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琪 李鵬華 楊 旭 吳永安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各地金融機構紛紛參與金融扶貧,金融扶貧成為助推脫貧的攻堅力量。我國現階段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但在政府扶貧機構與金融機構的協調對接方面依然諸多問題。目前,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的任務迫在眉睫,如何完善現有金融扶貧對接機制,使農村金融扶貧事業獲得長足穩定發展,是現階段農村金融扶貧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國金融扶貧的主要模式是在政府主導下多家金融機構相互配合的扶貧模式,地區政府作為中央政府政策的落實者,其扶貧政策與措施往往是由中央文件轉變而來。由于地方落實扶貧政策缺乏對所在地域貧困實情的考量,在扶貧進程中出現政策文件內容指導性強,但沒有強制性和硬性規定,致使落實政策落實過程中出現可操作性差,執行力度弱的問題。而且,現在我國金融精準扶貧基礎薄弱,實施政策性金融政策時間不長,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存在職能邊界模糊、定位不清晰的問題,在金融扶貧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部門名稱不匹配,多個部門承擔一個職務等問題,阻礙了扶貧進程,精準落實效果大打折扣。
在當前政府主導機制促進金融扶貧落實的同時,也存在著政府過度干預或不恰當的管制,造成的政策之間不協調,落實機構與地方事情不匹配的相互制約,一同滯后的現象。地方金融機構大多是由政府的機關或組織領導下組建的,不可避免地與地方政府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大多數地方金融機構都有政府資金參股,既是參與者,又是管理者,致使監管權力在基層受到挑戰。如何建立更加科學、創新、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扶貧體系,是現階段農村金融扶貧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政府扶貧機構與地方金融機構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在金融扶貧的體系中,政府部門負責統籌協調資金配置,主要起管理作用;金融機構承擔扶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業務,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的同時,也需要維持其持續性的經營和發展,明確政府各部門與金融部門的職責,理清各方關系。還可以通過建立跨部門的合作協調機制,加強財政,稅收,農業,扶貧辦等部門的聯系與溝通,避免扶貧工作進程中出現政府中的管理部門與金融機構各自為營、單打獨斗的場面。
引導地方政府樹立科學發展的金融體系,以市場的資源配置為主導,不過分的干預資金在地區間的流動。要遵循金融行業基本規律,發揮不同金融機構在金融扶貧中的優勢。以適當的政策引導資金流向,使資金向經濟發展水平低的農村傾斜,加大對有條件的貧困農戶小額農貸投放力度,擴大貧困農戶貸款覆蓋面。政府可以引導大力實施產業金融扶貧,重點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同時聯合金融機構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如“公司+合作社+貧困戶”、“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等,在提高資金利用率的同時,還能使貧困戶很快的找到發展途徑。在科學的金融發展觀的引導下,政府也可以依據當地實際,開展就業金融扶貧、教育金融扶貧、保障金融扶貧等多種方式,使金融扶貧方式不斷優化,不斷符合貧困戶的需求。
實施科學有效的金融扶貧政策可以提高金融機構扶貧的實力,激發金融機構精準扶貧的積極性,促進扶貧計劃的落實。通過科學完善的政策來引導和激勵各市場主體開展金融扶貧工作,可以加速脫貧進程,充分利用各部分優勢減少資源閑置。一則文章中讀到,在四川某地區,政府財政做了“勞動收入獎勵制度”。改變了有些貧困群眾的等、靠、要的思想,變“輸血”為“造血”,做到了扶貧與扶智的有效結合。現在的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社會。建立信息共享體制可以確保數據及時性、真實性,金融精準扶貧大數據屬于技術工程,進行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的設計和建設,形成扶貧基礎信息庫,可以為金融精準扶貧提供統計分析、決策參考、基層監管等基礎性服務,避免了數據冗余,歷史資料模糊等問題。
總之,金融系統扶貧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配合,除了金融機構在資金融通等方面積極響應外,還需要加強扶貧政策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只有做到有效對接,形成攻堅克難的合力,才能提高金融扶貧政策的成效,早日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