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佳雯
近些年來,國家十分重視農業,對農業實施各種保護政策,大力投資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 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農業的發展狀況。農業企業可以借助著政府補助的資金、政策等方面的優勢發展自己。然而近幾年來,許多農業上市公司并沒有獲得較高的效益,甚至出現了一些財務舞弊的案件。在對這些問題探究原因時,能發現不少農業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僅僅是流于表面,使得財務造假和舞弊案件頻發。針對農業公司自身的獨特性探究適合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方法是有必要的。農業上市公司作為農業公司的龍頭企業,需要根據農業的特點,對自身的內部控制框架體系進行調整和改善,增強風險意識,進而提高效益,更好地帶動農業發展。
1.內控意識淡薄。我國農業公司絕大多數都是由一個家族逐步發展起來的,他們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不重視內部的管理體系,使得公司的組織結構過于集中,管理者的想法能直接影響公司的經營決策,各部門間制約性不足,使得內控環境欠佳。企業對于內控工作的忽視,使得內控制度的實施流于表面。因此,內控制度在執行方面,缺乏有力的導向和保障。
2.內控制度不完善。內控制度的建設是推進內控建設的基礎。當前,農業上市公司的內控制度建設不夠完善,阻礙了內控體系的建設。部分農業上市公司忽視了企業部門間的信息傳遞,企業內部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部門間信息不對稱,增大內控實施的難度。同時,部門間缺乏有效的制約,使得內控實行難以形成制約力。內控工作遭到忽視,使得內控制度建設缺乏有效的引導,內部管理效能降低,導致內控制度難以完善。
3.人員素質偏低。目前,許多農業上市公司的人員普遍不具備較高的文化程度,且存在著較大的流動性,難以確保內控工作推進的需求。并且,部分農業上市公司的內部,存在任人唯親、隨意用人等不良現象,使得公司內部管理混亂,使內控工作難以開展。
4.風險意識差。農業是高風險行業, 農業類上市公司較其他上司公司而言, 更容易收到季節變化、自然災害等外界環境的影響,且由于目前技術條件的限制, 這些風險較難被公司提前識別并通過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監測。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企業在面臨風險時,就不能合理有效的做出應對風險的決策,反而造成公司的損失。
具有一個良好的適合公司的內部控制環境對公司來說至關重要,是公司實施內部控制的前提。過于集中的組織結構阻礙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為改善公司的內部控制環境,可以改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平衡股權結構。其次, 可以根據公司的文化特點,建立一個有效的治理結構, 吸納優秀人才,完善人力資源政策,優化公司的內部控制環境,使內部控制體系發揮作用。
與其他行業相比,農業公司面臨的風險具有獨特性,如其生產經營活動很容易受到氣候、土壤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對此,農業上市公司應該提高風險意識,設立風險監測部門,制定風險監測反饋機制并督促各項落實。
農業上市公司還可以建立風險評估和防范機制,根據公司自身的發展戰略目標和長期規劃,收集相關信息,及時做好對公司可能面臨的風險的有效評估,并制定相應的策略來應對不同的風險,以更好地降低風險及其負面影響。有足夠能力的農業上市公司還可以與其他農業公司合作,在行業內建立風險數據庫,對農業公司曾面臨的風險進行匯總和分析,為風險的評估和防范提供支持,促進行業發展。
許多農業上市公司的信息溝通效率極低,造成各部門信息不對稱。所以農業上市公司可以建立一個公共平臺供信息傳遞,消除各部門、各層級之間的信息壁壘,提高信息在公司內部的傳遞效率。農業上市公司還可以建設一個信息管理系統,匯總和分析日常業務的數據,為管理者決策提供有參考性的信息。農業上市公司還應該主動獲取外部信息,完善內外部信息交流機制,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
農業上市公司是行業中的龍頭公司,對農業的發展起著引導作用。雖然國內有關部門一直在完善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政策和法規,但農業上市公司也要從企業內部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落實風險管理體系,促進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