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作者單位:漯河技師學院)
學生的職業能力教育是一種文化教育,中職院校最根本教學目標是培養技能應用能力強的人才,如此,這就要求學生不單要具備一定的人文素質,還要具有相應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中職語文教育應在學校發展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需求、社會崗位要求及語文的學科性質設計制定教學目標。在語文教學活動組織前,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及發展,探索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和活動。我國的經濟正處于飛速發展的時期,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崗位能力和素質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在工作中除了具備勝任當前崗位需求的職業素養和崗位適應能力,且還要隨著崗位的發展,不變提升自身能力,也就是終生發展能力。因此中職語文教育要迎合時代的發展,創新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理念,關注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1.學生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目前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而且有的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這類學生進入學校或是為了躲避就業或是為了獲得一技之長,對以往學習經歷中就開設的文化課依舊保持著抵觸的態度。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情緒極易發生波動,但是學校的老師卻忽視學生心理輔導,只是一味的苛責學生,最后也導致語文課程無法順利的實施教學計劃。
2.教學模式單一。從當前中職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學中存在教學模式單一、刻板的問題。首先,中職院校較為注重學生的技能課程,忽視了文化課程的重要性,如此既磨滅了文化課教師的教學興趣,同時也造成學生重技能輕文化的現象。其次,教師的教學模式仍沿用傳統灌輸式教學的方式,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最后,教學活動無新意。在教學中仍借鑒之前的活動來展開教學,導致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無法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
3.老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中職院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較而言,對于老師的要求并不是十分高,這就會導致部分老師缺乏教學能力及素養提升的意識,在教學中常會延續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模式,讓學生將較多的時間與精力用到閱讀和寫作題海練習中,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這便是老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具體表現,想要在教學中真正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就必須要老師具有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及素養的意識以及實際行動,這樣才能夠以身作則,真正發揮好領頭羊的作用。
1.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念。中職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培養學生誠信敬業、平等的就業觀。學生僅僅學習專業技術是不夠,還需要通過語文素養為學生的職業能力提供人文內涵。作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語文教師,對不同的專業可能會有不同的了解。但是一般不會同時對不同的專業熟練掌握。因此語文教師要結合現實情況,在對于不同專業有基礎性了解的基礎上,通過語文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
2.改變語文教學模式。在語文課上教師要給學生自信,引導學生積極表達自我,在學習的初期考慮到學生對語文課原來的抵觸情緒和學生缺乏自信等因素,可以從基礎的閱讀課開始,當然閱讀課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怎么做閱讀題,而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和老師對閱讀材料的解讀中得到啟迪。語文課程的第二階段就是給學生自我表達的機會,在多種多樣的表達練習中,學生既學習了語文知識又鍛煉了職場中必不可少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學習的最后階段,才應該是寫作階段,有了前期學習階段的鋪墊,學生已經對語文學習產生了興趣,開始愿意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以文字的形式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個時候老師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積極肯定,養成學生愛好寫作的習慣。
3.加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中職學生的心理素質對今后的就業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而職業心理素質是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素質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就業。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自強、自立、自信的精神,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心理與人格缺陷,從而逐漸養成職業需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質。課堂教學不但要訓練學生的自信心,還要訓練學生直面困難的勇氣、訓練學生接受挫折的能力。在面對生活的挫折與壓力時,引導學生懂得如何釋放,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同時,還要有靈活的應對能力,學會控制與放松緊張的情緒。
4.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標準。評價即是對教學過程進行多元的評價。此處強調過程性的評價不是對學生考試成績的評價,而是著重對學生認知增長程度、心智成熟度的考查,因此評價本質而言就是通過評價激勵學生參與協作學習的過程,它是學習者進步的動態反映標志。為培養和提高電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在評價過程中就需體現其多元因素,比如在評價內容上,既要重視學習目標的制定與檢測,又要注重以職業能力提升為基本目標,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學習方法、個人能力等方面的表現;在評價方法上,除教師評價外,學生自評和互評都不失為良好的評價方式,它們可最大限度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和興趣被有效激發。如教師可分小組進行,以各小組分組研討、展示交流和評價質疑等綜合表現情況為參照依據進行一周一次的量化打分,并與期末總評比中選出“星級小組”,適當給予獎勵。學生互評則可以小組內進行,即根據每位組員的表現進行組內評價,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學生自評則可以使學生明晰自身優缺點,掌握未來努力方向。
5.培養高素質語文教學團隊。語文是一門對人文素養要求極高的課程,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過程中需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顯然無法滿足中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需求,因此,必須關注教師的教學能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緊密結合職業能力培養展開語文教學。這就要求中職院校在引進教師時,不能過分地關注教師學歷,而應從教師的資歷及教學經驗方面考慮,不斷引入新鮮血液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改革,從而形成一支適用于中等職業院校語文教學的教師隊伍。
結束語:語文教學是中職教育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中職語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因此教師在語文教育教學當中一定要掌握好教學的方式,發揮語文教學的獨特優勢,培養好學生的職業精神,不僅有助于促進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也能夠幫助學生在日后職場當中更好的工作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