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為茄科多年生落葉灌木,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價值。瓜州作為酒泉乃至甘肅省枸杞種植面積較大的縣份之一,在近年來的試驗推廣示范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枸杞已經成為全縣農民特別是移民鄉鎮農戶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瓜州枸杞”也成為繼“瓜州蜜瓜”之后的又一張響亮名片,提升了瓜州縣的外界知名度和影響力。目前,國家頒布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相關法規政策,“十三五”期間提出化肥零增長,倡導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實現了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經濟效益最大化以及產量最大化。如何合理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資源進行補充灌溉,減少肥料過量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對保證瓜州枸杞高產、優質意義重大。
近年來,隨著枸杞示范區建設和種植技術的成熟,瓜州縣成功創建了國家級枸杞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肮现蓁坭健鲍@“綠色食品”A級認證,產地商標成功注冊。但是,瓜州枸杞大部分生長環境條件惡劣,土層淺薄、地力差,保水、保肥能力低,加上傳統灌溉方法落后且灌溉管理比較粗放,造成水分、肥料等利用率低,水分供需矛盾突出。此外,肥料過量施用,造成肥料隨水流失,引起土壤污染,給當地自然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有專家研究指出,甘肅河西地區化肥施用量已超過全國高施肥量的3.22倍,不僅導致農產品品質下降,而且造成土壤有效營養元素失衡、土地板結、保水保肥能力下降等環境問題,嚴重制約著土地利用安全性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及農民增收。
瓜州枸杞在化肥施用中氮、磷、鉀肥施用比例失調,偏施氮肥,不重視磷肥,輕視鉀肥的現象十分普遍。同時,缺乏科學的指導,多數農戶在肥料用量及比例有一定的盲從性。偏施氮肥造成病害加重,由于營養供應不平衡,枸杞表現各種缺素癥狀,致使產量降低,品質受到影響。有些農民圖省事,采用土壤表面撒施方法。不易被根系吸收,且不利于根系向四周延展,而撒施造成的氮素損失也很嚴重,利用率大打折扣。
在枸杞生產中包括各種化學肥料和有機肥料的配合施用。有機肥是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基礎。增施有機肥以及確定有機肥適宜用量對枸杞正常生長發育極具重要意義,有機肥與氮磷鉀化學肥料單施或配施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差異較大。大部分農民認為化肥施用簡單、省事、見效快,比較干凈,施用成本低;有機肥施肥比較麻煩而且見效慢,施用成本高。因而生產中施肥普遍以化肥為主,有機肥施用量較小。
在不同的土壤肥力水平、氣候條件、樹齡、生育期和產量條件下,枸杞對各類養分的需求、吸收氮磷鉀的比例、水分供應量等不盡一致。既是在枸杞生長的各個階段需水、需肥規律也不同,必須根據目標產量和土壤化驗結果以及水肥的利用率,適時進行灌溉施肥、調整基肥和追肥的比例、追肥和補灌的時間。傳統生產體系中的大水漫灌、粗放施肥等管理方式已無法滿足高產優質高效的枸杞生產需求。目前,針對瓜州地區的枸杞肥水管理的研究資料甚少,對枸杞園肥水供應需求還有待試驗研究,以提煉適宜本地區的肥水管理理論以指導生產實踐。
瓜州縣地處河西走廊內陸腹地,降水稀少,蒸發強烈,風大沙多,日照豐富,屬典型的荒漠、半荒漠氣候。瓜州干旱區自然植被少、生態環境脆弱,土壤貧瘠、生產力低,沙漠化成為該縣面臨的嚴重生態環境退化問題。雖然瓜州縣在鹽堿、板結嚴重的生荒地(芒硝離子重)上的枸杞栽培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是面臨當地冬、春季節性缺水,田間持水量低;夏季干熱風頻繁,生理需水迫切;秋季灌水偏少,不能夠“洗堿、壓鹽”的窘境。目前,瓜州縣枸杞種植還未完全實現機械化肥水管理。生產過程中依賴于大量的人力成本投入,采用傳統穴施肥料的利用率相對高于溝施肥料,但費工費時,一些較大規模枸杞園的施入方式以條狀開溝和環溝施肥為主,可進行機械操作,能節省大量勞力和時間。但是在干旱區沙荒地、鹽堿地、板結地如何減少土壤蒸發和滲漏損失,實現水、肥同步管理,急需開展深入的探索與研究。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主要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分析和研究不同土地土壤的不同營養含量,實現針對不同類型的土壤進行合理的施肥安排。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運用于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不僅僅為農作物的生長帶來可喜的變化,而且使農民群眾的經濟收益增加,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為了切實履行農業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的方案要求,縣級農技部門應該加強科學用肥宣傳、組織人員技術培訓、做好本地區枸杞測土配方的推廣應用工作。

葉片營養診斷施肥就是通過分析枸杞葉片內礦質元素的含量及比例關系,對樹體營養狀況進行診斷。多以分析新梢中部健康成熟葉片內多種礦質元素含量的多少變化,進而指導施肥、灌溉和其它生產管理的技術措施。前人研究認為,不同土壤質地、不同結實期枸杞果園年不同生長時期土壤有機質及礦質元素含量存在顯著不同,同期葉片中主要礦質元素含量也存在差異,總體趨勢為各土層土壤和葉片中N、K元素含量顯著高于P元素,且葉片中N、P、K元素含量均高于同期土壤含量。開展以枸杞葉營養診斷為基礎的測土配肥方案制定,提供了必要的量化模型參數支撐,有利于枸杞營養診斷體系構建和完善。
“水肥一體化”是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的高效農業灌溉技術,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通道輸送給田間每一株作物,以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由于實現水、肥同步管理,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節省施肥用工。研究表明,地表滴灌方式下水肥耦合最好,枸杞生長狀況和產量最佳。滴灌模式,生育期內灌溉用水量減少一半,能夠滿足生長需求,枸杞產量保持穩定,果品品質得到提升,是實現區域水熱資源高效利用,農業高效高產的水分管理模式。水肥一體化技術作為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提高水分、肥料利用率的最佳技術,無疑在我縣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枸杞生長發育及產量與品質的提高離不開肥水供應,施肥、灌水是重要的生產管理措施,科學的肥水管理是優質高效生產的基礎。枸杞吸收的養分除來自土壤本身的供應外,其他有大部分來自于肥料。因此,肥水高效利用技術的推廣普及,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過量使用,改善枸杞果品品質,必將推進當地枸杞標準化、規范化、產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