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 菁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我們不僅僅要滿足衣食住行,同時也要滿足教育、醫療、文化等各種需求,事業單位必須要提供優質的服務,推動社會不斷進步,因此提升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效率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人事管理機制不完善。結合實際發現,當前在我國事業單位內部人事管理的過程中,由于其建立的激勵機制并不完善,使得事業單位在發展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無法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尤其在薪資方面,員工崗位常常是按照國家所制定的標準來發放薪資,收入和工作成果存在較大的差異,制度彈性相對較差,并不能做到均勻分配,使得事業單位內部工作質量受到影響,而員工自身的積極性相對較弱,工作效率低下,在考核的過程中實現的標準不統一,導致事業單位長期穩定發展受到較大影響。
2.管理方式相對落后。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由于自主權和人權相對缺乏,大部分都是按照國家所頒布的行政計劃進行人才配置,使得在用人過程中與實際出現差異,不利于人才資源的有效配置。同時,目前事業單位在人事管理工作過程中無法立足于當前新時代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戰略要求,并不能積極的對人才進行吸引和利用,避免人才流失,導致人事管理工作的創新力相對較差,管理方式較為落后。
3.缺乏良好的人才觀念。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人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同時在事業單位內部,對于人才的管理與企業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并不能夠充分的對人才進行利用,使得事業單位人員常常安于現狀,危機意識較差,導致人事管理效率和人才隊伍素質水平較低,無法發揮個人實力,內部人才流失嚴重,事業單位穩定發展受到影響。
4.缺乏可靠的信息管理。在事業單位發展的過程中其主要的目標是為社會進行服務,因此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會受到黨政機關管理模式所帶來的束縛,在對資料進行記錄時仍然要結合傳統的方式進行管理,使得管理成本較高,效率較低。在事業單位不斷發展的狀況下,員工數量自然增多,所以人事管理工作壓力較大,并不能夠實現信息化的人事管理工作。
5.官本思想嚴重。事業單位在運營的過程中,主要是按照我國行政部門的模式來開展管理工作,無法體現人事單位自身的特點及性質,官本位思想尤其嚴重,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受到較大限制,在統一的制度模式下,事業單位與機關單位之間的差異性并不能體現出來。
3.人員選拔不合理。在事業單位對人才選拔的過程中,其主要的目標是招引人才,因此與后期工作緊密相連,然而我國事業單位依然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選拔人才過程中受到較大限制,并不能夠保證人才選拔工作的公平性。
(1)建立良好的配套機制。在事業單位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加強對人員的有效安置,嚴格執行事業單位內部的消化政策,并創新多元化的安置方式,完善法律法規,從而按照相關要求對人事管理制度進行完善。(2)樹立先進的人事管理理念。傳統的人事管理理念較為落后,且導致人事管理水平較為低下,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人事單位必須要樹立新的管理理念,能夠做到以人為本,重視人力資源管理發揮的積極作用,科學合理的進行規劃。同時,事業單位要加強與其他單位之間的交流,實現人事單位管理的創新發展,提升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效率。(3)科學合理的對人才進行配置。目前,在人才配置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意識到只有在保證內部員工各司其職的前提下才避免出現人員閑置的情況,因此事業單位必須要做到因事擇人,選拔出來的人才能夠符合崗位的實際需求,最大限度發揮人才的作用,保證崗位匹配合理同時,事業單位也要根據員工個人的特點,從而發揮員工自身價值,并加強對員工的培訓,保證人才的利用率提高。(4)重視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必須要加快信息化建設,并重視對人力資源的不斷開發和應用,達到信息共享的最終目標。所以,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必須要重視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和通信設施,保證人事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逐步向現代化方向進行。(5)利用大數據資源。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工作中必須要保證管理工作的公平性,所以要加強對員工的積極考核,充分利用大數據資源,從而為人事管理制定準確的發展方向。(6)保證崗位管理的科學性。事業單位在內部開展人事管理工作必須要規范人員配置,從而提高人才利用率,所以要加強對人員的崗位設置以及人員的實際情況進行調配,對不符合崗位要求的員工也要及時培訓,激發其潛能,保證人才資源的利用。
同時事業單位也可以根據不同崗位的實際需求,充分利用激勵制度,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為事業單位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在事業單位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意識到新時期的特點,從而提升人事管理的效率,創新人事管理理念,利用先進的人才,完善管理制度,優化人才配置,并加強崗位的有效分配,提升人事管理信息化的建設水平,促進事業單位實現健康持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