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青
(丹陽市中醫院婦產科 江蘇 丹陽 212300)
宮頸癌前病變指的是宮頸癌發生之前患處發生病變,也叫宮頸不典型增生,該病臨床癥狀比較細微,當中最普遍的是白帶增多,大多數患者會產生少量陰道流血、白帶帶血狀況,患病之初的檢查結果和宮頸炎很像。宮頸癌前病變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病癥,必須進行科學正規的治療,防止產生癌變情況,而增強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療效果可以減少宮頸癌病變發生幾率。伴隨治療研究的持續深入,能采用的治療方式也隨之增多,早期系統化的治療可以改善預后效果[1]。當前對該病癥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本文主要觀察經陰道鏡配合超高頻電波刀手術治療對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的治療效果,詳細內容和結果總結如下。
選取2015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宮頸癌前病變患者100 例,隨機分成兩組,各50 例。對照組年齡24 ~47 歲,平均年齡(36.12±1.69)歲;患病時間1 個月~3 年,平均患病時間(1.23±0.78)年;臨床癥狀:血性白帶、白帶增多、陰道接觸性出血、陰道不規則出血,例數分別為12 例、13 例、15 例、10 例。研究組年齡23 ~46 歲,平均年齡為(35.76±0.54)歲;患病時間2 個月~4 年,平均患病時間(1.56±1.03)年;臨床癥狀:血性白帶、白帶增多、陰道接觸性出血、陰道不規則出血,例數分別為14 例、12 例、11 例、13 例。兩組患者均知曉此次研究內容,同意進行本次研究,且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此次研究申請。經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對照組:進行超高頻電波刀手術治療,患者采用膀胱結石體位,實施靜脈麻醉,使用醋酸液對手術部位進行標注,電波刀功率為30-45W,通過直式電極將微小病變組織切除,通過環形電極將較高密度病變組織切除,通過球形電極進行電凝止血操作,按照患者實際情況確定手術切除區域體積和深度狀況,若患者為1 級,則切除深度為16mm,切除范圍為醋酸液無染色位置以外3 ~4mm,若患者為2 級,則切除深度和范圍分別為18 ~25mm 以及醋酸液無染色位置以外5 ~6mm[2]。研究組:患者選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后置入陰道鏡,調節聚焦距離,將宮頸暴露在外,通過消毒棉球擦拭宮頸表面分泌物,檢查宮頸狀況,主要觀察宮頸顏色、形狀、大小,之后用陰道鏡對宮頸表面血管進行觀察。陰道鏡下對可疑位置、異常位置進行仔細檢查,對移形區通過碘液進行標注,實施靜脈麻醉操作。按照病變區域和程度,使用不同型號的電波刀,功率設置在50W,順時針方向從宮頸病變邊沿對宮頸病變部位進行切割,深度以7 ~20mm為準,殘留糜爛位置通過電極進行反復燒灼[3]。
對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手術指標、殘留率、復發率、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觀察。治療有效率包括痊愈、好轉、無效3 方面;手術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用時、病變切除深度、病變切除寬度、術后住院時間、術后陰道出血時間、切口愈合時間7個方面;并發癥包括陰道出血、切口感染、脫痂出血、宮頸粘連四方面。
數據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手術指標更優異,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所示。
表1 兩組手術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術中出血量(ml)手術用時(min)病變切除深度(d)術后陰道出血時間(d)研究組 50 9.19±7.49 7.29±0.98 19.43±3.74 7.98±1.49對照組 50 23.32±9.34 44.37±2.51 10.12±2.10 12.90±2.01 t- 8.3455 97.3064 15.3481 13.9045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2 兩組手術指標的比較(±s,d)

表2 兩組手術指標的比較(±s,d)
組別 例數 病變切除寬度 術后住院時間 切口愈合時間研究組 50 9.63±1.58 2.36±0.49 25.07±3.98對照組 50 6.27±0.55 5.95±1.47 41.86±6.02 t-14.2014 16.3826 16.4512 P-0.0000 0.0000 0.0000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研究組殘留率、復發率更低,治療有效率更高,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殘留率、復發率的比較[n(%)]
宮頸癌前病變即癌瘤出現之前該部位產生的有關病變,是宮頸癌早期病變階段,能夠延續八至十年,病情會伴隨時間的前進而發展成為癌癥,一般狀況下,患者會經歷增生、原位癌、浸潤、浸潤癌的整個過程。臨床對該病癥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切除治療和物理治療三種方式。切除術中,宮頸環狀電切術,即超高頻電波刀手術,具有創傷小、操作簡便的優勢,被廣大患者所認可[4]。高頻電波刀宮頸切除術是通過高頻無線電刀將患者病變組織進行切除,此電刀通過LOOP 金屬絲從電極尖端產生超高頻電波,接觸人體的剎那通過組織釋放的阻抗來吸收電波,進而產生超高溫度,促進細胞水分蒸發,從而達到切割、止血的目的。高頻電波刀止血效果良好,患者不用進行活體檢測,可以防止發生并發癥,具有一定治療優勢。另外,高頻電波刀宮頸環切術具有診斷作用,能夠為患者病情的治療提供參考依據。患者通過高頻電波刀治療后,原細胞產生變性、不可逆性壞死,能夠確保組織凝血重建[5]。陰道鏡是診斷與治療生殖器病變和宮頸病癥的重要方式,檢查時,只通過窺陰器將陰道和宮頸展現出來,以陰道鏡鏡頭朝向宮頸表皮組織,調節好焦距后,就可在電腦屏幕上觀察宮頸圖像,圖像可以放大10 ~60 倍,且陰道鏡定位可以調節,具有特殊擺臀設計,對觀察肉眼無法觀測到的微小病變十分有利。本研究中,為患者使用陰道鏡配合高頻電波刀治療,結果表明,和單純高頻電波刀治療方式相比,患者的并發癥情況、臨床療效、殘留率、復發率以及手術指標均更加優異(P<0.05),足以證明經陰道鏡配合超高頻電波刀手術在對宮頸癌前病變患者進行治療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對宮頸癌前病變患者使用陰道鏡配合超高頻電波刀進行治療,可以提升患者治療有效率,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復發率和殘留率,利于患者病情恢復,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