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浩
前言:因為高等教育在逐漸大眾化,有更多的人進入高職學習,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很多行業都受到了帶動,對人才的缺口已經在慢慢被填補,但這也使競爭變得難以遏制。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開始強調人才的質量,而不單單是數量上,這是正常的轉變,表明了對于能力的認同。因此,對應的院校要更加在意如何去創造應用型人才,而不只是完成自己的任務。
因為計算機是必須要實操的,所以是否懂得應用是對一個人才最基本的評測指標人,如果做不到很好,就是一種失敗。很多教師都曾做過IT 工作,所以對此有著很多經驗,但是他們所知道的,很多都比較過時,所以不能被用在當下的崗位上。也就是說,他們能交給學生的已經很少了,而且很多新的工具都不會用,這是落后的。而且他們的思維比較落伍,無法以應用型人才為導向,所以通常會大講特講理論,而這并沒有過多的用處。這會讓學生沒有實踐,甚至很少碰到電腦,這對于這個專業來說,就是完全的本末倒置,是毫無意義可言的。這種空談也會讓所講的十分空洞,不容易被理解,讓人很困惑。一些學生為了就業,都會去找補課班,這是學校的失職。
一些高職的師資相當有限,有些人甚至都沒有資質,僅僅是兼職,而且這并不是個例。大多數教師都是從企業回聘的,他們確實經驗要更多,而且知道如何去操作,但這是遠遠不夠的。其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怎樣去表達,只能很籠統地講解,而且連最起碼的連貫都做不到,所以做得不夠好。也有的教師,空有很高的學歷,但是對操作一竅不通,所以一直都專注于理論,這對于專業來說,是一個很嚴重的弊病。加之現在的教師流動性大,經常有人幾個月就跳槽,所以很難保有較高的師資,這些都是當下的通病。
計算機的知識的更新速度已超出人們想像,可能幾個月就會有顛覆性的大變化,這是要被認識到的。而教材起到的是指導作用,所以它必須是優質的,不可以有被淘汰的東西,更不能有錯誤。但當下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舊版的,可能是幾年甚至十幾年前的,里面很多東西都滯后了,所提到的軟硬件可能連教師都沒見過,已經消失了。如果將其給學生使用,就很難有所收獲,更不用提如何憑借其成為人才。同時,這也阻礙了在應用上的進步,這是最難以接受的,是培養中的絆腳石。
現在基礎課程是比較齊全的,搭配的也是十分合理,可是在方法上做的并不是容易讓人接受,內容也有許多需要被修改的,這都使培養會遇到阻礙。而且,很多對課程的要求都是很模糊的,沒有做好對理論的體系構建,所以是沒有普適性的,并不能用于所有人。學生的需求也不一樣,一些只關心就業的,他們不是特別需要這些課程,所以對此并不認真,所以教學質量會有所削減。但如果要考驗,那么此類課程是很關鍵的,要研究透徹。學校要看到這種差異,并做出調整,使其可以滿足所有人。要將其做好,單靠幾個人是不行的,因為這是一項涉及很廣的系統性工作,而且對于專業有著很高的要求。其中要做的事有很多,而且層次不一,分工不同,所以必須有大量的人員一起進行。為了得到好的效果,部門間也要多合作,并找出適合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渠道,并做出實際的優化。另外,還要加強調研,了解現在的崗位,明確培養的方向,這也是要做的。
即便當下高職的專業課程設置趨向全面,但仍然不夠突出,經常會出現多個專業共用一套課程的情況,這很難突出自身的特色。一些學生即使在學了所有的專業課后,能力上也沒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技術方面也很生疏,根本無法在崗位上有好的表現,也不知道如何去做項目,這是很大的缺陷。究其根本,還是專業沒有突出重點,一些與應用型人才培養關系很大的課程沒有得到重視。而且計算機在發展中,很多理論都是固有的,所以并不用花費太大的努力在這方面,而是要多把目光放在應用上。因為基礎原理是比較穩定的,這說明現在的課程實在不斷成熟的,而且很難再被推翻。。由此可見,相關高校應持續更新專業選修課及必修課的基本內容及技術背景,持續調整教學重點。
應用型教育一般都是直接面向崗位的,這樣更加具體,不會有偏差,以創造一線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的方向,就更容易實現。一般,我們都是要求理論與實踐參半,但現在并沒有做到,而且對于專業來說,實踐顯然更為關鍵,所以必須要做出努力。為了讓學生在技術上有所成就,就要對其多督促,多參與企業實際項目,這樣才能有所成效,不會有人落后。同時,實踐體系也是必備的,其中要包含畢業設計、實習、課程實踐等,而且要形成聯系,不可以有過大的間隙。同時,突出基礎性實驗環節的作用,適當擴大綜合性及設計性實驗的占據比例,穿插配以學生專業基礎技能的實踐環節。
結語:高職在計算機教學中,應當是以應用為主要導向開展的,而不是一直糾結于一些理論,這不僅起不到好的作用,也會失去本應抓住的重點。而且當下的多數學校,方式不夠好,顯得很死板,其中一些都不再適用,是不被提倡的。如果一直沿用下去,就不能達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這必須要去反思。對此,要對培養做出轉變,以應用為主導,而不是一直空談,從而將在這個通病徹底鏟除。要做到這一點,是要很努力地,因為要去推翻原有的模式,這會讓教師不習慣,所以需要慢慢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