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錢 坤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保障主體是非從業居民,前身是“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于2014年合并實施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消除了城鄉居民保障差異,完善了社會養老體系。自此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城鎮企業職工社會養老保險養一起構成了我國社會化養老保險制度。
但通常情況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與其他社會養老保險保障程度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分類實施的保險制度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不能滿足現代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如今,在國民綜合素質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也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拓展,同時靈活就業人員也逐漸對養老保險引起了高度重視,但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近年來雖然增幅較大,在總體保障水平和覆蓋范圍上還和其他社會養老保險存在非常明顯的差距。
如今,農產品市場價格開始不斷降低,所以,在農品經濟收入中,農業已經不是主要的經濟來源方式,大部分農民都會選擇外出務工,主要是因為土地種植已經不能再滿足農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另外,在城鎮化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存在部分農民失去了相應的土地種植資源,而這部分農村的就業以及養老問題逐漸顯現出來,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農民所面臨的生活壓力。同時,隨著農村不斷向城市進行務工,留守老人不斷增加,因此,以往的養老方式已經不能再滿足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這也是目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中所面臨的重點問題。
目前,要想保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在未來可以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將科學管理與保值增值工作進行全面落實。如果只是采用現有的養老保險金管理制度,在面對比較集中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時,需要全部交由財政專戶進行封閉式的管理。針對這種現象,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性,但是卻會導致社會保險基金出現縮水現象,甚至會帶來各種風險問題的產生,這也是目前社會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另外,在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通常都是當地政府部門采用財政專戶封閉式的管理方式來進行的,如果是在保險基金管理人員與投資人員一樣的情況下,可能會帶來變相挪用風險問題的產生。
如今,國務院已經印發了《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此次養老金制度并軌改革實現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城鎮企業職工相同的社會統籌,有利于促進從業人員間養老金權益公平。
但同針對非從業者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銜接政策,僅停留在業務層面的“轉移銜接辦法”上,需要各地加大再分配占比,探索縮減居民養老同企事業職工養老待遇差異的辦法,最終促進從國家統籌層面上實現所有人群的養老金權益公平。
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針對于農村地區而言,現有的養老保險模式還不能夠完善替代以往的家庭養老模式,針對這種現象,就必須對現有的養老模式進行不斷優化與完善。對家庭與社區養老方式進行充分利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農村老年人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存在感,同時也能進一步緩解目前家庭所面臨的養老壓力,對養老保險樹立出新的認識。另外,當人們對養老保險有了新的認識之后,還能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保證在養老保險制度上可以滿足一定的綜合性要求。
對于相關的政府部門而言,首先應該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加強對農村地區養老保險的投入力度,從整體上對貧困地區進行扶持,保證在農村養老保保險財政支出方面,政府投入可以達到最大的財政力度。
另外,通過進一步提高政府對居民繳納養老保險的繳費補貼,可以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起到全面性的支撐作用。
通過政府引導扶持激勵村(社區)經濟集體補助繳費,提高居民個人賬戶積累額,縮減同企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障差距,從而提升非從業居民對養老保險繳納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和社會養老體系的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如今,在現代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針對這種現象,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完善工作,從而才能在根本上提升居民生活質量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