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崔 冰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財政公共支出的力度不斷加大,社會公眾的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對政府公共支出的關注度也隨之提高。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的政府預算績效管理也必須隨時代發展進行改革,才能不斷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質量,適應政府績效管理的國際化趨勢,使政府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政府預算績效管理觀念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本世紀初,我國政府就開始了預算績效管理探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意見》出臺以來,中央40多個部委及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轉發并制定了貫徹落實意見, “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改革正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啟動。但是,我國的預算績效管理仍處于起步階段,一些地方和部門還不同程度的存在“重分配、輕管理,重支出、輕績效”的思想,對預算績效管理尚未給予足夠重視??冃Ч芾斫Y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鉤機制尚未建成,預算績效管理督導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有待確立,績效激勵約束作用發揮不充分。
預算績效管理具有涉及領域廣、流程復雜、評價標準難確定等特點,是一項十分注重技術性和專業性的管理活動,必須要有具備專業素質和相關經驗的機構和人才隊伍作支撐。但縱觀大多數政府財政部門的人員配置,有些地方財政部門的預算績效管理組織體系尚不健全,未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或缺乏專業的人才隊伍;承擔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任務的社會中介機構執業水平偏低、經驗不豐富;高等院校暫未設置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相關學科、專業,后備力量培育不足。以上因素嚴重影響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深化和改革進程。
首先,建議適時啟動預算績效管理立法,為全國各級政府開展預算績效管理提供法律依據,從而更有效地約束預算部門和單位預算績效管理行為。其次,建立健全政府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做好頂層設計,為各級政府工作的開展和運行提供完善的文件支持和機制保障。建議從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出臺全面推進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性文件,明確省市各級、各地區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發展方向、工作目標、基本要求以及職責分工等,為各級政府切實推行政府預算績效管理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最后,還應逐步完善政府預算績效管理流程,確保工作開展有標準體系可做參考,從而提高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政府的職責就是為人民服務,以人為本是政府必須堅持的工作理念,因此在政府預算績效管理中也應建立完善公民參與機制。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目的是保障資金切實用以保障民生,因此要摒棄單純地認為公民只是決策的接受者、是簡單的納稅者的形象,邀請民眾參與政府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在民眾監督之下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決策效率,確保政府預算管理工作開展的公開、公正和透明。從而提高政府進行公共管理的能力和決策力,同時也將公民定位為政府部門的決策參與者和服務質量評定者,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級政府應盡快成立由財政部門牽頭、其他部門參與的政府預算績效管理辦公室,領導本地區的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在財政部門內部,也應加快組建一支專業的技術管理隊伍,負責具體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相關業務,不僅要關注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更要在編制和執行之后繼續關注結果的運用和預算的監督。積極培育獨立的預算績效管理第三方機構,健全和完善第三方機構的選取委托機制,提高預算績效管理結果的質量和公信力。建議在財經類高等院校中設置預算績效管理相關課程、專業及學位,積極培育預算績效管理專業人才。
總之,根據公共受托責任理論,政府作為向社會提供公共物品的最主要的主體,政府預算資金和績效管理的經濟性、效率性應受到民眾關注和監督,民眾也有權利知曉政府資金使用的流向和結果。因此,深化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改革是應社會發展和民心所向,更因為伴隨著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政府必須在預算管理方面與時俱進,借鑒和學習更先進的管理辦法,才能切實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質量,切實建立服務型政府,保證政府預算績效管理合理有序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