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鈺
( 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宜賓醫院>產科 四川 宜賓 644000)
整體護理是一種現代新型護理方法,是以現代護理觀作為指導,以護理程序為核心,臨床護理及管理工作系統化的一種護理模式,可滿足患者的精神、生理與心理等多方面需求,為患者提供優質、全面的護理體驗。孕期保健是向患者提供孕期相關知識的指導與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孕期保健知識的掌握率,使患者積極配合臨床產科護理工作開展[1]。因此我醫院主要對整體護理結合孕期保健在提高產科護理質量方面的效果進行了研究,現做如下報道。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產科收治的孕產婦8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4 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3 ~35 歲,平均年齡(29.58±2.18)歲,孕周37 ~42 周,平均孕周(40.16±0.28)周;觀察組產婦年齡24 ~32 歲,平均年齡(28.77±3.08)歲,孕周37 ~42 周,平均孕周(40.16±0.28)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的是常規產科護理:告知產婦平時注意個人衛生,科學飲食,保持營養均衡。每日打掃室內衛生,嚴格按照無菌操作的要求,對病室衣物進行消毒處理,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觀察組孕產婦給予整體護理結合孕期保健進行護理干預①加強與孕產婦的交流與溝通,了解孕產婦的心理狀態,制定個性化的心理疏導方案。絕大多數的產婦出現了產前焦慮和恐懼的不良情緒,這個時候助產士一定要加強對產婦的心理護理,可以播放一些與胎兒有關的視頻,激發產婦的母性光輝,讓她們更加期待孩子的帶來。另外在休息時期可以播放一些輕音樂,保證產婦的睡眠時間充足,還需要指導產婦采用正確的方式對乳房進行按摩,從而最大程度降低哺乳期乳房破裂情況,告訴產婦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穿著一些寬松的棉質內衣,從而使患者心理適應能力顯著提高,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②加強健康宣教,于孕期、產前、產時與產后實施不同時間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妊娠分娩相關知識的掌握率[2-3]。同時定期的進行知識講座,對生產前需要注意的事項、生產時候有可能發生的現狀以及產后母乳喂養的重要作用以及正確方法等,從而讓產婦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耐心解答產婦的問題,避免引起產婦心理的巨大起伏波動。③做好用藥指導,囑咐孕產婦嚴格按照醫囑定時定量服藥,醫護人員根據患者不同時期身體情況科學調整給藥類型、劑量、途徑。④飲食指導:指導孕產婦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營養均衡,不可偏食,不可進食辛辣刺激性,多進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進食蛋白豐富、高維生素且易于消化的食物,適量補充紅肉,滿足每日營養需求。⑤定時進行產前檢查,孕期囑咐孕產婦按時來院進行產前檢查,根據孕產婦與胎兒情況開展針對性用藥與飲食指導,及時處理異常妊娠情況。
觀察記錄兩組產婦的分娩情況,比較自然分娩率;以問卷調查形式評估孕產婦保健知識掌握情況,總分100 分,分值大于85 分計為掌握,60 ~84 分計為了解,60 分以下為不了解,掌握率=(掌握+了解)例數/總例數×100%。以抑郁(SDS)自評量表、焦慮(SAS)自評量表對孕產婦的負性情緒進行評估,分值0 ~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的負性情緒越嚴重。
數據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為93.18%(41/44),保健知識掌握率95.45%(42/44),對照組的自然分娩率為81.82%(36/44),保健知識掌握率77.27%(34/44),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觀察組的SAS 評分與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情緒狀態評分(±s,分)

表1 兩組心理情緒狀態評分(±s,分)
分組 例數 SAS 評分 SDS 評分觀察組 44 32.65±4.18 36.44±3.59對照組 44 41.51±5.19 45.95±3.59 t-8.8191 12.5642 P-<0.05 <0.05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不斷出現,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彰顯出了更大的應用價值。產科護理是醫院重要的護理內容,針對待產的孕婦,通過實施科學且合理的護理服務,可顯著改善產婦的生理及心理狀態,這樣可顯著降低孕婦待產期間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孕婦的妊娠結局及孕期保健知識的掌握率,提高產科護理工作質量。對于圍生期產婦而言,在待產期間,部分產婦心理會發生較大的變化,繼而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因此,如何改善產婦的心態,確保產婦身心健康成為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
孕期保健是指妊娠期為孕產婦提供母嬰健康知識宣教、疾病防治等護理措施。整體護理可根據孕產婦及胎兒情況針對性提供個體化、全面化的護理服務,綜合改善孕產婦的生理狀態與心理狀態,保證胎兒的健康發展,減少外界因素對產婦造成的不良干擾,改善妊娠解決,提高妊娠質量[4]。綜合護理與孕期保健的良好開展,可提高孕產婦的保健知識掌握程度,提高孕產婦在妊娠期與分娩期的配合度,使孕產婦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定時來院產檢。護理人員根據產檢結果給予孕產婦開展針對性健康宣教、飲食指導與生活指導,可幫助孕產婦養成良好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妊娠不良反應發生[5-6]。通過與孕產婦的溝通交流,了解孕產婦的心理情緒狀態,針對性開展心理疏導,可幫助孕產婦消除焦慮、恐懼、不安等負性情緒,以積極、正面的心態面對妊娠與分娩,避免妊娠期焦慮或抑郁發生。
此外,盡管整體護理和孕期保健相結合的護理模式成效顯著,但是此種護理模式涵蓋范圍廣,對于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高,因此要想實現真正的廣泛實行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醫院方面需要不斷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定期進行知識培訓,為護理人員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制定嚴格的人事選拔制度,建立健全的監督管理體制和嚴格分明的獎懲制度,落實責任到個人,保證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流暢,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挖掘護理人員的潛質,提升護理工作質量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產婦應消除心中偏見,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配合護理人員的尊重,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感,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因此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和自我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孕期保健和整體護理相結合的護理模式恰好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實施整體護理與孕期保健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必將成為未來護理工作的主流模式。
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自然分娩率、保健知識掌握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SAS 評分與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實施整體護理與孕期保健,可提高孕產婦的保健知識掌握率,改善孕產婦的心理狀態,消除負性情緒,改善妊娠解決,提高自然分娩率。
綜上所述,產科護理中實施整體護理與孕期保健,可使產科護理質量顯著提高,改善孕產婦的心理狀態,避免負性情緒的影響,提高妊娠安全性,優化妊娠結局。因此,整體護理結合孕期保健具有臨床應用價值。