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斐 屠強(通訊作者)
(1 南京市江寧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 江蘇 南京 211100)
(2 南京市江寧醫院檢驗科 江蘇 南京 211100)
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屬于非典型肺炎的一種類型,因為支原體病菌感染造成,臨床中又將該疾病稱為冷凝集陽性肺炎、原發性非典型肺炎等,通過對感染率進行分析發現,該病在兒童中的發生率在10 ~37%之間,經過X 線的檢查發現,肺部出現大量的絮狀陰影。但是該病的確診存在一定的難度[1],如何在緊急、發病劇烈的情況下獲取準確的檢驗數據,對于兒童疾病的治療更加重要,本文為分析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檢驗的方法以及準確率,提升疾病判斷質量,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7 月—2018 年8 月南京市江寧醫院兒科門診小兒肺炎患兒40 例作為觀察組,擇取同期健康兒童40 例為對照組;觀察組,40 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齡1 歲2月~9 歲,平均年齡為(5.10±2.33)歲;對照組,40 例,男20 例,女20 例,年齡10 個月~6 歲,平均年齡(4.78±2.47)歲。分析患兒一般資料,未發現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納選標準:均符合《兒科常見病診斷與治療》中有關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存在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咳痰、呼吸道感染癥狀;X 線顯示肺部有大片絮狀陰影,雙肺呼吸音粗低;患兒家長均知情并已簽署同意書;醫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排除標準:智力障礙;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者;心腦血管疾病;檢驗禁忌等。
80 例患兒均在空腹的情況下抽取靜脈血,在血液樣本獲取之后,使用血液分析儀分離血清,分析儀選擇安徽中科中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的KDC-2044 低速冷凍離心機,轉速為3000r/min,離心時間為10min,儀器選擇亞輝龍ash 3000-A,試劑選擇深圳市亞輝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肺炎支原體IgG 檢測試劑盒、肺炎支原體IgM 檢測試劑盒,對患兒的各項指標進行分析。之后進行血常規檢查,對患兒的各項血常規指標進行確定[2-3]。
在兩種檢查結果實施完成后,與臨床病理診斷進行對比,對疾病進行確定。
①對比兩組患兒化學發光法下的疾病類型以及陽性率,疾病值的確定標準:IgG <24AU/ml 為陰性,24 ~36AU/ml 為弱陽性,>36AU/ml 為陽性;IgM <0.9 為陰性,0.9 ~1.1 為弱陽性,>1.1 為陽性。②分析兩組患兒血常規檢查下的指標。指標主要包括C-反應蛋白、血沉、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計數和血紅蛋白含量等,其中C-反應蛋白<10mg/L,血沉<20mm/h,125×109/L <血小板<300×109/L,4.0×109/L <白細胞<10.0×109/L,紅細胞計數(3.5 ~5.5)×1012,血紅蛋白含量在27 ~34pg 的為正常范圍。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觀察組患者疾病類型進行分析,發現支氣管肺炎、急性支氣管炎等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檢出率為87.50%,而對照組未檢出,可見使用發光法整體的檢出率較為理想,見表1。
陽性組患兒在C-反應蛋白、血沉、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計數等各項指標與陰性組患兒的相比,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分析兩組患兒血常規檢查下的指標(±s)

表2 分析兩組患兒血常規檢查下的指標(±s)
白細胞(×109/L)陰性組 40 6.28±1.47 13.89±3.21 110.87±11.23 5.11±0.32陽性組 40 19.33±4.78 28.93±5.89 157.98±21.78 8.18±0.78 t 16.504 14.180 12.159 23.030 P 0.000 0.000 0.000 0.000組別 n C-反應蛋白(mg/L)血沉(mm/h)血小板(×109/L)接表2組別 n 紅細胞計數(×1012/L) 血紅蛋白含量(×1012/L)陰性組 40 4.11±0.23 120.11±7.44陽性組 40 4.68±0.78 125.89±10.78 t 4.433 2.791 P 0.000 0.007
肺炎支原體屬于一種特殊的感染性的病原體,其大小處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無細胞壁,但是存在RNA 和DNA,感染性較強,主要在春季和秋季爆發,并且在不同個體上癥狀存在較大差異,增加了檢查難度。當患兒感染肺炎支原體后,此病原體會侵入呼吸道內通過過氧化氫和菌膜毒性成分致傷宿主細胞膜。進而導致患兒的支氣管上皮細胞正常而引發肺部感染。若不及時治療和控制,會導致患兒的多種器官衰竭、受損,因此盡早發現、診斷治療對改善患兒的病情具有積極作用。目前臨床中對于該疾病的檢查可以通過血常規對其進行判斷,但是特異性不足?;瘜W發光法在疾病的診斷中存在較為理想的效果,在進行疾病的診斷中具有一定的價值[4]。
文中使用化學發光法對陽性組患者疾病類型進行分析,發現支氣管肺炎、急性支氣管炎等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檢出率為87.50%,而陰性組未發現疾病,可見使用發光法整體的檢出率均較為理想;而采用血常規檢查則發現陽性組患兒在C-反應蛋白、血沉、血小板、白細胞、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計數等各項指標與陰性組患兒的相比,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分析原因:在血常規檢查中發現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的個指標變化規律,被感染后的患兒白細胞計數明顯增加,患兒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H2O2變化,導致血小板計數減少,其變化幅度可作為臨床診斷的參考標準[5]?;瘜W發光法作為一種靈敏度較高的方法,準確率已經超過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更加穩定,并且整個檢查消耗的時間較短,可以快速獲取檢查的結果,該方式通過分子發光光譜進行化學反應時吸收反應中的化學能,使反應產物中的分子激發至激發狀態,受激分子可從激發態回至基態,形成一定波長的光,這種檢查可降低外界一些干擾因素對實驗效果的影響,不僅可以對IgG、IgM 進行檢查,同時可以IgA 進行確定,與酶聯免疫吸附方法進行對比,操作更加簡單,實驗環節較少,出現假陽性的概率低,整體診斷率較高[6-7]。
綜上所述,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在進行檢查的過程中,血常規以及化學發光法,檢查的準確率均較高,兩種檢驗技術均可作為實驗室的診斷參考依據,可以及時發現患兒疾病情況,進而制定適宜的方法進行治療,全面提升疾病診斷質量,減少臨床誤診、漏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