務禮儀、管理知識方面的培訓。培訓形式多元化,采用定期選派員工外出學習、員工輪訓等方式,不斷提高員工的服務意識與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