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林 王鑫 張成 孫成虎 唐金玉(通訊作者)
(1 上海楊思醫院 上海 200126)
(2 上海計生所醫院 上海 200032)
糖尿病腎病(DN)是糖尿病人常見的合并癥,在我國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是進展為終末期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可以通過尿糖定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沉渣、尿素氮和肌酐、核素腎動態腎小球濾過率(GFR)等指標來進行疾病檢查[2-3]。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細胞因子介導的炎癥反應與DN 的發病有關。β2 微球蛋白(β2-MG)由腎小球基底膜自由通過,當腎功能受損時導致腎小球的過濾率降低,尿液中的β2-MG 濃度升高,因此,β2-MG 的升高提示腎功能受損。本文選擇2016 年5 月—2019 年5 月在我院就診的91 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血清炎癥因子聯合尿液β2-MG 檢測在糖尿病腎病分期中的診斷意義,具體內容如下。
選擇2016 年5 月—2019 年5 月在我院就診的91 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選擇同期30 例健康者為對照組,男性14 例,女性16 例,平均年齡(56.23±7.56)歲。根據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將91 例患者分為28 例無蛋白尿組(UAER <20μg/min),男性15 例,女性13 例,平均年齡(55.45±7.67)歲;32 例早期蛋白尿組(20μg/min <UAER <200μg/min),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56.03±7.86)歲;31例臨床蛋白尿組(UAER≥200μg/min),男性1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57.21±8.24)歲。
患者空腹采取靜脈血2ml,3000r/min 離心5min,-80℃儲存備用。采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C-反應蛋白(CRP),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白細胞介素18(IL-18)、白細胞介素1β(IL-1β)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試劑盒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集患者晨尿4 ~5ml,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尿液β2-MG,試劑盒購自北京九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收集患者22:00 至次日清晨6:00 尿液總量,混勻取3ml 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UAER,試劑盒購自北京泰德瑞診斷技術有限公司。
數據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著患者病程時間的延長,U A E R 值顯著增加(4.91±0.67)μg/min,(11.89±2.68)μg/min,(68.34±10.23)μg/min,(224.79±22.13)μg/min,患者病情逐漸加重,β2-MG 值顯著增加(14.45±2.13)mg/L,(98.23±10.12)mg/L,(403.78±70.24)mg/L,(812.45±145.87)mg/L (P<0.05)。見表1。
表1 四組UAER 和β2-MG 水平比較(±s)

表1 四組UAER 和β2-MG 水平比較(±s)
注:與健康組比較#P <0.05,與無蛋白尿組比*P <0.05,與早期蛋白尿組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 平均病程(年) UAER(μg/min) β2-MG(mg/L)健康組 30 0.00±0.00 4.91±0.67 14.45±2.13無蛋白尿組 28 3.45±0.78# 11.89±2.68# 98.23±10.12#早期蛋白尿組 32 6.67±1.32#* 68.34±10.23#* 403.78±70.24#*臨床蛋白尿組 31 16.62±1.89#*& 224.79±22.13#*& 812.45±145.87#*&
隨著病程進展,患者CRP、IL-18、IL-1β 和TNF-α 值顯著提高(P<0.05),見表2。
DN 病理特征以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基質合成增多引起腎小球硬化為主,腎間質纖維化也是DN 的主要特征[4-5]。DN 患者血糖較高,非酶糖酰化速率增加引起組織缺氧、血液黏度增高、腎小球毛細血管張力改變導致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導致腎小球處于高過濾狀態,臨床上常以UAER 作為DN 分期的依據。β2-MG由100 個氨基酸組成,是一種單鏈多肽低分子蛋白質,相對分子量為11800,在人體的血清、尿液、腹水、唾液、腦脊液中均存在。β2-MG 主要經腎臟排泄,β2-MG 體內處理的唯一場所是近端腎小管,當近端腎小管受損時會導致β2-MG 值顯著增加。本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患者病情加重β2-MG 值顯著增加。
表2 四組血清炎癥因子比較(±s)

表2 四組血清炎癥因子比較(±s)
注:與健康組比較#P <0.05,與無蛋白尿組比*P <0.05,與早期蛋白尿組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 CRP(mg/L) IL-18(pg/ml) IL-1β(pg/ml) TNF-α(pg/ml)健康組 30 5.49±0.75 19.87±5.13 2.57±0.09 10.97±1.45無蛋白尿組 28 14.49±2.75# 50.12±12.45# 4.76±1.27# 23.43±3.75#早期蛋白尿組 32 20.18±3.54#* 123.86±33.67#* 6.53±1.86#* 29.10±6.45#*臨床蛋白尿組 31 42.18±7.38#*& 241.89±60.12#*& 7.21±2.13#*& 32.68±8.85#*&
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反應和多種炎癥因子介導的炎癥性疾病,DN 的發生與發展與炎癥因子的直接或間接參與有關。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與內膜慢性炎癥反應關系密切[6-7]。CRP 是一種血清球蛋白,由肝細胞合成,健康者濃度很低。機體在組織受損和其他原因引起炎性反應時CRP迅速增加,DN 患者由于血糖持續增高是促進炎性反應發生的物質基礎[8],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病情加重,文中研究的炎癥因子水平均顯著增加。IL-18 是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細胞因子,能激活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和淋巴細胞,活化的腎小球系膜細胞能夠分泌IL-18,促進腎小球系膜細胞的增值并產生一系列細胞因子,加劇炎癥細胞的積聚。IL-1β 和TNF-α 主要由活躍的單核巨噬細胞和腎小球系膜細胞在脂多糖的刺激下產生,參與炎癥損傷和組織硬化過程。TNF-α 能通過改變內皮細胞粘附性和腎小球細胞產生趨化因子,促進炎性細胞聚集使得局部細胞吸引白細胞能力增強,促使腎小球系膜細胞增殖,直接或間接的損傷系膜細胞破壞基底膜。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病程進展,患者CRP、IL-18、IL-1β 和TNF-α 值顯著增加。
綜上所述,DN 患者隨病情進展,β2-MG 和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升高,因此β2-MG 聯合血清炎癥因子可為疾病診斷、病情預后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