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汪又菊
一般上來講,企業的所得稅是對于我國的內資企業或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其中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指的是具有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的組織,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以及具有生產經營所得的其他類型的組織。企業的納稅人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來繳納企業的所得稅。其中,個人獨資企業以及合伙企業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的所得稅的所得形式是銷售貨物,提供勞務,轉讓財產,股息紅利,利息和租金,特許權使用費以及接受捐贈所得及其他所得。
1.國營企業所得稅。國營企業所得稅主要是對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進行征收的一種稅,該種稅收是國家參與國有企業利潤分配同時對企業的利益進行調節的關鍵性質的稅收種類,國營企業所得稅征收的原則是(1)兼顧國家,企業與職工之間的利益關系,(2)注重效率與公平,(3)方便征管的原則。
2.私營企業所得稅。私營企業所得稅是對私營企業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進行征收的一種稅種。私營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依據是納稅人每一年度的總收入,除去成本,費用以及其他國家允許在所得稅前列支的稅金以及營業外支出后的余額,就屬于私營企業應該繳納的所得稅的所得額。
3.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外國企業所得稅通常指的是設在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及其他的所得等進行征收的一個稅種。
4.外國企業所得稅。外國企業所得稅是對中外合作經營的外方合作者和外國企業的所得進行征收的一個稅種。
5.集體企業所得稅。集體企業所得稅主要是國家對從事個工業,商業,建筑安裝業,交通運輸業,服務業以及其他行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及其他的所得進行征收的一種稅種。
企業所得稅的負擔指的是用企業所得稅費用(當期應交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之和)和利潤總額(企業的稅前利潤)的比值衡量,也就是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這種所得稅負擔的計算方式體現了稅款和計稅經濟來源相互對應的原則。
1.企業的總體資產規模。在各個企業之中最為基本的特征就是資產的規模,對于企業的總體資產規模與企業所得稅負擔之間的關聯,目前有兩種關系,第一,企業的總體資產規模與企業的所得稅負擔成反比關系,這是在1986年提出的說法,另一種就是如果一個企業的資產規模過于龐大,會加大國家的稅務部門對其的監管力度,進而減輕所受到的稅收負擔。最終在2013年的研究表明,我國目前的企業總體資產國模越大,企業的所得稅負擔也會隨之增加。
2.各個企業對應的負債比例。各個企業對應的負債比例是不同的,因為企業所得稅是根據企業的稅收利潤進行繳納,然而企業對應的負債是可以在繳納稅務之前進行扣除,因此,就使得企業的負債比例會影響企業的所得稅負擔。但是對于二者之間的關系也存在不同的意見,有的專家認為二者之間是反比例的關系,也就是企業的負債比例越大,企業對應的稅收負擔會越小;但是也有其他的專家認為二者是正相關的關系,也就是企業的負債可以為該企業產生相關的投資回報,從而為企業體現更重要的價值。
3.各個企業對應的薪酬鼓勵制度。每個企業都有對應的薪酬鼓勵制度,并且企業的薪酬鼓勵是不同的,對于一些企業的投資者采取業績的高低來決定經營者進行薪酬鼓勵制度是會對企業的所得稅收負擔產生反作用,但是若是采取企業的管理人員股票期權的話,在很大程度上管理者會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少稅收負擔,進而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壓力。這是因為薪酬鼓勵制度激勵了企業的管理人員來承擔企業的稅務風險。
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企業所得稅的相關知識以及企業所得稅負擔的定義和其影響因素,通過研究發現企業的總體資產規模,各個企業對應的負債比例以及各個企業對應的薪酬鼓勵制度的不同,會對企業的所得稅負擔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企業對于新產品的研發及開發的投資費用也會對企業的稅負造成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