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波
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其通過整合資源和生產要素,有效的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但由于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門檻低,質量無法保證,再加之缺乏完善的內部運行機制,資金和專業人才缺乏,這就導致合作社普遍規模不大,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帶動性不強。基于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強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管理,充分的發揮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際效能,使其能夠真正為農民帶來有效收益,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在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農業產業化經營得以優化升級,加快推進了農產品種植、加工和銷售一條龍模式的實現。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將線上銷售與線下銷售相結合,有效的拓展了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利潤的提升。而且這些獲取的利潤又被投入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來,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實現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管理,還能夠促進農村的增產增收,為農村脫貧攻堅提供重要的動力支持。在實際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營過程中,其以團體名義集中采購生產資料,可以有效的降低采購成本。并針對農民進行高產栽培技術培訓,可以進一步促進農民種植技術水平的提升。再加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農技專家較多,能夠為農民日常生產提供有效的指導,確保農作物的良好生長,以此來實現農民的增產增收,為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規范化意識不強,這就導致發展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并通過樹立典型,使農民對合作社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以此來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在實際工作中,政府部門宜通過多種渠道來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宣傳,并實施各種惠農政策,為農民創業提供便捷的渠道,使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真正享受到各種優惠政策。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在加大扶持的基礎上,還需要做好引導工作,避免強制農民參與問題的出現。并開展深入的調研,針對發展較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示范社,示范社要求具備規范的規章制度和章程,通過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以此來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發展。
基于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通過提高部門之間的協作和聯動,明確職責和分工,積極解決農民合作社發展中面臨的難題,探索合作社發展的新業態。重視合作社輔助員隊伍的培育,并通過建立考核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提升合作社輔導員隊伍的整體水平,以此來指導合作社發展過程中的建章立制,幫助合作社做好財務指導和監督。針對合作社主要管理者進行培訓,使其掌握最新的種植和養植技術和知識,并在實際工作中積極引進新品,打造產品深加工產業鏈和建立市場營銷渠道,同時合作社管理者還需要了解企業管理、財務管理和稅收政策等方面的內容,進一步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管理的水平。
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管理者需要通過科學規劃和決策,因地制宜,并與當地自然條件相結合,充分的發揮資源優勢,打造產業鏈,走品牌發展之路。以品牌帶動發展。品牌作為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無形資產,其是合作社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通過對生產出的農產品樹立品牌,不僅能夠拓寬銷售渠道,而且能夠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特別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需要強化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以合作社為紐帶,通過整合合作社、家庭農場,積極進行創新,實現節本增效,為合作社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合作社社員自愿入社,而且退社自由,即在合作社辦社過程中,一般以民管、民辦和民受益作為主旨,但在想辦好合作社則需要以自律作為核心,一旦合作社社員缺乏自律性,則會影響合作社的發展。在具體針對合作社管理工作中,管理者需要重視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具體可以通過成立合作社發展協會,并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以此來實現合作社的自我發展、自我監督和自我管理。目前合社社還沒有健全的自律機制和退出機制,這就導致合作社運行過程中欠缺規范性,不僅會影響合作社的利益,同時還會對其立足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需要加快建立健全行業自建機制,打造有序的農產品市場。作為政府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定期和不定期針對合作社進行抽檢,對于不符合要求的合作社則要堅決取締,以此來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使合作社得以不斷發展壯大。另外,合作社的規范化管理的實現還離不開政府支持和法律保護,地方政府需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形成公共治理新格局,以此來為合作社的規范化發展提供重要的助力支持。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還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通過帶動農民致富,更好的發揮自身在精準扶貧中的重要作用。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力度宣傳核心合作社的的引領示范作用,并給予獎勵和扶持,強化合作社的社會責任意識,積極吸納更多閑置人員就業。通過合作社的發展,使其帶動農戶走上富裕之路,從而達到脫貧的目的。而且合作社作為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通過發揮合作社產業集聚效益,架起上下游之間溝通的橋梁,從而形成產業鏈,加快推進農業經濟的良性發展。具體可以通過養種植合作社的組合、合作社與黨支部的組織、合作社與農場或是企業的組織等,采取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實現聯合發展和資源共享,進一步增強合作社的服務職能,實現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集約化。
在當前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通過加大力度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不僅能夠有效的解決“三農”問題,同時還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但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起步時間較短,而且各地農村情況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就導致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需要立足于當地的實際情況,實現規范化管理,更好的發揮出農民專業合作在整合資源和提高生產效率方面的優勢,促進農民的增產增收,為農村脫貧攻堅提供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