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麗
2014年1月1日執行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中,已經將固定資產納入了資產控制中,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有規范可依。近年來,財政部門也在不斷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但是在基層實際工作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收效甚微。
1.固定資產內控管理意識薄弱。
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普遍存在"重購置、輕管理"的現象。對于爭取固定資產購置經費都比較積極,但是在資產的優化配置、后續的科學管理與使用效率上明顯重視不足。大部分事業單位并沒有將單位成本核算納入管理的范疇,認為做好公共事業管理即可。
2.固定資產內控管理體系不完善。
實行政府集中采購制度以后,基層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采購的盲目性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固定資產相關管理制度仍不健全。管理人員配備也不到位、權責劃分不清。如很多基層單位由于人員編制的限制,沒有配備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由其他的辦公室人員兼任,更無法做到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由于人員不到位的問題導致固定資產相關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也打了折扣。
1.會計監督職能履行不到位。
在事業單位管理過程中,會計大部分履行了核算的職能,未能履行其監督職能。體現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也是如此,財務負責固定資產的入賬,驗證發票的真偽,保證固定資產的入賬時間及時準確。至于該項固定資產采購立項是否合理,采購過程是否合規,驗收是否合格不過問。也未能做到定期對固定資產監督盤點,出現賬實不符應及時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2.上級主管部門監管缺失。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大多通過財政性資金購買,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固定資產管理是否到位理應作為行政領導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現實中卻鮮有提及。上級主管部門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沒有定期對所屬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組織專項審計,也未進行定期監督清查。基層事業單位形成了"固定資產無人監管故不重要"的心態。
1.增強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意識。
基層事業單位領導、固定資產管理人員以及財務人員都要加強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視,積極學習固定資產內控管理的相關知識。必要時通過會議、培訓等方式提高全體員工的固定資產內控意識。將固定資產內控管理成效作為基層事業單位領導工作績效的重要考核標準,從而將固定資產內控管理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貫穿到基層事業單位日常管理工作中。
2.加強固定資產內控管理流程化建設。
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需要各方面有效銜接,各部門通力合作。從申請購置、采購、驗收到報賬,各個關鍵環節都存在風險點。如申請購置環節審批不嚴,造成浪費、閑置的現象發生;驗收環節把關不嚴,造成產品質量、規格與合同內容不符等。因此,須建立全套的固定資產內控管理制度,并保證制度的貫徹實施,進而規避每一個環節可能出現的風險。如制定固定資產清查盤點制度,定期對單位固定資產組織盤點,對于盤點結果應嚴肅對待,出現賬實不符情況應追究責任到個人。固定資產處置應嚴格執行相關審批流程,對于價值超過一定標準的固定資產處置時,應由第三方現場參與評估其價值并給出評估意見。
3.加強人力資源建設。
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與其工作崗位相適應的資格和能力。不論基層事業單位大小,都應明確分工,設置固定資產管理崗位,明確其崗位職責,做到不相容崗位相分離。不定期進行關鍵崗位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升其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內部監督機制的建立對于提升事業的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實現資產管理與控制的有效途徑。事業單位財務部門應該履行其會計監督職能,定期與不定期的組織固定資產清查盤點工作,及時發現固定資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同時,上級主管部門應加大對所屬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監管力度,定期組織現場監督抽查盤點工作。通過上下聯動形成有效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是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有效保證。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作為事業單位最重要的資源,更是事業單位行使其職能、維持正常運轉的基礎,固定資產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單位業務活動的開展,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建立健全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制度,設置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崗位,提升相關崗位人員的業務能力,發揮財務部門會計監督職能,加大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管力度,從而更好的強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