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科峰
新經濟時代,高速發展的技術進步倒逼著傳統財務會計承受著一系列考驗和壓力,企業必須考慮憑借技術進步改進經營管理,同時財務工作則面臨傳統財務會計轉型問題。財政部適時提出的指導意見以及《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指明十二五期間我國會計事業面臨“會計人員隊伍結構不合理,高級應用型、復合型會計人才缺乏”等系列問題,高層次財務管理人員缺乏。據統計,我國目前約有1800萬財務工作者,在國內企業中85%以上財務工作者從事財務會計職位。會計人員未來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和挑戰,會計工作處于變革抉擇和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
技術及時代進步要求財務會計轉型。隨著知識經濟及信息時代的到來,傳統的財務會計正在或將要因技術進步而被取代。大數據、“云會計”、共享服務中心的出現將最終全面替代基礎的傳統會計業務,將更好地滿足企業日益復雜的經濟發展需求,且形成不可逆轉的潮流。
資源支持是轉型成功的保障。傳統會計的轉型升級離不開組織的資源調配和財智支持,沒有統籌規劃,給予信息技術、資源配置、硬件支持,傳統的財務會計如何轉型?甚至無法轉型成功,達到服務企業、組織的目的。
認知不足、動力不足,導致轉型不足。企業或組織的發展盲目,或者戰略規劃對時代進步的感觸遲鈍,導致對傳統財務會計業務的轉型認識不足,缺乏足夠轉型動力。
傳統財務會計的轉型,是技術進步、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國家財政部門積極推動的一項事業。一方面反映了我們的企業或組織機構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而進行的轉型升級,一方面也是財務會計從業者實現價值創造的一個機會,影響著企業的經營發展及會計從業者的從業規劃。
財政部《關于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通知》(財會[2016]19號)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力爭到2020年培養3萬名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足以證明財務會計轉型管理會計的重要與緊迫。
如何成功轉型到管理會計,構建管理會計體系,企業和從業者均很。很有必要將管理會計作為企業價值創造的助推器,積極構建新形勢下價值創造為導向的全價值鏈精益管理會計體系,以轉型促進價值創造,促進管理會計體系化建設和發展。
1.堅持戰略引領和價值創造導向,尋求管理會計應用及模式創新、突破。傳統財務會計面臨高度信息化與產業融合、發展的需要,現時的資源配置模式已不能快速適應市場經濟的瞬息萬變,財務管理模式及思路轉變顯得日益迫切。順應深化改革的需求,在堅持戰略引領和價值創造為導向前提下,與深化改革相結合,尋求管理會計應用及模式創新、突破。爭取服務增值、創造價值,構建精益為核心的價值創造導向的管理會計體系。
2.建立多層次、職能深度融合的管理會計體系,實現管理模式的創新轉變。(1)集技術進步與財務管理于一體,提高信息化程度,打造共享服務中心。未來企業如果要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就要抓住共享服務的迅猛發展機遇,引入先進技術及理念,構建、打造財務服務共享中心,將會計核算、資金支付、成本管控、財務報告、數據分析等業務通過平臺高度融合起來,形成共享服務中心,資源統一調配,實施數據集中、數據共享,服務于企業發展趨勢,快捷、精準、高效的支持于企業決策。(2)內部控制與管理會計體系高度融合,加快風險防控能力轉化。財務信息共享平臺以及多層次管理會計體系的建立,必須有高度完備的內控制度體系作支撐,實現制度化、體系化及規范化的高度融合,企業管理職能密切協作,有效防范經營風險。(3)加快業務流、信息流、財務流的高效融合。管理會計工具應用中以預算管控、資金集中、成本控制以及資源配置等手段,使業務流與財務流高度結合,促進財務資源集中共享,提升資源調配能力與效率,體現“三流”互相作用,共同促進效益提升。(4)重點關注人才儲備及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會計水平,提升轉型效果。面對國家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大形勢,傳統財務會計只有快速轉型才能及時應對時代變革帶來的強烈沖擊。
3.著眼企業經營,促進企業提升價值創造能力。財務會計的轉型,目的是企業價值創造能力提升,服務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或財務管理思路的轉變,從基礎的財務業務體系、組織服務能力、到精益財務價值創造,體現財務管理價值創造的同時,更能帶動企業職能的聯動,促進運營職能等方面與企業經營形勢相適應,促進企業轉型、商業模式創新,加快產業布局,對市場適應的更快更好。
以上是對傳統會計轉型管理會計的一些思考和認識。加快財務會計轉型,構建新形勢下戰略引領、價值創造為導向的全價值鏈精益管理會計體系,是企業未來財務工作的方向,以及企業持續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