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霖
新會計制度推行后,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力逐步提升,也使事業單位認識到了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傳統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不再適用,同時,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后,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進一步加劇。事業單位應積極探尋有效的財務管理策略以消除政府會制度對財務管理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而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效果。
新政府會計改革后,預算會計及財務會計分別以收付實現制及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核算制度。
新會計制度下的預算會計要素分為三種,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財務會計要素分為五種,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這就是所謂的“3+5”會計預算模式。新政府會計制度將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納入同一會計核算體系中,二者在差異中相互補充銜接,多方位地展現會計主體的財務信息。
除上述所提到的“3+5”模式,在財務會計方面,新政府會計制度還增設一系列會計科目,如長期股權投資、壞賬準備、預計負債、預提費用、待攤費用等。同時加強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會計功能。在預算會計方面,開設債務預算收入、還本支出、投資支出等科目,以實現預算收支情況統計的準確性。
在報表與結構方面,新政府會計制度實行“雙報告”模式,即一套核算行為中,將會有兩種報告,一是財務會計核算生成的財務報告,二是預算會計核算生成的決算報告。
新政府會計制度進一步明確了財務管理中的普通業務及其處理方式,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應對此內容進行詳細分析,結合單位自身的財務管理狀況合理進行財務管理體系的完整構建。
由于部分事業單位未建立起完善的監督評價制度,致使用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難以深入,財務報告及財務信息內容可信性不強,致使民眾對事業單位產生了誤解,難以實現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目標。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下,事業單位應積極進行財務信息的公開,使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更加透明,民眾可對事業單位的經營狀況進行有效監督,進而使其財務管理活動的開展更加規范與合理,以此推動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質量的高低取決于預算管理能力。然而由于部門事業單位并未建立起相對完善的財務預算管理體制,因此其資金支出存在不合理現象,這對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后,預算管理體制得到了推進,權責發生制應用后,可對財務處理中的違法行為進行有效規避。因此,建立科學完善的財務預算管理體制可進一步提高財務報告及財務信息的準確性,進而強化事業單位的收支管理效果。
事業單位在正常運轉過程中,勢必會遇到資產配置問題,而從事業單位的整體財務水平來看,資產運行成本并不能在內部與外部得到及時體現,而新政府會計制度中的計提折舊攤銷等方式能有效解決該問題,使事業單位的運營支出全面地呈現出來,確保事業單位的各項資產被合理配置,同時保障成本分析結果的準確性,進一步推動事業單位的穩步發展。
新政府會計制度推行后,事業單位應對單位的資產負債進行明確,合理進行經濟業務范圍的確定,積極開展對接工作。資產負債明確過程中,事業單位應對所有賬目進行全面清查,針對事業單位存在的掛賬時間較長且難以回收的應收賬款進行及時的處理,且要對未及時折舊或攤銷的固定資產進行處理,進而有效增強財務報告及財務信息的準確性。
事業單位應要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具體要求合理進行新會計科目的設置,建立相應的明細科目,進而使事業單位建立起完善的報表體系。事業單位不僅要建立財務會計報表,還應遵循制度要求編制預算會計報表。
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之后,事業單位應對當前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優化,進而使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向著更加規范化與科學化的方向發展。應對會計崗位進行合理設置,并對各個崗位的職責進行細化。重要崗位應實行輪崗制,且應對不相容職位進行分離,采用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總結的控制模式對財務管理流程及經濟業務的開展進行全面的監管,減少財務風險問題的發生率,規范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行業,減少違規行為的出現,進而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事業單位應對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及綜合素質進行全面提升,組建一支專業性的財務管理隊伍。應對財務管理人員的特點進行全面分析,并合理進行崗位配置,可聘請財務專家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增強其對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內容的了解與掌握,進而保障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開展。
結語: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推行可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及預算管理能力得以同步提升,使之財務核算工作更加規范化的開展,同時也為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新的壓力。新政府會計制度中,財務會計及預算會計工作的開展會對會計執行效果產生決定性影響。因此,事業單位應通過這兩項工作的高效開展構建更加科學完善的會計制度,提高其內涵的豐富度,進而為政府會計的規范化與系統化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